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湘江!

2020年09月16日09:15  來源:長沙晚報
 

湘江!湘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近年來,湘江水質不斷提升,一江碧水北上,與城市呼應,盡顯山水洲城之美。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杰科 攝

近年來,湘江水質不斷提升,一江碧水北上,與城市呼應,盡顯山水洲城之美。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羅杰科 攝

金秋長沙,湘江北去﹔一江碧水,不舍晝夜。

湘水悠悠是故鄉。她從永州藍山的奇峰峻嶺中涓涓匯聚而來,哺育了魚米之鄉的富庶,描摹著錦繡瀟湘的姿容,激蕩著湖湘文脈的湍流。千百年來,她昂首高歌流向八百裡洞庭,注入長江奔赴大洋——從來百川歸海,千古湘江一寸心。

湘水湯湯是遠方。她從堯舜秦漢的滄海桑田中蜿蜒流淌而來,浸潤著娥皇、女英多情的淚,滌蕩著屈賈、李杜博大的魂。95年前,青年毛澤東獨立寒秋看湘江北去,發出“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驚天一問——自此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

湘水殷殷是期許。她從近代百年的崢嶸歲月中奔騰翻涌而來,挾裹著惟楚有才的血性鐵骨使命初心,承載著湖湘兒女百年復興的中國夢。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江岳陽段考察時,留下了“守護好一江碧水”的囑托。

這是一條生態之江、人文之江、崛起之江,她廣袤綿延的844公裡岸線上,一片開放引領、創新崛起的湖湘熱土正拔節生長﹔一座青春奮進的城市——長沙,正奏響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中國高鐵在這裡“米”字形交會,臨空經濟區通達全球連接世界,5小時高鐵圈、4小時航空圈覆蓋當今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發展活力最足的地區﹔

第一台“長沙造”鯤鵬服務器下線,全國第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上路,華為、騰訊、CSDN紛紛落戶,“冬有烏鎮,春有岳麓”美名遠揚,瞄准數字經濟新賽道發力奔跑﹔

2020年上半年,面臨疫情大考,交出了一份GDP增速位居萬億城市第一位的精彩答卷。

湘江!湘江!

這是繼往開來的2020年。湘江亙古的水,正涌動著新時代澎湃的潮。大浪奔涌的前方,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擘畫未來的“十四五”,是現代化中國的新長征。

守護一江碧水

2015年農歷大年初二。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的杜家毫騎上自行車,沿湘江一路騎行。

這是他多年來的習慣,“到哪裡工作都會買一輛自行車,在長沙也買了一輛”。

這次,他的騎行之旅,目的是“想驗証一下環保部門的報告”。

沿途,他看到江邊有很多人垂釣,便問:“能釣到魚嗎?”

有釣叟笑答:“釣不到魚,我干嘛在這裡啊?”

杜家毫又笑著問:“你一天能釣到多少呢?”

垂釣者答:“少的時候十幾斤,多的時候五十多斤。”

杜家毫聽后非常欣慰,魚多,說明湘江水質已有較大改善,與環保部門匯報的情況基本相符。

奔騰不息的湘江,孕育著一代代三湘兒女,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湖湘文化。

然而,蜿蜒千裡的母親河也曾不堪重負:因為過度開發,污水無序排放,全省60%以上的污染集中在湘江流域。

時間回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湘考察,叮囑湖南“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真正把生態系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護好”。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湖南開啟了湘江保護治理新征程。履新湖南半年的杜家毫明確提出,將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並滾動實施3個“三年行動計劃”(2013年—2021年),訂下“九年之約”,誓還湘江一江清水。

湘江兩岸,號角聲聲。一場又一場攻堅戰在沿線8市全面打響!

2013年至2018年,湖南累計投入588.2億元用於湘江保護治理。2018年,湘江流域內I—Ⅲ類水質斷面比例較2012年提高10.5個百分點。

“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到湖南工作后,用“治水修路辦學興業”概括湖南要辦的民生事業。而在這些民生大事中,“治水”亦排在第一位。

足不旋踵,聞風而動。自湘江保護與治理被列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后,省會長沙迅速制定湘江污染防治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就在這一年,長沙被確定為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之一,這意味著護江治水更大的責任。

2014年,長沙護江治水舉措快速升級,推出“碧水”行動,以湘江流域治理為核心工作,出台《長沙市水污染防治行動工作方案》,涵蓋排污口整治、重金屬治理、企事業單位廢水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等9大類67個項目。

一系列重拳出擊的舉措,表明了長沙壯士斷腕的決心——

關!對92家重點涉水污染企業、66個涉重金屬污染企業、124家污染嚴重的造紙廠實施關停並轉。

引!引導、鼓勵、推進城區工業企業向園區集中,實施中心城區“退二進三”,完成工業污染企業搬遷入園工作。

拒!2年否決掉近100億元投資額的污染項目。

退!快速完成主城區生豬養殖退出和全市規模化養殖場治理。

治!2015年,長沙全面啟動湘江庫區違停躉船整治,先后取締躉船93艘、遷移16艘、提質改造41艘,累計完成216艘船舶生活污水污染防治設施改造。

2013年至2015年,長沙先后投入近60億元,完成主城區42公裡截污干管建設,對城區101個排污口截污,實現城區段旱季無污水下河﹔拆除非法砂場140家,清退採砂船80條,整治採砂船649條。

2015年,第一個“三年行動計劃”結束之時,湘江長沙段水質達到或優於相應水環境功能區標准要求,水質優良。

湘江變了,變的不只是水質,變的還有發展的思路和理念。長沙扛起職責使命,用行動作答:堅持守護綠水青山與開創金山銀山相結合,著力推動綠色發展。

“尊敬的市長伯伯,建議增派人員對水質進行檢測及保護,加強保護母親河的宣傳力度,鼓勵市民參與公益活動。”2015年6月,眾多環保志願者和中小學生通過寫信、發電子郵件等多種形式,向時任市委副書記、市長的胡衡華提出意見和建議。

胡衡華在回復中感謝志願者、學生們對湘江母親河的關心和愛護,並要求環保、水務等部門進一步強化湘江保護和治理的舉措,積極引導廣大群眾自覺保護湘江,共創共享碧水藍天。

守護一江碧水,離不開長效機制的保障。長沙在打出“關、引、拒、退、治”等一套重拳之后,更在著手構建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

“十三五”規劃自2016年開啟后,長沙從源頭上加強涉水工業企業監管,安裝在線監控系統﹔逐步構建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鼓勵中水回用,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強力調整產業結構,對全市范圍內“十小”企業進行全面排查……

長沙污染防治長效機制的構建遠不止停留於湘江長沙段。

從2014年啟動湘江綜合樞紐庫區長沙城區段“一江六河”截污工程建設,到后來全力推進“一江六河”綜合治理﹔從湘江干流之前實施的禁漁期制度,到2016年開始對湘江長沙段及其支流部分水域實施常年禁漁,再到如今對全市“一江六河”等重點水域實施常年禁漁,長沙的決心不容置疑,長沙的力度震撼人心。

今年9月3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調研禁捕退捕工作,強調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落實禁捕退捕工作責任,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抓細抓實各項措施﹔廣泛發動群眾,切實增強禁捕退捕和生態保護的自覺,共同守護好一江碧水,促進高質量發展。

守護一江碧水,更要有嚴格的責任體系來支撐。以往,一條河流分上游下游、水裡岸上、水質水量,治理部門多,權責不清,該管的管不好,能管的管不了。

為了破解這個難題,2017年5月,長沙加強頂層設計,出台了《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實施意見》,定目標、建制度,一張張路線圖、時間表密集出爐,從市委書記、市長開始,長沙用市縣鄉村四級河長,管住包括河湖塘溝渠等在內的所有水域。

每次打卡巡河后,望城區白沙洲街道的村干部呂宇峰都會把拍下的河道照片上傳至“長沙市望城區河長制”微信群,定期“晒河”已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河水有問題,直接找河長”,已成為共識和習慣。

2019年,全市四級河湖長巡河湖106712人次。

“現在湘江水清岸綠,看著都舒服!”傍晚時分,市民熊游主悠閑地散步在湘江風光帶上。作為曾經的漁民,30多年來,他親眼見証了湘江的變化。

1987年,10多歲的熊游主跟著祖祖輩輩都是漁民的叔爺爺在湘江捕魚為生,爺孫倆的捕魚工具雖不先進,但江裡魚多,每天收獲總不錯,“有時一天能打100多斤!”

然而,隨著湘江沿岸各類工廠的興建、污水的排放以及電打魚的猖獗,熊游主明顯感覺到,江裡水濁了、魚少了,“一天能打二三十斤就不錯了,而且魚的味道也變差了!”

生活難以為繼,熊游主不得不從2009年開始轉型做水上餐飲,挂起了“船上吃魚”的招牌,引來了不少食客。然而,餐廚垃圾污染了江水,2013年,他響應號召退出了水上餐飲,在瀏陽河附近的東方農貿市場內開了一家魚蝦店,繼續和魚打著交道。

如今,熊游主就住在瀏陽河旁,女兒畢業當起了培訓教師,兒子正在讀大學。得閑的時候,熊游主會到湘江、瀏陽河旁散散步,看著熟悉的江河裡碧水流淌,他感慨萬分:“保護好這一江水,既是為我們自己好,更是為子孫后代負責。”

他的感慨背后,既是一名“退役”漁民的直觀感受,更是長沙踐行守護一江碧水、履行千秋之約的朴素見証。

湘江!湘江!

從2013年到2020年,8年磨一劍。長沙水生態治理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全市26個國、省控考核斷面平均水質優良率為100%,瀏陽河、撈刀河、靳江河、溈水河、龍王港、沙河、團頭湖及湘江其他支流水質達標率亦為100%。

共享和諧城市

岳麓山下、湘江邊,后湖波光粼粼,美不勝收。

這裡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高校毗鄰,是眾所矚目之地。

曾經,后湖是一處黑臭水體,周邊違法建筑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橫流。

如今,這裡已蝶變為一片風光旖旎、創意無限的科創文創產業園。

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畫家朱訓德自大學畢業后就生活在后湖附近,一晃40多年。

在朱訓德看來,后湖所發生的變化,要歸功於湖南省、長沙市堅定打造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的創舉。他回憶說,省委書記杜家毫多次來到后湖,明確提出“通過整治和改造,讓師生和市民眼前一亮”。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胡衡華也到訪他的工作室,聽取藝術家們的意見,叮囑這裡要少搞房地產,多搞文化藝術。

2015年9月,后湖綜合整治項目啟動。截污治污、拆違提質、河湖連通、水生態修復……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使得后湖及周邊一年不到就大變樣。目前后湖水質保持在地表水三類,魚蝦暢游,白鷺、野鴨也重返家園。

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后湖為中心的文化藝術高地正逐步成形。周邊兩公裡范圍內,聚集了湖南省美術館、李自健美術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及70多位全國知名藝術家的工作室。

“江水清、兩岸綠、城鄉美……”近年來,長沙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一幅人與城、城與生態和諧共生的錦繡畫卷徐徐展開。

一艘搖櫓船輕輕劃過洋湖水面,驚起一群白鷺。

眼下又到秋季,對於攝影愛好者馮林來說,秋天到洋湖拍白鷺成了他每年的“保留節目”。

“洋湖濕地是攝影愛好者必去的一個景點,四季變化,花鳥虫魚,各具韻味。”馮林說。

白鷺對生長環境很“挑剔”,既要水質好、空氣好,也要食物豐富,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

白鷺回歸洋湖,是長沙“山水洲城”親水宜居環境的最好體現。

曾幾何時,洋湖因為地勢低窪,又臨近湘江,成為湘江的泄洪垸,“十年九澇”成為真實寫照。加上生活污水直排湘江,環境惡劣,當地居民叫苦不迭。

一場生態修復工程在萬眾期待下啟動了:洋湖垸內1.1萬人先后搬遷,退田還濕、退塘還湖一一實施﹔濕地內建起一座再生水廠,周邊的生活污水被收集處理后,再排入濕地。經過淨化后,水質達到了地表水Ⅲ類標准。

如今,7200畝的洋湖濕地公園內,鳥類超過130種,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昔日水患之地變身城市“綠腎”,公園正積極創建國家5A級景區。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洋湖周邊,一個總部經濟區正加速崛起,德國卓伯根中國總部、和光集團全國總部、瑞典宜家集團湖南總部、映客互娛第二總部等30余家總部企業先后落戶於此。中部地區總部產業聚集標杆示范高地呼之欲出。“洋湖是一塊發展的熱土,我們將把‘映客互娛第二總部’基地打造成移動互聯網企業的標杆。”映客互娛董事局主席奉佑生表示。

洋湖,是湘江流域生態治理的成功案例,是長沙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也是長沙綠色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據統計,長沙境內共有335條流域面積10公裡以上的支流,它們匯入湘江,奔向長江,是水韻星城的靈魂所在。

臨水而居,擇水而憩,這樣的城市生活誰不向往?

水是城市的靈魂,也是城市的名片。治水,不僅要提升水質,還要加強河道岸線的治理,不斷提升水的“顏值”。長沙的水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在於將水留下來、使水淨起來,還在於讓水美起來。

“給水騰地、給水讓道、給水出路”,將水生態文明建設與推進產業轉型、增進民生福祉、建設品質長沙有機結合起來,這是長沙的成功實踐。

給水騰地——在寸土寸金的城區中心位置,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長沙先后新建或擴建了梅溪湖、鬆雅湖、月湖、洋湖等12個湖泊,將擬用作商住開發的西湖漁場打造成西湖市民公園,全市累計擴展水域面積近2000公頃。

梅溪湖國際新城、洋湖生態新城等一大批濱水產業帶和價值高地迅速崛起,形成“水帶地升值,地生金帶水”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給水讓道——在河道整治和堤防提質改造過程中,採取堤防退讓、緩坡防沖、河道拓展等方法,保留河流的自然蜿蜒性,給水留出了大面積行洪道。

瀏陽河朝正垸改造時,將混凝土堤防拆除建成生態緩坡堤防,退堤還灘20多公頃,建設成了市民河灘公園。

瀏陽河敢勝垸堤防后移20∼80米,河道平均拓寬50米,解決了河道的卡口瓶頸,為高鐵新城會展片區市民留下了更多的近水、親水的城市生態空間。

給水出路——大力實施河湖連通、管網疏通、渠系打通等工程,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連。

2020年4月30日,龍王港枯水期河道應急補水工程項目全線通水,一根5.34公裡長的管道,將湘江水抽排至龍王港河道、梅溪湖和咸嘉湖,進行水源補充。今后,龍王港等地即使在枯水期也不會再喊“渴”。

近年來,長沙先后完成了雷鋒湖-龍王港-梅溪湖水系連通、圭塘河生態引水、大眾垸水系連通等一批水系連通工程,保障了河、湖、庫的通達性,增強了水體流動性,筑起一道道生態“屏障”。

一面湖,猶如城市的一雙秀目﹔一條河,就是城市的一窩笑靨。

讓水美起來!長沙將水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打造精品親水平台,使水更好地服務城市發展、百姓生活,實現人水和諧。

結合全市“一圈兩場三道”建設,長沙加快推進河道堤防景觀提質改造,實施了瀏陽河、撈刀河、圭塘河等河流的城市綠道建設,建成濱水沿河步道120公裡,昔日的“龍須溝”變成了“風景線”﹔

以湘江為軸線,長沙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水景觀廊道、水文化主題公園、洲島景區等,建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5處、國家級濕地公園4處、市民親水休閑場所200余處﹔

在湘江東岸,5.1公裡長的湘江東岸堤岸防洪綜合改造工程去年完工后,不僅在江岸筑起一道“銅牆鐵壁”,還變身一道湖湘文化長廊﹔

在湘江西岸,集防洪、旅游、休閑於一體的江灘公園建成開放,40余公裡的湘江風光帶長沙城區段,成為市民休閑好去處。

數據顯示,湘江風光帶長沙城區段,每天有超過10萬人次出入,成為長沙最大的“市民公園”。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長沙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堅定“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長沙城市建設的不二法則。

2018年,長沙建成區園林綠地面積較2013年增長33.7%,基本實現“居民開門見綠、15分鐘到達社區綠地公園”。截至今年3月,長沙現有林地面積60.3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升至55%,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三。

開窗養眼,散步韻味!這是芙蓉區火星街道凌霄路附近居民的最大感受。這條新中式風格的道路“顏值飆升”:排排綠木與繽紛花箱相映成景,凌霄花架上綠蘿青翠、群花吐艷,綠景芬芳一路隨行﹔灰檐青瓦的道路牆面,讓街巷倍添古韻,朵朵凌霄花雕“綻放”在牆上、地面,與街名呼應。

長沙還加快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動全市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強揚塵污染精細化管理,實現城區規模以上施工工地揚塵在線監測全覆蓋。

今年上半年,長沙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累計164天,較上年同期增加16天,優良率為90.1%,較上年同期增加8.3個百分點。

城區生機勃發,農村也在展現新顏。

“生活污水被接管,氣味顏色全不見。”在長沙縣金井鎮蒲塘村,農村“五治”讓鄉風村貌煥然一新。村民譚雄偉家中建起了三格式化糞池,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變成清水排放。四五平方米的空間,干淨平整的水泥台,蹲便器、沖水箱配套齊全,下水管連到屋后建在地下的“三格式化糞池”,廁所更衛生了,如廁更方便了。“這下我70歲的老娘上廁所再也不用顫顫巍巍、穿堂過院了。”譚雄偉很滿意。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

乘風破浪的長沙,如何進一步提升城市“顏值”?

“精准規劃、精美建設、精致管理、精明增長”“更加有顏值、有氣質、有內涵、有格調、有品位”……長沙提出了“四精五有”的理念。

根據部署,長沙將進一步聚焦規劃提升、風貌管控、特色塑造、形象提質等重點,用心塑造山水洲城特色區,提升“一江六河”沿線濱水空間品質﹔重點開展“增綠提質”“街美景靚”“街淨巷潔”“治亂拆違”等專項行動,把城市建筑景觀風貌品質提升與城市有機更新、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質。

湘江!湘江!

湘江自千年歲月裡逶迤而來,緩緩穿長沙城而過,一座宜居宜業的千園之城、生態之城正舒展開美麗的容顏。

聚力綠色發展

湘江之濱,鯤鵬展翅。

“湘江鯤鵬”項目的到來,是長沙牽手華為等國內名企,迎接數字經濟時代挑戰的典型個案。

2019年7月,華為宣布在未來5年內投資30億元發展鯤鵬計算產業生態。這一消息,讓緊盯數字經濟發展大潮的長沙人看到了機遇。

2019年8月初,長沙市領導帶隊赴深圳與華為高層會談,就鯤鵬落地湖南合作事宜達成共識。

今年1月,湖南省政府與華為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華為將協助湖南在長沙落地鯤鵬計算產業,生產湖南自主品牌服務器及PC機,建設鯤鵬生態創新中心。

“湘江鯤鵬”開始展翅:1天完成工商注冊,10天完成土地審批轉讓,120天完成廠房建設……從決定引入鯤鵬到項目落地投產,僅用了8個月時間。

4月28日,首台“湖南造”湘江鯤鵬服務器下線,湖南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落成,標志著湖南鯤鵬產業在硬件產線與軟件層面取得重要進展。

如今,在湘江鯤鵬產業園的生產車間,服務器和PC機兩條生產線正在加速運行,可日產湘江鯤鵬服務器300台、PC機1000台。

“我們預計今年產能可達6萬台,產值達12億元,並計劃3年內實現除華為芯片和主板外,上下游產業鏈研發和軟硬件本地化配套,打造千億鯤鵬產業集群。”湘江鯤鵬品牌部部長王志宇說。

在長沙“軟件業再出發”的目標中,鯤鵬生態系統不僅承擔著壯大長沙軟件業的重任,還將為以“三智一芯”(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和功率芯片)為核心的長沙制造業等全面賦能。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重構,給我國產業鏈帶來沖擊,也對產業鏈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長沙如何快速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直面變局,謀劃新局。長沙以滾石上山的決心和韌勁,心無旁騖,主動出擊,優產業,調結構,換賽道,走新路。

軟件產業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核心與關鍵,是長沙搶佔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軟件業再出發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長沙為此進行了一系列極具前瞻性的戰略布局。

2月17日,長沙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軟件產業,推動長沙軟件業再出發。

3月21日,長沙召開全市軟件業發展專題研究會,明確軟件產業“路線圖”“時間表”。

敢想敢干,先行先試,長沙逐漸闖出軟件產業再出發的一條新路。

市級統籌,中心城區先行先試。長沙內五區紛紛成立軟件產業園,出台扶持政策,為軟件產業發展提供陽光、雨露和土壤,提升產業集聚度。

規劃出爐,描繪產業未來新藍圖。長沙出台軟件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一園五區兩山”發展格局,掀起各區域競相發展態勢。

場景為王,推動軟件應用迅速落地。今年,長沙緊扣“場所”和“場景”兩個關鍵,先后發布191個軟件應用場景,激發軟件產業形成廣闊市場。

生態構建,打造軟件產業發展“舒適圈”。共建岳麓山大科城軟件產業生態圈、成立長沙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促進會、引進CSDN總部,產業圈、高校圈、人才圈加速融合。

長沙正式邁入“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制造”時代。

截至目前,長沙共有軟件企業近萬家,CSDN、上海愛數、京東雲、萬信科技等頭部企業紛紛入駐,威勝信息、創智和宇、麒麟信安等一批本土骨干企業迅速成長。

搶抓機遇,乘勢而上。

7月2日,長沙創新性地提出以“三智一芯”產業為主攻方向,抓牢制造業標志性重點項目建設“牛鼻子”,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7月11日,國產首台新型敞開式TBM“北江號”和國產首台大直徑敞開式TBM再制造同時在鐵建重工下線,“大國重器”再現長沙力量。

7月20日,長沙三安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建設,將在長沙建設形成長晶—襯底制作—外延生長—芯片制備—封裝的碳化硅全產業鏈,打造長沙半導體產業的新名片。

7月22日,長沙惠科項目主廠房提前20天封頂,將投建全國首條8.6代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線,打破大尺寸OLED面板被海外壟斷的局面,實現國產替代,解決長沙顯示功能器件產業發展過程中“缺芯少屏”之痛。

產業興,則實體興,這是“穩”的基礎,“保”的前提。

2017年11月,市委市政府結合長沙實際,確定了22條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將其作為長沙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

今年,長沙基於產業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實際,新增了5G產業鏈和物流產業鏈。

聞“G”起舞,隻爭朝夕。長沙正搶抓“新基建”的政策窗口,加速布局5G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優勢產業,形成先發優勢。

今年上半年,長沙累計建成5G基站1.6萬余個,核心城區、景區等重點區域5G網絡全覆蓋﹔63個項目入選湖南“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為智能網聯駕駛、智慧交通乃至智慧城市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思路對頭天地寬。

長沙一方面招大引強,做大增量,推動招商引資向“挑商選資”轉變,擴大畝產效益佳的企業梯隊:

——通過“引資、引技、引智”聯動發展,大力實施“領頭雁”招引工程,將招商方向瞄准引進掌握核心技術、具有創新引領作用、能夠顯著帶動產業轉型、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項目或團隊。

——圍繞“精准、舍得、執著”六字方針,積極對接世界500強、中國500強、民營企業500強﹔強化產業鏈招商,重點引進產業關鍵鏈條、關鍵技術、關鍵環節,促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

4月30日,比亞迪IGBT項目動工,建成后可年產25萬片新能源汽車電子芯片,實現核心部件的國產化。

6月29日,在“滬洽周”上,總投資20億元的創夢樂谷(長沙)動漫游戲產業園項目實現“雲簽約”,將在馬欄山文創園打造“動漫+游戲+影視”主題樂園……

今年上半年,全市引進“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64個,總投資額729.1億元,完成湖南省下達年度目標任務的183%﹔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32個,世界500強企業新加坡益海嘉裡,中國500強企業愛奇藝科技、揚子江藥業首次落戶長沙。

另一方面,長沙注重盤活存量,推動產業智能化和智能產業化,培育新增長點,扶持和鼓勵企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三一18號廠房今年近100台智能機器人上線運行,整體效率提升30%,“燈塔工廠”初具雛形,正由局部智能邁入全面智能。

——中聯重科智慧城挖掘機園區建設正酣,投產后將每12分鐘下線一台挖掘機。

設備上樓,集約發展,長沙向空中要生產力。

機器換人、產線升級,長沙向智能制造要效益。

8月3日,鹽津鋪子發布上半年業績報告,實現歸母淨利潤1.3億元,同比增長96.44%。

從昔日小作坊發展為上市公司,鹽津鋪子順應產業變革,布局15條全國最先進的智能制造烘焙生產線,核心工藝區基本實現無人作業。

今年,長沙智能制造“擴面”工作持續推進,第七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名單已啟動申報。到年底,長沙各層次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將達1000家。

推動長沙城市品質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從“精明增長”到“以畝產論英雄”,從“做大增量”到“盤活存量”,長沙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之路。

9月4日,芒果超媒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完美收官,“又颯又美,可鹽可甜”的姐姐們成為整個夏天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芒果超媒市值也隨之水漲船高,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湖南首個“獨角獸”企業。

9月8日,“數字新經濟 雲開看未來”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在長沙開幕,來自全國的移動互聯網大咖們齊聚一堂“湘江論劍”。7年磨一劍。這一行業盛會讓“冬有烏鎮,春有岳麓”名揚海內外。

累計引進市場主體1172家,今年新注冊企業368家,年產值約400億元……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將建設成領先全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媒體融合新地標,變身視頻產業匯聚的“雲谷”。

新增科創企業1327家,總數達3433家,中南大學科技園就近轉化企業195家……岳麓山大學科技城正朝著最美大學城、領先科技城、一流創業城的目標前進,立志成為創新科技集聚的“智谷”。

“兩山”,從曾經的旅游打卡地,躍升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新標杆,蛻變為名副其實的“金山銀山”。

湘江!湘江!

長沙,已駛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一路奮進,一路執著,一路逐夢。

擘畫美好生活

7月11日,湖南首個世界級大型綜合旅游產業項目——湘江歡樂城璀璨綻放,迎接四方游客。

“地平線下的奇跡!”“世界唯一懸浮於百米深坑之上的主題樂園!”這是湘江歡樂城的標簽。

故事要從上世紀50年代講起。長沙近郊的坪塘曾有30余家建材化工企業聚集,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天空都是灰蒙蒙的,連樹上都積著一層水泥粉塵。附近的居民基本不能開窗戶。”湖南湘江新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廖文斌回憶。

2008年,長沙以壯士斷腕的魄力與決心,先后關停了區域內污染嚴重的數十家水泥化工企業,喧囂的坪塘終於歸於平靜。然而,歷經數十年開採,這裡留下一個100余米深、敞口面積18萬多平方米的深坑,就像大地被撕裂,留下了一道猙獰的傷疤。“經過激烈的討論,我們最終選擇了在保護、修復工業遺址的基礎上對礦坑加以利用。”湘江歡樂城建設者說。

2014年,世界唯一“懸浮”於深坑之上的冰雪主題樂園建設方案在這裡落地。

七年的孜孜追求——“綠色”理念始終貫穿於湘江歡樂城的整個建設過程。項目巧妙地利用礦坑地形,減少近1000萬立方米土方施工量﹔下沉式礦坑形成的天然保溫效果,使綜合節能率超過30%。

如今,湘江歡樂城成為長沙踐行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最生動的樣本。

這就是長沙,一個不斷創造奇跡的地方——

2017年,長沙成功躋身國內GDP萬億俱樂部,邁上了新台階新起點﹔

2018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萬億元,居全國省會城市第六位,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經濟社會發展向著更高質量、更高層次、更高水平邁進。

2019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8% 。

2020年,面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大考,長沙以超強的定力、魄力、努力,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上半年,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111.18萬戶,同比增長14.28%﹔新增7家、全市上市公司總數達76家,A股上市公司數量居中部第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加3.9%,比全國高出5.2%﹔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21.21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位居全國GDP超萬億城市第一。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長沙正演繹著一個個高質量發展的精彩故事。

在長沙的南大門,與株洲、湘潭毗鄰的區域,有一片戰略要地——天心區暮雲片區。在湖南推進長株潭一體化、建設全國兩型發展引領區和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背景下,這裡成為長株潭融城的橋頭堡、長沙南部新城建設的主陣地。

這裡,也是一片歸零再起步的土地。

2013年,《湖南省長株潭城市群生態綠心地區保護條例》頒布實施,提出實施綠心戰略,發展綠色產業。暮雲片區九成面積均屬於綠心的范圍,應退出的工業企業佔長沙市綠心退出企業的2/3,一場大規模的退出行動勢在必行。

2018年6月,天心經開區干部姚雲拿著長沙久信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的退出協議,不禁百感交集。2013年,因為家鄉情結,創辦於深圳的久信科技把公司搬到了暮雲。“搬回來的時候,它們的家當用30噸的重型卡車拖了滿滿17車。”姚雲回憶。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5年后企業再次面臨退出搬遷。當時,和久信一樣需要退出綠心的天心區工業企業,總數達299家,難度可想而知。

狹路相逢勇者勝。短短三年,綠心工業企業緊鑼密鼓地退出,釋放出2880畝土地。退出的企業,大多另選了廠址,更新了設備,新建了高標准廠房,實現了產量和產值雙提升。進退之間,收獲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

退出之后,綠心如何發展?長沙交出的答案是:騰籠換鳥,乘勝追擊。

搶抓大數據風口,長沙在綠心工業退出片區打造了一座天心“數”谷。湖南省地理信息產業園、湖南省人工智能產業園、湖南省大數據交易中心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座未來之城正在湘江32公裡黃金岸線上強勢崛起,引領著長沙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發展的新方向。

人不負青山,青山必百倍回饋於人。

“十三五”即將圓滿收官。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長沙信心滿滿——

政策效應疊加,發展要素匯聚。湖南湘江新區、全國兩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戰略平台密集布局。黃花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示范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國家級開放平台先后落戶。

平台優勢疊加,長沙將在更大空間、更廣范圍內集聚資源要素,匯聚澎湃活力。

智能制造引領,產業鏈風起雲涌。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崛起、22條新興及優勢產業鏈強勢引領。今年2月,長沙吹響軟件業再出發的號角,目前全市移動互聯網企業達到2.6萬家,移動互聯網產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第五城”實至名歸。

城市宜業宜游,百姓幸福安居。目前,165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子長沙,數量和市值穩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位,互聯網等行業巨頭相繼入駐,總部經濟效應顯著﹔瞄准打造區域消費中心,長沙躋身中國十大夜間經濟影響力城市第三位,成為國內外游客喜愛的網紅城市。

你聽,“十四五”雄渾的號角已響徹湘江兩岸。

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長沙正蓄勢待發——

——緊緊抓住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這個“牛鼻子”,以“三智一芯”為主攻方向,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持續推動“軟件業再出發”,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強化數字賦能,推動集群式發展,實現由產業鏈向營造產業生態鏈轉變,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主動仗。

——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長沙將圍繞構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國家交通物流中心的目標,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積極發揮中部樞紐的戰略作用,積極發展旅游經濟、會展經濟,培育投資增長點,優化消費環境。

——發力智慧城市建設,打造“四精五有”品質長沙。把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作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施精准規劃,推動精美建設,推進精致管理,促進精明增長,將長沙打造成為有顏值、有氣質、有內涵、有格調、有品位的全國新型智慧城市樣板和標杆。

……

早在101年前,在長沙馬王街28號的修業學校,誕生了一本刊物——《湘江評論》,毛澤東在創刊詞上發出了這樣的吶喊:“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這個聲音,曾響徹九州,激蕩風雷。

湘江!湘江!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傳承更有氣象萬千。今天,傾聽偉人的叩問,面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這條英雄的河,再次給出了響亮的回答——

堅定不移地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迎難而進、久久為功﹔

萬眾一心弘揚“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於變局中開新局,於危機中育新機,以信念為舵、奮斗為帆﹔創新賦能,馬力全開,駛向新百年的星辰大海。(記者 李鵬飛 鄔偉 岳冠文 吳穎姝 聶映榮 陳煥明)

(責編:羅帥、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