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基層有活力 發展添動力

2020年08月10日08:19  來源:湖南日報
 

  去年7月,湖南省出台並實施全面加強基層建設“1+5”文件。這一年多來,是湖南基層建設投入最多、力度最大、變化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之一。

  湖南強基層的生動實踐和豐富成果証明,唯有暢通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充分調動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政治優勢、制度優勢轉換為治理效能,才能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湖南日報記者從中攫取了三組鏡頭,從“小視角”透視湖南全面加強基層建設的“大成效”。

  1.理順“千條線”,基層不再“小馬拉大車”

  【鏡頭】

  “以前我們辦老年証需要跑到城裡,來回得花一天時間。現在隻需走幾步路,在村裡不到半個小時就辦好了,真是太方便了。”7月上旬,在永州市冷水灘區蔡市鎮鄧家鋪村,村民鄧漢周正在村裡的綜合服務平台便民服務中心補辦老年優待証。自該村農村綜合服務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后,村民繳納水電費、辦理醫療保險等,都能在此“一窗式”辦理,小事無需出村。

  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伍金波告訴記者,目前,平台已接收了養老保險、提取糧食直補等41項便民政務服務,區裡還統一制定村級服務事項清單、賦權清單、不應由村(社區)出具証明事項清單。

  “村裡能辦啥事、不能辦啥事一目了然,老百姓和村干部心裡都有本賬。”伍金波說,今年4月至今,村平台已累計辦件160多個,前來咨詢辦理業務的達300多人次。

  【成效】

  我省堅持賦權與減負相結合,進一步理順鄉鎮(街道)職權事權,制定鄉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賦權目錄、基層公共服務事項目錄,明確鄉鎮權責事項116項,向鄉鎮賦權52項,逐步解決“小馬拉大車”問題,基層更加有權辦事、有錢辦事、有力辦事。

  同時,全省各地大力推進基層公共服務“一門式”受理、“一站式”辦理,老百姓辦事難、辦事煩的問題得到大幅改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目前,全省已建成村(社區)服務中心2.9萬個,政務外網全部覆蓋到村,老年証、生育証、殘疾証等高頻服務事項在多數市州實現“一網受理、一站辦結”,挂牌督辦的114個村(社區)服務中心正在抓緊施工,年內可建成使用。

  上頭理順了“千條線”,下面不再是“一團麻”。基層干部們正輕裝上陣,把“賦能減負”的獲得感,轉化到盡職盡責的務實行動上。

  2.資源向基層傾斜,鼓勵人才到一線去大展身手

  【鏡頭】

  一所村小拿出一個空缺崗位,鎮中心小學的10多名教師爭相報名,這樣讓人頗感意外的故事發生在瀘溪縣。憑借過硬的教學質量,瀘溪縣浦市鎮長坪中心完小教師周元英拔得頭籌,成為該鎮馬王溪村小的一名班主任。

  “如今在村裡當老師,比城裡的老師待遇還好。”周元英粗略算了一筆賬,她每個月有1400元的津補貼,算上年底的年終績效獎、綜治獎等,一年到手能拿到7萬元。村小還給老師們提供了公租房,兩室一廳的房子一年隻收幾百元租金。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鼓勵優秀教師人才向基層流動,瀘溪縣將80%的職稱評定、評先評優指標向農村一線教師傾斜,城鎮學校教師晉升、評優必須有在農村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有效破解了農村師資薄弱難題。

  【成效】

  近年來尤其是“1+5”文件實施一年來,湖南持續在基層人才培養、評價、流動、激勵、保障等機制改革上集中攻堅,推動人才政策、管理、服務、資金向基層傾斜,鼓勵人才到發展最急需的地方去錘煉本領、助力民生改善。

  今年7月底,省委組織部等四部門聯合出台《關於加強基層事業單位人事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見》,從落實基層事業單位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完善激勵機制等六大方面制定18條意見,拓展基層事業單位人員職業空間,強化待遇保障。

  省人社廳明確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單獨確定通過率,在基層衛生、鄉鎮教育、農業林業等領域實行職稱“定向評價、定向使用”。以農業系列職稱評審為例:2019年全省共評審通過高級職稱249人,其中縣(市、區)級115人、鄉鎮(街道)級83人,兩者約佔80%,充分體現了職稱評審向基層和一線傾斜的政策導向。

  3.用心用情關愛,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動能

  【鏡頭】

  “感謝組織的關懷,現在離家近了,干工作也更有勁了。”近日,剛調到隆回縣南岳廟鎮政務服務中心的肖國清,在縣委組織部的回訪談心中發自肺腑地表示。

  年過五旬的肖國清在離縣城70多公裡的大水田鄉工作了21年,屬於典型的“老黃牛”式干部。2020年4月,隆回縣開展鄉鎮事業站所工作人員關愛交流,細處著手落實關愛關懷基層干部具體措施,讓“吃苦的吃香”。

  和肖國清一樣,全縣共有61名長期在偏遠鄉鎮工作、表現優秀的鄉鎮事業站所干部,被調到縣城周邊或離居住地較近的鄉鎮工作。

  【成效】

  一年來,湖南先后出台關心關愛廣大干部的“16條措施”、激勵防控一線工作人員“9條措施”等文件,落實帶薪休假、定期體檢、談心談話、輪休補休、容錯糾錯等制度。

  打通從基層干部選拔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的通道,建立從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大學生村官、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和選調生中選拔鄉鎮(街道)領導班子成員長效機制,規定一屆內至少比選2次,2019年共比選產生鄉鎮(街道)領導干部1266人。

  加強對駐村干部的政治關懷,建立常態談心談話制度,了解思想動態、解決實際問題﹔採取不佔單位評先評優職數的方式,推動年度考核重點向駐村干部傾斜﹔從全省駐村干部中持續開展“三個一批”工作,推動2360名駐村干部得到提拔使用。

  同時,加強駐村干部待遇保障,建立駐村干部伙食補助、通信補助和往返交通費報銷制度,每年至少組織所有駐村干部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各級財政每年拿出專項經費為駐村干部購買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保險。(記者 孫敏堅)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