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臨澧創造條件吸引人才返鄉:村裡回來了年輕人

何 勇

2020年05月15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村裡回來了年輕人(經濟聚焦)

核心閱讀

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要推動鄉村產業、人才等全面振興。湖南省臨澧縣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年輕人返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村裡,他們有的發展電商,為村裡的農產品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有的經營農場,用新技術、新機械讓種地更高效﹔有的修建糧倉,帶動農民發展訂單農業……3年多來,臨澧縣回鄉工作的優秀年輕人共有1700多人,帶動4200多名群眾脫貧致富。

電商銷售、科技種糧、創業扶貧……近日,記者在湖南省臨澧縣採訪發現,回到村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是大學生返鄉創業,有的是在外打工攢了本錢回鄉打拼,在實現自己夢想價值的同時,也給一個又一個村子帶去了新的活力。

據統計,3年多來,臨澧縣回鄉工作的優秀年輕人共有1700多人,其中黨員587人,致富帶頭人340人,帶動周邊4200多名群眾脫貧致富。

“電商小子”——

讓村裡臍橙銷得更遠

“印老弟,等今年臍橙收下來,你多幫我在網上賣賣!”5月10日晚上,刻木山鄉岩龍村的貧困戶老馬找到了印劍,和他預訂秋后的橙子銷售。往年,他家的幾畝橙子都拿到批發市場去賣,價格總比別人便宜好幾毛錢,老婆沒少數落他。

印劍是村裡的黨建指導員,除了黨建和村務工作,他還把不少精力放在幫村民網銷臍橙上。

從廣西師范大學畢業后,印劍曾在新疆從事肉制品銷售6年。2018年,看到家鄉臍橙發展的好勢頭,一直想家的他,毅然回到家鄉。

岩龍村是省級貧困村,山多地少,山也是荒草叢生的石頭山。一直以來,村民多以鑿山賣石為生。10多年前,在兩任村支書帶領下,岩龍村鉚足了勁,在石頭縫裡種臍橙,硬是把荒蕪的山頭變成了花果山,全村臍橙種植面積超1.2萬畝,年產臍橙1000萬公斤,種植戶人均收入約4000元。

2013年,岩龍村成立了官亭湖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楊民軍是個能人,他跑天津、到遼寧,把村裡臍橙賣到了各大批發市場。“但電商這塊一直沒有突破,因為不懂!”

印劍依托合作社,在淘寶等平台開設了店鋪。2018年,小試牛刀,銷售臍橙超15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240余萬元﹔2019年,又實現翻倍,其中貧困戶的橙子佔一半以上。

“沒法比,網銷價格是我給批發市場的兩倍還多!”楊民軍服氣了。

如今,村裡建起了冷庫,為延長臍橙銷售時間、拓展銷售平台提供了條件。“現在網銷比例還比較少,如果網銷佔到20%,200萬公斤,僅按每公斤增收4元來計算,每年就可增收800萬元,648個農戶戶均增收12000多元!”印劍信心十足。

“新農民”——

科技種糧,高效又輕鬆

“測土配方”“生態防虫”……張鑫的辦公室裡,桌上除了一台電腦,還堆放著一摞農業科技書籍。

這段時間,烽火鄉永盛家庭農場一派繁忙。老板張鑫一會兒指導村民運苗插秧,一會兒開著耕整機在田地耕作。

幾年前,在廣東打工的張鑫,選擇回到家鄉,開啟了職業農民的生涯。起初,親朋好友沒少潑冷水,“別人千方百計跳出農村,在城裡安家,你怎麼想的?”

張鑫憋了一股勁,一定要干出個名堂。從父親手裡接管田地后,張鑫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田間地頭。這些年,他購買了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在農場進行機械化耕種。施肥用測土配方技術,“既精准,又省肥!”原來農場隻有幾百畝田,幾乎忙不過來,現在擴展到1100多畝,還可忙裡偷閑。

如今,張鑫不僅把農場經營得紅紅火火,還投入200多萬元建起了烘干廠,安置周邊農村剩余勞動力30多人,4戶貧困戶在他的扶持下擺脫貧困。

用新技術、新機械,張鑫這樣的“新農民”在田野上走出一條希望之路。

“90后”糧農——

建設標准倉,推廣優質稻

“雖然受疫情影響,但今年推廣2.3萬畝優質稻的計劃完成了!”29歲的尹紅道有點興奮。

修梅鎮楊板村的尹紅道,以前是東莞一家電子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總經理,現在則是一名糧農。

“手裡有田,收糧才不慌。你們以前那套行不通了!”尹紅道和父親開玩笑。父親尹復元沒有不快,從事糧食加工30多年,收糧賣糧,都是門口擺張桌,坐等上門,稱重、登記、付款,從沒想過發展訂單農業。

在外打工的日子雖然比較自在,但離親人很遠。2016年,尹紅道回家過春節時,發現父親已是滿頭白發。

於是,春節后,尹紅道留了下來。待了幾天后發現,現有的設備陳舊、倉庫太小,許多農民不得不跑到10多公裡外的地方賣糧。而大型糧企隻願和建有標准倉庫的公司合作。

尹紅道產生了建一個標准糧倉的想法,造價450萬元左右。但這一想法遭到父輩一致反對。“真是愣頭青,好大喜功。”

尹紅道並不氣餒,把自己的積蓄掏出來,當年建成了糧倉,儲量達1.7萬噸,翻了一倍多。

這一年,公司不但和中儲糧合作,還覆蓋了4個鄉鎮的糧農,倉庫裡堆滿了稻谷。

然而,年底一盤算,並沒增加多少利潤。原來,稻谷品種較雜,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上不去。

尹紅道痛定思痛,決定發展訂單農業,推廣優質稻。2017年,公司推廣優質稻1.5萬畝,農戶每畝純收入增加150元左右,增幅達20%以上。不少農戶將拋荒的農田重新栽種水稻,產糧積極性高漲。2019年,公司優質稻面積推廣到1.8萬畝。

如今,尹紅道接過了父輩的擔子,公司長期雇用10多名農戶,其中3名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

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要推動鄉村產業、人才等全面振興。近年來,臨澧縣不但創造條件吸引年輕人返鄉,還為他們搭建平台,培養他們成長。縣委組織部為每個村(社區)建立了包括1名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3名后備干部、3名以上入黨積極分子在內的后備人才庫,儲備村級后備人才1120名。(龔文君參與採寫)

《人民日報》( 2020年05月15日 07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