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樹之戀——追記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漵浦縣委原書記蒙漢

2020年09月27日08:18  來源:湖南日報
 

  “香樟樹下集合,縣委大院出發!”

  9月22日天剛亮,一批縣直機關干部在漵浦縣委大院的香樟樹下集結,准備下到田間地頭,幫助困難農戶搶收秋糧。

  然而,這一次,往日那個聲音洪亮、步履匆匆的帶頭人缺席了。他叫蒙漢,懷化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漵浦縣委原書記。

  7月7日,蒙漢在工作期間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經過一夜全力搶救,仍然沒能把他留住,生命的鐘擺定格在55歲的壯年。

  蒙漢一生痴愛香樟樹,他給自己的微信昵稱,取名就叫“香樟樹之戀”,時刻以香樟樹自勉。

  他像香樟樹般蒼勁有力,不懼風霜——

  以燃燒的生命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忠誠與信仰

  9月下旬,記者走進漵浦,追尋蒙漢的足跡。

  秋雨如織,綿綿的雨絲如同人們的思念。當地干部含淚講述他的事跡,如同追憶逝去的親人。

  在漵浦,蒙漢有“鐵人”之稱。在當地干部群眾眼中,他精力旺盛,干勁十足。然而,蒙漢卻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

  今年以來,他頻繁出現胸悶氣急、心前區疼痛等症狀,但他始終沒停下來歇一歇,在生命的最后日子,仍在加速奔跑。

  7月7日上午,蒙漢調研環保問題整治工作,下午檢查高考考務工作,晚上現場調度特色文旅小鎮工作。

  一天行程所記錄的,哪是一個生命即將走向終點的人,分明是一張在脫貧攻堅一線奮戰的行軍圖。

  漵浦縣委辦常務副主任黃謀延介紹,考慮到蒙漢前段出現的不適症狀,“每周工作預安排”當天去做全面體檢。但他說高考在即,又是脫貧攻堅關鍵時候,體檢的事往后挪挪。

  “馬不停蹄,風風火火,這幾乎是他每天的縮影。”黃謀延感嘆。

  真正的信仰是從心裡長出來的。蒙漢的血脈裡,始終流淌著忠誠的熱血。

  蒙漢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文溪鄉的老家屋后,長著一棵香樟樹,蒼勁有力,不懼風霜,在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烙印。

  他曾寫道:“從一個放牛娃到民辦教師,逐步走上領導崗位,是組織的培養、人民的哺育。要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心無旁騖干事業,一生交給黨安排。”

  2013年4月,時任鶴城區委書記的蒙漢,被調往漵浦縣,擔任縣委書記。

  鶴城和漵浦,差距很大。鶴城是懷化市的主城區,基礎條件較好。漵浦是百萬人口的大縣,地域廣,貧困程度深,脫貧攻堅壓力大。

  平級調動,又是“從米籮裡跳到糠籮裡”。組織上找他談話,蒙漢爽快地說:“服從組織安排。”

  像這樣的工作調動,蒙漢經歷過多次。每一次,他都把黨和人民的需要作為自己唯一的選擇。

  “調任漵浦,深知肩上擔子沉重,生怕事業耽誤在自己手上。”上任伊始,蒙漢在日記裡寫道。在任何時候,他考慮的都不是自己,而是黨的事業,是他肩負的重任。

  他像香樟樹堅韌挺拔,頂天立地——

  以誓死不退的決心奮戰在脫貧攻堅的戰場

  無獨有偶,漵浦縣委大院也有一棵古老的香樟樹,枝繁葉茂,堅韌挺拔。歲月輪回,世事更迭,唯有這棵香樟樹巋然不動,翠綠逼人。

  蒙漢常漫步在這棵香樟樹下,沉思遐想,“是這棵香樟樹給了我信心,無論前面的路再陡再險,也不要動搖心中的信念。”

  上任不久,蒙漢問:“哪個鄉鎮最偏遠?”隨后,他調研的第一站就去了最遠的沿溪鄉。當晚,准備在該鄉最偏遠的瓦庄村借宿。

  沿溪鄉離縣城50多公裡,乃漵浦、隆回、新化三縣交界之地,平均海拔1100米。

  鄉干部告訴他,去瓦庄村有兩條路,一條是坐車繞行50余公裡,一條是翻過大山的小路,7.5公裡隻能徒步。

  “走小路。”蒙漢打著手電,與隨行干部行走在陡峭的山路上。

  在山頂朱家園村村民家歇腳時,鄉親們告訴蒙漢,山裡人窮,都是因為路不通。

  “要盡快修好這條路,不能讓老百姓再受苦。”蒙漢對隨行干部說。

  “鄉裡在6月底把路加寬整好。”“交通局在國慶前搞好硬化。”……深夜,“軍令狀”在山谷響起。

  當年國慶節前夕,這條水泥路修好了,成為一條連接山上山下9個村的“黃金路”。

  朱家園村村民王文生哼著小曲,趕著羊群沿著公路開心而歸。談起這條路,王文生說:“以前沒公路,賣頭豬得4個人抬下山,刨除各項費用,所賺無幾。”

  “路通事事通。”王文生介紹,他家今年養豬、養羊、養牛的收入將達15萬元,更高興的是女兒考上了大學,“妹仔的學費不愁了,要感謝的也是蒙書記。”

  在王文生心裡,這條鋪進大山深處的路,是樹在老百姓心中的一塊碑。

  天亮就出發!這幾乎是蒙漢的口頭禪。上任56天,蒙漢跑遍全縣43個鄉鎮,與694名村(居)黨支部書記座談。

  通過調研,他發現“斷頭路”是阻擋許多地方群眾奔向幸福的屏障。

  “決不將貧窮留給子孫!”蒙漢在漵浦第一次主持召開的縣委全會上發出號令。脫貧攻堅第一場硬仗,就是3年拉通全縣的“斷頭路”。

  至2016年底,全縣共拉通斷頭路871公裡,實現了“讓鄉裡人像城裡人一樣走上一腳好路”的願望。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蒙漢而言,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隻要干不死,就往死裡干!”2019年2月,在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蒙漢立下錚錚誓言。

  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脫貧路上,貧困群眾的件件難事,蒙漢都牽挂在心,帶領干部們一道辦好辦實。

  2019年,漵浦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39827人,下降到624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0.24%下降至0.76%。該縣獲評2019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

  2020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復:漵浦縣脫貧摘帽!

  他像香樟樹般站高望遠,天高地闊——

  以過人的遠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積聚不竭動力

  有人曾問蒙漢,為什麼將微信取名“香樟樹之戀”?他說,喜歡香樟樹枝繁葉茂,更喜歡它的挺拔高大。站得高,自然看得遠。

  大家說,蒙漢有香樟樹的眼界。

  盧峰鎮紅花園村的青山之間,聳立著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園區,充滿生機與活力。

  誰能想到,7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當時的漵浦,不要說工業園,連一家像樣的工廠都沒有。

  沒有土地,沒有規劃,工業園白手起家,平地創業。

  不,沒有平地,因為每一寸土地,都需要開辟。

  “不抓產業就是死路一條,不抓項目就是死水一潭。”縣域經濟發展要依靠規模化的實體經濟,蒙漢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

  蒙漢穿上解放鞋,拿著地圖,帶著干部在城郊的荒山、河灘轉悠,選址定園。

  2013年10月16日,漵浦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成立。蒙漢把管委會的班子成員帶到選址的山坡上,宣布任命。

  2015年8月的一個夏夜,蒙漢從鄉鎮調研回來,趕到園區干部住的工棚裡,與大家商討解決“三通一平”遇到的困難。當晚,他就睡在工棚。

  園區招商是一道難題。蒙漢想,漵浦是人口大縣,有不少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可以動員他們回鄉啊!

  蒙漢和時任縣長謝商成等縣領導帶隊,兵分幾路,按照“老鄉庫”名單,前往珠三角、長三角招商。

  漵浦捷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入園企業。總經理賀達春對家鄉感情深,蒙漢“三顧茅廬”,當面承諾,使他很快回鄉創業。

  “蒙書記說話算數。”賀達春講述了一個故事。2017年初,捷飛電子公司供應鏈出現問題,被迫停產,賀達春心急如焚。春節期間,蒙漢來到他家,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企業很快起死回生。

  真情迎得老鄉歸。在紅花園工業園區入園企業中,超過一半是老鄉回鄉創辦的。

  7年,他把荒山,變成金山﹔荒山把他一頭青絲 ,染成白發。

  在蒙漢身體力行的推動下,園區已進駐企業49家,其中高科技企業22家。2019年,漵浦縣被省政府授予“落實創新驅動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縣。”

  治貧要治愚,教育要先行。

  在蒙漢的辦公桌上,一個晶瑩剔透的獎杯格外耀眼。這是2017年湖南省給縣級黨政主要領導教育工作實績考核優秀者的獎杯。

  獲得無數個榮譽的他,唯獨把這個獎杯放在辦公桌上,足見教育在蒙漢心中的分量。

  2013年5月11日,九溪江學校傳出陣陣歡快的歌聲。這天,學校來了位“大朋友”,參加學校留守兒童之家舉辦的“快樂的生日”主題活動。

  這位“大朋友”就是蒙漢。他一邊為孩子們切分蛋糕,一邊關切地詢問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並與孩子們一起唱歌玩游戲。

  “媽媽,今天的生日過得好開心,縣委書記蒙伯伯陪我們過生日呢!”五年級學生舒微萱通過“愛心視頻”向媽媽報喜。視頻那頭,媽媽眼噙淚水。

  “你們安心在外創業,家裡一切有我。”蒙漢通過“愛心視頻”寄語在外務工人員。

  以黨委、政府的“緊日子”換取老百姓的“好日子”,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蒙漢不遺余力。

  漵浦縣委大院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陳設簡陋。蒙漢一班人多次把原本安排好的修繕資金,“挪用”在教育事業的發展上,大院的干部們一直蝸居在那棵香樟樹旁。

  縣委大院越來越舊,學校面貌卻日新月異。從改擴建農村學校到新建教師公租房,從改擴建縣一中、縣職中到新建鹿鳴學校、芙蓉學校、聖達學校,蒙漢任職期間,漵浦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均衡縣”“湖南省教育強縣”。

  他像香樟樹般虛懷若谷,俯首朝下——

  以為民情懷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長芷高速漵浦出口的屈原大道,一幅大標語赫然入目。

  站在標語下,蒙漢多次對干部說:“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教誨,我們要刻在心裡,落實在行動上。”

  蒙漢上任之初的漵浦縣城,狹小、老舊、擁擠,幾乎沒有休閑文化場所。縣城如此落后,在西部地區也罕見。建設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縣城,是人民群眾多年的期盼。

  “老百姓盼的,就是黨委、政府應該干的。”在蒙漢的主持推動下,縣城提質改造項目啟動。

  變化,從城區“第一爆”開始。

  2013年12月13日,隨著一聲巨響,縣城繁華地段的商都賓館,在爆破聲中轟然倒下。這座危樓拆除后,當地群眾議論紛紛,猜想新上任的蒙漢是要在此搞商業開發。

  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小花壇很快現身在此,成了市民休閑之地。

  舊城改造中,拆遷是最大的難題,怎麼解決?

  縣委大樓樓梯間,由蒙漢倡導的“一線工作法”標語格外醒目,這也是該縣拆遷攻堅戰的行動指南。

  2014年12月19日,仲夏鄉水田垅村一個工棚裡,村民張澤尚和妻子剛招呼完搬家的工人,准備吃飯,一個面帶微笑的中年人走了進來。

  “老鄉,吃什麼菜啊?”

  隨行干部說:“這是縣委蒙書記,來看望大家。”

  得知蒙漢一行還沒吃飯,張澤尚便叫妻子去加把火,炒幾個菜。

  “剩什麼菜就吃什麼菜。”蒙漢裝上一碗飯,與大家交談。

  張澤尚是屈原大道建設首批拆遷戶。這天,他請來10多名工人拆除舊房。聽說縣委書記來了,一些拆遷戶也走進工棚。

  “拆遷有什麼困難?你們盡管提。”大家見蒙漢很隨和,話語很快多起來。

  “最主要的是項目安置區的房子建設能不能快點。”張澤尚坦言。

  “搬遷群眾為項目建設作出了犧牲,我們要替他們著想。”蒙漢放下飯碗,馬上與項目指揮部的干部,商量加快安置區建設的措施。

  臨走時,搬遷戶紛紛表態:就沖蒙書記來看大伙,大家一定會支持拆遷。蒙漢掏出伙食費塞到張澤尚手裡,說:“等你搬進了新家,我再來討杯喜酒喝。”張澤尚緊握蒙漢的手,久久沒有鬆開。

  曾經擁擠破爛的縣城夏家溪片區,是舊城改造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4年7月,夏家溪片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由於項目觸及一些人的利益,引發一些質疑,甚至刁難、謾罵。

  “凡是有利漵浦人民利益的事,就要堅決干、加油干!”蒙漢頂住壓力。

  如今,夏家溪片區700多米長、50米寬的市政道路已建成,昔日的“龍須溝”變成面貌一新的城市商業街。

  “一個‘瘋子’,帶著一群‘瘋子’在戰斗,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網民如此評價。

  就是憑著這樣一股“瘋”勁,漵浦縣城脫胎換骨,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並躋身“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行列。

  春節到了,在外的鄉親和學子回家過年。

  走下高速,是寬闊的屈原大道,兩側矗立著一排排璀璨的中華燈,高挂著一枚枚喜慶的中國結。看著這全新的故鄉,不少人熱淚盈眶。

  一個千年夢想,終於實現!

  漵浦蝶變,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了,更重要的是人心越來越齊了。

  他展現的是縣委書記的形象,提升的是共產黨的形象。

  如今,蒙漢走了,走得那樣匆忙,留下萬般的不舍、太多的牽挂。

  蒙漢,你安息吧。

  你撒下愛的種子,必將生長出一片森林﹔你未竟的希望,已托付給每一個美好的明天﹔你萬般的牽挂,已接力到每一個愛你的人心中……

  縣委大院的香樟樹葉,迎著朝霞沐浴燦爛。微風拂過,颯颯作響,猶如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回蕩——

  “香樟樹下集合,縣委大院出發!” (記者 肖軍 雷鴻濤 通訊員 周曉鵬)

(責編:唐李晗、羅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