中信銀行研究團隊:疫情對宏觀經濟產生短期影響 高質量增長基本面未變

2020年02月13日19:22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2月13日電 今年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擴散,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肺炎疫情短時間內將對中國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一定影響,但應客觀評估和理性看待,疫情短期影響難改經濟長期穩中向好趨勢。

首先,考慮到一季度GDP的佔比在年內最低,而此次新冠疫情集中爆發在1—2月,如果疫情在一季度內得到控制,對全年GDP的影響將相對有限。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會對經濟活動造成的負面影響終究是一次性沖擊現象,對生產要素供給和生產率都不會產生長期影響,甚至不會造成對全年的影響,更不會削弱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和可能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來判斷,疫情造成的暫時性干擾雖然會小幅降低增長速度和其他發展指標,但總體上不會延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其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及相應的政策舉措。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2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以及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推出30條措施,就加大貨幣信貸支持力度,合理調度金融資源,保障金融服務,維護金融市場平穩有序運行等做了進一步強調。銀保監會印發《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 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從保障金融服務順暢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上述政策措施都彰顯了國家對於打贏疫情攻堅戰、維持經濟穩定發展、保障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平穩運行的信心。

第三,從非典疫情對經濟影響的經驗看,決定經濟中長期走勢的是內在基本面,而不是外部沖擊。縱觀全球金融市場,在一定風險因素沖擊下,金融市場產生波動是正常的,也符合金融規律。但這種影響一定是短期的、暫時的。

當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保持穩健運行,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4.6%,撥備覆蓋率186.1%,保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7.5%,流動性穩定,風險抵御能力較強。國內宏觀經濟長期穩中向好,宏觀調控環境也支持資本市場發展,這與2003年非典有根本性差異。特別是經過長期不懈的改革開放和加強監管,近兩年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初戰告捷,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韌性顯著增強,抗沖擊能力大幅提升,這些都對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形成支撐。

第四,新冠疫情可能利好並重構部分行業:一是利好社會治理體系的產業升級(尤其利好醫療領域的分級診療),主要涉及醫療衛生配套設施的完善,包括醫療數據化、遠程診療、健康檔案的數字化、雲端化建設等﹔

二是線上場景對線下場景的加速替代,線上娛樂、視頻會議、在線辦公等領域的發展將更受重視,可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銀行業為例,“非典”時期客戶網點拜訪率大幅下降,促進了電子銀行的發展。

此次疫情爆發更凸顯物理網點獲客效應的下降,將持續推動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高金融科技水平。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金融科技更好服務客戶,提供隨時隨地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銀行通過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尋找基於場景的零售、小微企業獲客新渠道,提高風險識別能力,更快更好獲取高質量客戶,以實現行內零售信貸結構優化。整體來看,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物質基礎雄厚,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大,改革開放不斷注入新動力,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因素正在增多,經濟內在的韌性增強,后續在政策幫助下經濟將明顯恢復,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李牧天)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