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聽援鄂青年 講戰“疫”故事

李芳森

2020年04月25日08:25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3月22日,黃岡人民歡送湖南醫療隊場景。受訪者供圖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英雄,但在離開的路上,看到黃岡人民十裡相送,我感覺到了驕傲和自豪。”2月22日馳援黃岡,3月22日返長,一個月的戰“疫”,楊名記憶深刻。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裡,340多支醫療隊、4萬多名醫務人員先后馳援湖北,投身“疫”線。其中,有1.2萬余名“90后”醫護人員沖在前線。

廣大青年,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出絢爛的青春。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我們來到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東塘街道芙蓉南路社區的湖南省腦科醫院,聽援鄂青年們,講述自己的戰“疫”故事。

左為楊名夫妻在“疫”線的照片,右為一家三口的同屏。李芳森制圖

夫妻兩地共戰“疫”

初見楊名,是在湖南省腦科醫院,結束隔離后,本周開始正式上班。

“輕鬆了不少。”說起工作的前后變化,楊名表現出自己的幽默。“護目鏡不需要時刻戴,口罩不用勒得那麼緊,喝水、上廁所也不用擔心了。”

說完,拉下口罩,端起面前的茶杯喝了一口。沒有口罩的幾秒種后,臉上的幾道勒痕也失去了遮擋,這是在援鄂過程中留下的印記。楊名笑稱自己“喜提天使的印章”。

採訪過程中,楊名不時拿出手機,像是隨時等候“召喚”。一問之后,知曉了楊名一家的戰“疫”故事。

楊名夫妻,都是護士。兩人的除夕節都在值班中度過,不到2歲的女兒,隻好在初一下班后送到衡陽的外婆家照顧。夫妻倆沒想到的是,和女兒的分別會持續3個多月。

“疫情爆發之初,我和妻子曾討論過‘是否會去支援武漢一線?’同為護士,我們的態度都很堅定,也表示無論誰去都會絕對支持。”楊名說,在大年初六,妻子便進入了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

楊名回憶,在妻子去一線的第十六天,一家三口才在線上見上一面。那天,楊名給岳父打視頻,想看看女兒,剛好妻子正和岳母視頻,一家三口才這樣同框。

2月22日,零點45分,楊名接到了護士長的電話:醫院正召集志願者支援黃岡,當天下午就要出發。楊名第一時間便報名參加,戰場便是黃岡市中心醫院。

“作為一名急診科男護士,我總覺得我更應該上一線,因為我體力好,心理素質強。所以我曾多次多次向護士長提及想去一線。”楊名說,很多同事想去支援湖北,但他們卻沒自己幸運。

“今天是我和女兒的生日,得好好慶祝下。”楊名說,家鄉的習俗雖是過農歷生日,但那時候女兒還在外婆家,夫妻倆就算著日子,打算給女兒過陽歷生日,沒想到和自己的生日撞在了一天。

夜幕降臨,楊名家被燭光照亮,生日歌也適時唱了起來,久別的一家人再次坐在一起,共進晚餐。

歐陽娓在大別山醫療中心。受訪者供圖

“大別山”裡的心理戰疫

“兒子三歲的時候答應帶他去廣州長隆,可是每次都沒能如願,這一次媽媽答應你,等媽媽回來,帶著妹妹和爸爸一起去看動物,吃美食。”婦女節當天,身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的湖南省腦科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護士歐陽娓,對著鏡頭許下心願。

2月22日,歐陽娓和同事赴黃岡大別山醫療中心援助。在援助開始前,歐陽娓有過很多種設想,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是個什麼樣子?裡面究竟是些什麼樣的病人?這裡的工作是怎樣的氛圍?我能不能勝任這裡的工作?頂不頂得住各種困難和心理壓力?甚者是自己能否平安回去?越走近,越是覺得危險更近一分……

但在進入大別山后,歐陽娓們來不及多想,直接進入了工作狀態。推開一扇扇門,通過一個個區域,進入隔離病房,這便是歐陽娓的“戰場”。

“每天穿戴防護服就要花費一個小時。”不僅如此,初次穿上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們,感受到了練習時根本無法體會的感覺:兩層口罩、外加防護服的上段直接捂住口鼻,加上護目鏡和面屏,缺氧的情況加上視線的模糊,整個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承受著壓力。“我們一邊出汗,一邊還要烤火,因為汗在防護服裡無法蒸發。”

首次交接病人,歐陽娓面對的,便是三個病危、一個病重,而且都是高齡患者,病情比預想中要重。歐陽娓一直認為,來這裡的每一名醫務人員都是有能力、有水平的,技術上的問題相信都可以解決,最重要的是意志的磨煉和心理的承受,還有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精神。

作為重症病房的護士,歐陽娓和她的同事們要盡最大努力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也在病房裡進行著“心理戰疫”。

“記得有個阿姨,在病房裡幾乎不開口說話,這就會影響治療效果。”對此,歐陽娓也想了不少辦法,每天都會主動和她找話說,聊著生活裡的瑣事,和家鄉的風光。

從開始的“單口相聲”,在逐漸熟絡之后,便是兩人的相互交流,阿姨的心扉也逐漸對歐陽娓打開。

“有一次,阿姨主動要求我給她梳頭發、織辮子。”從不擅長的歐陽娓說,阿姨的頭發很長很細,但因最近沒有打理,打結得厲害。歐陽娓小心翼翼幫她一撮撮梳理,生怕把阿姨弄疼了,結果花了40分鐘才扎好辮子。“阿姨很開心,笑得眼睛都瞇起來了。”

3月18日,大別山醫療中心病人清零。

“一個顫巍巍的老人向我們敬軍禮,一個小朋友在爸爸的電動車上跟著我們跑。”歐陽娓回憶起醫療隊返程時,坐在車上的同事們看到歡送的黃岡人民,淚流滿面。

(責編:何萌、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