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洲城正青春——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長沙畫卷

2020年10月07日09:53  來源:湖南日報
 

又是一年秋色好。

9月16日至18日,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節點,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來到湖南,來到長沙,希望湖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殷殷囑托,為湖南、為長沙未來發展擘畫了一幅壯美的藍圖。

從“七裡之城”到現代都市,從經濟總量不足20億元,一舉飛躍到萬億俱樂部﹔連續1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中部省會城市首位﹔率先成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達標市,為全省樹立標杆和樣板……近年來,邁向全面小康的長沙,堅定,沉穩。奔跑的長沙,活力四射正青春。

讀山: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烏龍山下,寧鄉市資福鎮珊瑚村。天微亮,貧困村民謝華就在園子裡忙開了。舒緩的山坡兩旁,煙田整齊劃一,一壘壘烘干的煙草整齊碼放﹔水稻田裡,小龍蝦淺底游翔,果樹林裡,金色果子若隱若現……這些由謝華或承包或自有的園子,加起來每年能帶來15萬元收入。謝華笑著說:“累是累點,但日子有奔頭!”

2015年以前的瀏陽、寧鄉等地偏遠山區,還有著近15萬貧困戶。山道彎彎,拖緩了基礎設施建設,也阻擋了客商投資腳步。枕著山色入夢,大山茫茫,滿眼青翠皆寂寥。

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不同,長沙屬“插花貧”:84個省定貧困村的貧困戶,隻佔全部貧困戶的30%,70%的貧困戶“插花”分布在非貧困村。

修路、建房、扶產業等,長沙擺開一處處脫貧戰場。大山陸續迎來了幫扶隊員。他們走村入戶,引導中老年人養牛羊,鼓勵留守婦女在扶貧車間靈活就業,引進社會資源回鄉投資,協助村集體辦起光伏等新興產業項目……

山還是那些山,山中風景早已大不同。

不少山區村貧困戶告別深山,挪出窮窩。2017年初,長沙縣高橋鎮貧困戶羅忠海和其他貧困戶拎包入住,搬進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自來水通了,小孩離學校近了,超市和醫院就在家門口,這是我們夢想的生活。”羅忠海說。“十三五”期間,長沙易地扶貧搬遷完成1078戶3481人。

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說:“長沙不撒胡椒面,而是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做法,並打出產業扶貧、旅游扶貧、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14個專項扶貧‘組合拳’,取得了顯著效果。”

截至目前,長沙共有14.98萬名貧困群眾摘掉貧困帽、所有貧困村提前脫貧出列,貧困人口年均純收入5年來提高了3倍多。

武陵山脈腹地,距離長沙近500公裡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是長沙脫貧攻堅“第二戰場”。

雖隔山隔水,卻情同手足。從1994年至今,長沙19個后盾單位與龍山縣17個鄉鎮“結對子”,11批次100余名長沙干部趕赴龍山,脫貧攻堅“接力棒”傳了26年。

從緊鑼密鼓實現工程項目,到推動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全覆蓋,這26年是龍山實施項目最密的一段時間。通過援建長沙路、岳麓大道、村組道路等項目,加速了龍山城鎮化進程。2019年,龍山城鎮化率達到44.2%,農民人均純收入比1994年增長13倍。

從政策輸血到自我造血,這也是龍山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26年。788個幫扶項目、9.26億元幫扶資金注入,全縣生產總值由2013年55.18億元增加到2019年94.94億元﹔產業結構日益優化,第三產業支撐作用凸顯。

今年初,龍山縣摘帽退出貧困縣。

長沙在武陵山脈腹地鑄就的這塊豐碑,深深鐫刻在龍山父老鄉親心中。

聽水:尋芳湘水濱,光景日日新

沒有誰能抵抗一條河流的親近。

長沙母親河——瀏陽河,從大圍山奔騰而出,蜿蜒流過5個縣(市、區)、30個鄉鎮(街道)、102個村(社區)。伴隨著長沙城市化進程加快,瀏陽河被污染澆頭蓋面。

一場生態保衛戰在瀏陽河畔打響——關停整改沿線排污企業,拆除違法建筑,完成河岸景觀建設。瀏陽河清秀面龐逐漸清晰。

為呵護湘江長沙段及瀏陽河、撈刀河、溈水、沙河、龍王港、靳江河這“一江六河”,長沙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體系,凝聚治水興水管水合力。關工廠、清河道、提水質、美兩岸……如今,河邊芳草萋萋、渡船往返、水鳥翻飛,恰似水墨圖徐徐舒展。

臨水又親水,詩意濱水空間正在形成。

作為瀏陽河一級支流,圭塘河是長沙唯一的一條城市內陸河。由於城區土壤保水能力不夠,季節性缺水嚴重,自淨能力差,2016年,圭塘河被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名單。

長沙市雨花區對圭塘河的治理從未停歇,並形成了包括“系統治理+精准治污”“生態整治+產業融合”等在內的“6+”治河模式。如今,順著圭塘河往南,一座“和+”共享圖書館靜立河岸。站在館內,手捧書卷,沐浴清風,憑欄而望,水波輕蕩,好不愜意。

長沙還有著16.02萬余處小微水體。小微水體的治理不僅降低了區域水體污染,還能結合相關產業,走出適合農村發展的新道路。在望城區喬口鎮盤龍嶺村,2900余畝水田種植了荷花,養起了小龍蝦。水中龍蝦攝食有害昆虫,通過自然的方法控制雜草和病虫害,治理污染。日產量達2000公斤的“荷花蝦”,加上集白鷺、荷花、濕地於一體的千畝荷花景觀,給村裡帶來了可觀收益。

每年,總有很多次,“長沙藍”驚艷微信朋友圈。近年來,長沙從控塵、控排、禁燃、禁燒等方面,全力實施“六控十嚴禁”,空氣質量優良率不斷提升。藍天白雲游,綠野無盡頭。從持續減排到防治大氣污染,從持續增綠到環境整治……長沙潑墨揮毫,書寫最美生態畫卷。

長沙人的小康生活,也在水域蝶變中變得更有質感。

在河流沿線農村,長沙推進治廁、治垃圾、治房、治水、治“風”的“五治”工作﹔家門口的文化站,送戲下鄉的文娛活動,讓農民享受著過去城裡人才有的豐富文化生活。河流淌過城區,長沙圍繞“菜食住行購、教科文衛體、老幼站廁園”等15個要素,讓市民步行15分鐘就能享受20余類公共服務。去年以來,建成15分鐘生活圈412個,實現城區全覆蓋。

閱城:秋高登城樓,迥拔凌霄漢

9月27日上午,我國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沙下線。這台整機長達150米、總重量4300噸、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級“巨無霸”,當天在無數人的手機上“霸屏”。

就在10天前,9月17日下午,正在湖南長沙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聽說企業成功研發200多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裝備產品,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他希望湖南制造業抓住機遇,實現更好發展,為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危難之中,長沙強大的制造業,顯示出強大的力量。

從圖紙設計到產品正式下線,山河智能特裝口罩機研制隻花了25天,日產口罩逾10萬隻。

機器轟鳴聲在智能化車間響起,山河智能、藍思科技、比亞迪汽車、夢潔家紡、三一集團等一批長沙制造企業,快速改造生產線,投產口罩,扛起守護一城百姓的旗幟。

2017年以來,長沙錨定22條新興產業鏈,用產業鏈思維抓發展。“缺龍頭的引龍頭,缺關鍵的補關鍵,缺高端的引高端,缺研發平台的建平台,要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湖南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鄭建新說,在推進產業鏈建設上,長沙不遺余力。

長沙以全省5.6%的土地,創造了湖南30%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制造業功不可沒。近3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涉及工程機械、人工智能、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

長沙被譽為“工程機械之都”,全球工程機械50強有4強在長沙崛起,全國工程機械前5強長沙佔了3強,混凝土機械產量佔全球產量的80%,大直徑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佔全球市場份額67%,起重機械、挖機產量全國第一……較完備的工業生產體系,不僅夯實了長沙小康社會的“底色”,也給每一個生活在長沙的人們帶來了便利與機會。

坐落在長沙經開區的鐵建重工,是長沙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証者。直徑10余米,形似“摩天輪”﹔刀盤鑲嵌,“張牙舞爪”向湘江地底揮拳……2011年,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湘江一號”,始發掘進長沙首條地鐵過江隧道。到目前,長沙已開通5條地鐵線路,總裡程161.2公裡,大大縮短市民出行時間。

當前,長沙正圍繞5G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軌道交通、工業互聯網等新興優勢產業,在湘江新區、雨花經開區、天心經開區、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等地,科學布局“新基建”“新經濟”。

9月21日,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9月24日,長沙片區正式授牌。長沙將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內陸地區高端現代服務業中心、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中部地區崛起增長極。以自貿區獲批為契機,長沙的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等特色產業,將借助自貿區更深地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中﹔長沙企業將迎來國際化浪潮,更多的跨國公司也將參與到長沙創新崛起中﹔長沙市民小康生活更多彩,更便宜更豐富的進口商品,更多的國際化職業平台在向市民招手……

洞庭波涌連天雪,山水洲城正青春。一個個充滿溫度的數據,一個個走在前列的指標,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樣本……數十載驚濤拍岸,長沙賡續榮光、激流勇進,全面小康的壯美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 曹輝 歐陽倩 朱定)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