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新飛村:好漢揮寫“稻蝦篇”

2020年09月21日11:19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好漢揮寫“稻蝦篇”

9月18日,宋德坤在稻蝦田裡察看水稻生長情況。 李特南 攝

“我的人生經歷可以寫成一本書了。”9月18日,坐在自家屋前果樹下,今年64歲的宋德坤笑著對記者說。

宋德坤是益陽市資陽區茈湖口鎮新飛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從致富到返貧,再到脫貧,他窮過、富過、哭過、笑過,但從未被命運擊垮過。如今,在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下,憑借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這位朴實的農民漢子撐起了一家人的希望。

新飛村南臨資江,北靠洞庭,全村有787戶3000多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8戶441人,現已脫貧121戶423人。2015年以前,新飛村屬典型的傳統農業村,村民主要靠田裡種稻、魚塘養魚及外出打工謀生。宋德坤告訴記者,早些年,他依靠一門刮涂料的好手藝,在外打工、當小包頭。“年收入多的時候有幾十萬元,算是富裕了,日子過得挺好。”2004年,宋德坤回鄉創業,在村裡辦起了磚廠,哪知因經營不善和市場變化,僅兩年便把所有存款虧損掉,還欠下十幾萬元高息貸款。

受生活重壓,2008年,宋德坤學著養雞,把能騰出來的房間全部用來喂雞,一家人就睡在雞窩邊。誰知命運又給他開了個大玩笑,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第二年卻遇上禽流感,1000多隻雞賣不出去。“當時,急得每天晚上睡不著,不知道該咋辦。”回憶起那段艱苦日子,宋德坤仍心有余悸。2014年,因家裡生活困難,村裡把他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雪上加霜,宋德坤被診斷出“肺癌”,治療幾個月后,所幸實際上是肺結核。一件又一件糟心事,讓宋德坤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無助且無力。村扶貧專干胡志陽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他知道在新飛村,像宋德坤這樣的貧困戶並不少。

如何加快脫貧,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想了很多法子。新飛村地勢低窪,容易遭漬,“落雨白水田,十年九不收”。不過好在這裡水源清澈無污染,生態環境良好,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適合稻田養蝦。於是,扶貧工作隊和村支兩委決定選擇近年來在洞庭湖區流行的稻蝦共養。2014年,村委會委員謝建明先行先試,承包100畝農田,搞起了稻蝦共養,當年每畝實現純利3000余元。2016年4月,由他牽頭成立嘉興種養合作社,領著貧困戶一起干,發展稻蝦共養600多畝。村裡46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扶貧資金入股、投工投勞等,參與合作經營。作為利益共同體,2016年底,貧困戶每戶增收3500元以上。脫貧致富有了盼頭,村民們興趣高漲。也是在這一年,村裡安排宋德坤來到嘉興種養合作社學技術,做管理。一年后,學到技術的宋德坤自己承包稻田,開始稻蝦共養。

宋德坤告訴記者,今年是他進行稻蝦共養的第4年,靠著二十幾畝田地,每年都能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第一年,我就賺了七八萬元。第二年,除了稻蝦,我在旁邊水塘裡搞甲魚養殖,收入多了五六萬元。今年,我又加大投入,養了財魚(烏鱧)和黃骨魚,收入會更多些。身上背負的債務,去年已還清。”說起這些時,宋德坤的話語中透著豐收后的知足。

短短4年,靠稻蝦共養,宋德坤的生活充滿了陽光。“作了一輩子的田,沒想到這片低窪田還真成了聚寶盆。”宋德坤黝黑的臉龐上堆起笑容,寫滿了幸福。

■記者手記

平凡成就偉業

新飛村是洞庭湖區一個普通水鄉。

宋德坤是一個平凡的農民。

稻蝦共養也是現在農村常見的種養模式。

到新飛村採訪前,記者心裡很忐忑:現在農村到處都是稻蝦共養而致富的故事,在新飛村能挖到不一樣的新聞嗎?

見到宋德坤后,記者心裡踏實了。在新飛村,宋德坤不是致富能手,也不是脫貧典型,他憑借勤勞的雙手和堅韌的毅力,找到了自己的致富之路。在新飛村,有許許多多像宋德坤一樣勤勞朴實的農民,通過自己辛勤勞作,一步一步地擺脫貧困,走向富裕。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29日在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上說的這句話,觸動了記者的心弦。正是千千萬萬個平凡的“宋德坤”們,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才成就了我們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記者 李特南 譚好)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