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如何落地?名師校長探討未來教育新生態

【查看原圖】
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與應用專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與應用專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2020年09月29日09:03

人民網長沙9月29日電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近日,“鏈接共享:創生未來教育生態圈——教育信息化基礎建設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在長沙舉行,探索如何用創新技術推動智慧教育的發展。

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 教育信息化的長沙實踐

當前,全球正處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周期,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構建面向未來的教育新生態?湖南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善平表示,“未來的教育變革既包括教育理念的變化,也包括教育技術的提升,以及教育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應用。這不只是各級高校、中小學的工作,也需要有能力的科技企業來共同實現。”

“長沙市以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為契機,以網絡學習空間應用為紐帶,著力優化空間環境,打造互聯共享教育資源,推進教育應用集成管理,匯聚教育發展大數據,全面推進基於空間教育、教學、教研、評價方式改革,推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構筑長沙教育發展新生態。”長沙市教育局副局長繆雅琴表示,面向未來,長沙將依托智慧城市建設,著力推進教育新基建,全面建設5G校園,全面優化教育應用,建設新型智慧教育雲平台,打通教育服務最后一公裡。

教育信息化專家、校長雲集 共話智慧校園落地

會上,湖南師范大學測評研究中心主任楊志明、長沙市第十一中學校長聶庭芳、湖南師范大學附中博才實驗中學校長許小平、湖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李曉玲以及騰訊企業微信教育行業總監何奇清等嘉賓,圍繞智慧校園在落地過程中的問題,分別發表了看法。

“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過程評價不被重視、缺乏科學的點評框架,未能分別就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和素養的提升等層面設計好科學的反饋系統,許多智慧教育產品在IT與教育的結合方面明顯缺失了教育的本質特點。”楊志明從現實問題入手,著重討論了教育評價中的算法基礎及其應用問題,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和健全綜合評價提出了科學和實用的建議。

聶庭芳認為,“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處理好技術與老師、技術與學生、技術與教育本真這三個層面上的關系,通過數據中心構建智慧生態環境,深化信息化教育應用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的泛在學習等方面全面展開。”

針對信息化時代的家校共育,李曉玲以師大附小的德育課案例分享了實踐經驗,“通過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信息化工具,師大附小搭建了家校溝通的組織平台、活動平台,讓學校和家長以平等的姿態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加強彼此的理解和合作。”

高校+基礎教育+科技企業 探討未來人才培養

信息化時代,未來人才需要具備什麼素養?未來人才的培養方式需要做出哪些改變?在本次研討會的圓桌討論上,湖南師范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馬華,長沙市清水塘教育集團理事長、清水塘小學校長周滿意,騰訊教育南區運營總監程立偉分別從高校、基礎教育以及科技企業的角度,發表了對於未來人才培養的看法。

“首先要引領教師觀念轉變,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讓信息化跟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第二,要有開放、分享的心態,充分利用在線平台,形成終生學習的思想﹔第三,讓學生在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啟蒙以及課程學習當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周滿意表示,信息素養和語言一樣,是未來人才的一個基本能力。基礎教育不僅要注重培養孩子的信息化技能,還要挖掘孩子創造性的能力,比如共情力、探尋力等。

馬華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也強調了信息素養的重要性,“未來人才素養能力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能力,其二是信息利用能力,以及信息自我挖掘的能力。在教學中,學校應該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他們去做一些有創造性的事情。”

“教師的信息化理解力是需要最優先提升的。作為科技企業,首先需要幫助教師了解技術的發展趨勢,從而對信息化工具有更系統的認知﹔其次,讓信息化工具更加簡化,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功能越少越好,而不是越花哨越好。”騰訊教育南區運營總監程立偉結合騰訊教育在智慧校園建設中的實踐經驗發表了看法。(何萌 實習生 崔雅泓)

分享到: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