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搶抓重大歷史機遇 打造改革開放高地

2020年09月23日09:18  來源:湖南日報
 

湘南國際物流園。該園充分利用公路、鐵路雙口岸疊加乘積效應,初步形成公海聯運、鐵海聯運、公鐵聯運、陸空聯運立體口岸開放體系,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示范性物流園區”。 周峰 攝

9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標志著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批,湖南迎來了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的新時代。

“一定要搶抓重大歷史機遇、迎風而上!”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的消息傳來,各級各部門干部備受鼓舞,表示要奮發有為、勇於創新,力爭在對世界敞開懷抱的過程中,實現湖南更高質量、更有深度、覆蓋面更廣的對外開放。

開放潮涌,崛起國際投資貿易走廊

“我們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習近平

9月22日,岳陽城陵磯新港區,一艘靠岸停泊的“湘水運19”貨船,裝滿420標箱貨物后啟程,5天后即可到達上海港外高橋港區。

自開通直航航線后,城陵磯港的集裝箱運輸時效提高了15%以上。

“作為湖南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岳陽將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長江中游綜合性航運物流中心。”湖南城陵磯新港區港口管理部部長周勝介紹,新港區先后開通了直達港澳、上海外高橋、上海洋山、江蘇太倉的始發航線。

湖南自貿試驗區岳陽片區有19.94平方公裡,其中岳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佔2.07平方公裡。

周勝表示,“十四五”期間,城陵磯新港區計劃再投入500億元,將建立現代化多功能港口集群、集疏運體系,力爭實現“兩百萬標箱、兩億噸大港”的發展目標。

9月18日,湘江岸邊,風笛長鳴,長沙至白俄羅斯75092次中歐班列從長沙北站駛出。這是長沙今年開出的第300列中歐班列,今年開行班列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6%,標志著長沙中歐班列邁入發展提速期。

一個月前,長沙至紐約定期貨運航線開通,為我省跨境電商產業發展再添一條國際貨運通道。

“今年,長沙已先后開通8條定期貨運航線,全面對接歐盟、美國、東盟三大貿易體,初步構建湖南通達全球的國際貨運網絡。”長沙市物流與口岸辦黨組書記、主任楊莉說,隨著湖南自貿試驗區獲批,長沙將借機加密航線布局,進一步拓寬空中國際物流通道。

湖南“南大門”郴州,這次有19.84平方公裡片區成為湖南自貿試驗區的一部分。

“自貿試驗區明確支持郴州片區開展礦石混配業務,支持將礦博會天然礦晶展品按觀賞類標本晶體歸類……這些都是干貨。”郴州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段外賓介紹,郴州有色金屬進口量最大的鉛鋅礦、銀鉛礦,將減輕不少稅負。

深圳文博會、香港國際授權展、粵港澳湖南經貿洽談周……這些年,湖南加強了重大品牌活動推介,擴大了在粵港澳區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說,要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我們要搶抓自貿試驗區獲批的重大機遇,不斷推動湖南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高揚先說,將把我省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優勢與粵港澳區域的國際信息優勢相結合,在創意設計、數字文化、文化金融、文化科技等領域加強交流。

先行先試,探索中非經貿合作新路徑

“要主動服務國家開放戰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對外貿易創新發展。”——習近平

走在長沙高橋大市場非洲咖啡街,濃郁的咖啡香一掃秋雨清冷。

8月18日運營的非洲咖啡街,匯聚了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烏干達、安哥拉等非洲各國的精品咖啡豆。這裡還可提供專業的原料、設備、培訓指導等孵化服務,是咖啡茶飲“一站式”孵化基地。

湖南與非洲的情意在去年迅速“升溫”。在長沙舉行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53個非洲國家、29個省區市、700多家中非企業參展,觀展人數超過10萬人次,網上博覽會訪問量超過460萬人次,意向成交5.6億美元﹔高橋非洲商品館意向訂單達4.8億美元。

“拓展中非地方合作是湖南自貿試驗區的亮點。”長沙市商務局副局長汪東華說,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落戶湖南長沙,是開展對非經貿合作的重要載體。位於高橋大市場的中非經貿促進創新示范園,計劃於2021年啟動建設。

“長沙在開展對非經貿合作中承載的功能和平台是全國最多最豐富的。”汪東華說,長沙要充分利用好中非經貿博覽會、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這兩個平台,並結合其他相關功能在對非經貿方面進行更多探索,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

湘企“牽手”非洲,還將獲得更多金融“活水”支持。

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在長沙高橋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平台,推出了對非金融服務板塊。企業可享受“純信用、無抵押、全線上、秒支用”的“跨境快貸”服務。

該行還與省商務廳共建“湘企出海+”綜合服務平台,設立對非跨境人民幣業務模塊,為對非貿易合作提供便捷金融服務。

“我們將全力支持多樣化的自貿區金融服務需求,提升對非金融服務能力。”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世平表示,將圍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改革開放,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

吸引更多境外金融機構落戶湖南﹔引導湖南金融機構引進實力雄厚、具備市場資源和戰略眼光的境外投資者,增強資本實力﹔協調推進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建設﹔積極爭取開展境內外資金流動便利化試點……

在先行先試中,湖南正努力探索一條中非經貿合作的新路徑。

創新驅動,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習近平

銷售訂單下達、生產計劃制作分解、工序任務派工……生產流程全在智能管控平台上完成,如同創建了一個完整的雲上數據“大腦”。

這是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19年企業上雲典型案例,湖南4個案例中的一個。

近年來,湖南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形成比較優勢,制造業企業“雲”上功夫見長。截至6月底,全省中小企業“上雲”27萬家,“上平台”7172家﹔工業APP接近1.3萬個,規上工業企業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73%,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插上騰飛“翅膀”。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培育發展新動能,大力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省工信廳總經濟師熊琛介紹,“按照湖南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要求,我們將支持省內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聯合省內軟件業、制造業相關重點企業,牽頭組建湖南省工業技術軟件化創新中心。緊緊圍繞新基建加快重點項目布局,努力打造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持續推動企業‘上雲上平台’,加快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核心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

“我們將進一步梳理產業鏈圖譜和關鍵環節清單,強化產業鏈招商和要素聚集,推動項目盡快履約落地、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胡偉林說,將在推進湖南自貿區建設中,鼓勵企業積極參加電力市場交易,通過市場化方式降低用電成本。

“自主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湖南將以自貿區獲批為契機,加快實施創新引領戰略,著力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童旭東表示,湖南將加強基礎研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技術瓶頸﹔擴大國際科技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平台﹔集中突破一批制約我省重點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前沿顛覆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材料及工藝等,確保重點產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成果轉化服務體系。

今年以來,湖南著力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加快推動瀟湘科技要素市場向全省覆蓋。前8月,全省登記技術合同3908項,成交額達245.94億元,同比增長40.2%。

深化改革,打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

“要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實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

“1天就到賬了,真快!”9月22日,湖南快樂陽光互動娛樂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近日該公司的一筆297萬元退稅款,從提出申請到退稅款到賬僅用了1個工作日。

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推出退稅12條便利化措施……省稅務局正打出政策“組合拳”,加快影視產品出口退稅辦理進度,為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優化營商環境。

這些年,湖南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企業群眾辦事申報材料平均減少60%以上、辦理環節平均壓縮70%以上、辦理時間平均縮減80%以上,基本實現了“隻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

“我們將在助力創新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更多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創新成果。”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向曙光介紹,湖南將開展國家營商環境改革試點舉措先行先試,將企業開辦時間壓縮到2個工作日內﹔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試行“自主查詢、自主申報”制度﹔開展“証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分級分類推進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一業一証”改革,在自貿試驗區全面推行市場監管系統“全通版”的行政審批許可証,實現“一証准營”、全省通用。

在湖南自貿試驗區實施方案中,有近40%的改革創新事項涉及海關職能。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發展為自貿試驗區的設立奠定了堅實基礎。”長沙海關關長唐赟峰介紹,近年來,長沙海關大力支持推動湖南先后設立了衡陽、湘潭、岳陽城陵磯、長沙黃花、郴州5家綜合保稅區,湖南綜保區數量已穩居中西部省份前列。

前8月,全省綜保區內企業共實現進出口588.46億元,同比增長33.4%,高於全省平均增幅25個百分點﹔有4家綜合保稅區的進出口貨值排名居全國前50位。

唐赟峰表示,長沙海關將加快推進擴大第三方檢驗結果採信商品和機構范圍、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政策試點、綜合保稅區依法依規適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政策、全面推行通關一體化、暢通貨物快捷通關渠道等系列創新政策措施實施落地,為湖南開放型經濟發展打造一流國際營商環境。(記者 鄧晶琎 參與採寫:徐典波、李秉鈞、龍文泱、唐璐、歐陽倩、陳淦璋、曹嫻、胡宇芬、彭雅惠、劉永濤、周月桂)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