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工智能+鄉村教育 一個都不能少

2020年11月24日12:06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人民網長沙11月24日電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由於城鄉收入差距明顯,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差異,使得城鄉教育的差異現象愈發明顯。

11月18日,第二屆“教育智庫·湘江論壇”在長沙舉辦,100余名教育界專家學者聚焦人工智能下的鄉村教育,共同探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

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王建華表示,“隨著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滲透與融合,它不僅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手段,也將極大地改變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形態。新時代,如何讓人工智能為鄉村教育賦能,是當前亟待探討的問題。”

鄉村教師的堅守與奉獻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鄉村教師是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重要一環,他們的出現使農村孩子的讀書夢可以實現,是農村學生睜眼看外部世界的“第一面鏡子”,他們的一切都影響著學生。

論壇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於發友表示,推動人工智能在鄉村教育的落地,必須建設一支具有人工智能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業務精湛的高素質鄉村教師隊伍。

“近日,我們對湖南24個縣,90000多名鄉村教師進行了調查,發現目前還有一些鄉村教師工作負擔較重,不僅教的科目多、負責的學生多,還要應付一些非教學相關的工作,同時,他們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有一些迷茫困惑。”據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長趙雄輝介紹,“現在通過人工智能,就能打通渠道讓鄉村老師可更多地接受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

人工智能和鄉村教育的結合讓這些鄉村教師更加堅定“留下來”的信念,同時也為鄉村教師不斷自我提升提供了技術保障。

鄉村教育是全社會的事

教育是需要全民參與的事業,鄉村振興為鄉村教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教育的發展也為鄉村振興培養優質人才。

“鄉村教育不是學校和家庭的事,事關一個鄉村的發展。培育鄉村人才、培養鄉村情懷,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在鄉村教育崗位上工作了13年的婁底市新化縣油溪橋村黨支部書記彭育晚對此頗有感觸.

在油溪橋村,教育是整個鄉村的大事。

油溪橋村建立了學校加村委、家庭的“管、教、助”的助學體系,對孩子們的習慣養成、禮貌禮節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對於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本村學生,優先安排勤工作就業崗位,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體現價值﹔對於組織初中以下的學生每年開展十一國慶節和六一兒童節慶典活動、定期組織收看愛國主義教育片,培養愛國愛村情操。

同樣,在阿裡巴巴,鄉村教育是企業的社會擔當。

不久前,阿裡巴巴普惠教育“優課計劃”通過釘釘平台在山西平順落地,還計劃通過聯合洋蔥學院等教育行業領軍企業,為全國貧困地區學校免費提供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以科技促進優質教育的普惠發展。目前有8個未脫帽的貧困縣在合作,已經覆蓋1000余個學校、60余萬師生。

阿裡巴巴釘釘教育資深專家王曉斐介紹,“根據教育技術的演進和設想,從課程錄播到移動在線化,再到未來的虛擬仿真技術,我們可以把很多像科學、美術這樣一些課程,通過虛擬仿真的方式進入到農村的課堂。互聯網+鄉村教育能夠通過培訓學習、網絡教研、同上一堂課等形式,更好地為鄉村教師賦能。”

鄉村有了讀書聲

龍山縣石牌鎮中心小學位於湘西北邊陲,曾經,缺師少教是這裡的教育困境,學校教師幾乎全都是“全科教師”。

2003年3月,學校參加了“李嘉誠現代遠程教育項目”,同年7月,開始接收、利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

“幾年前,學校有了智慧課堂這樣的平台,兼職的英語教師通過智慧課堂給孩子們帶來了英語課,學生便利用智慧課堂來進行英語學習,老師也借助智慧課堂英語作業中的聽說專練,給學生布置作業。”石牌鎮中心小學教科室主任朱家琪介紹。

2013年,學校開通了石牌小學校園網,建立起石牌小學辦公QQ群、微信群,13間教室安裝了班班通,為老師們收集、整理、開發和應用遠程教育資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目前,該校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教師辦公室均與遠教中心機房實行聯機,建成了資源局域網,教師通過“網上鄰居”或“FTP”方式,實現了資源共享。

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秦玉友介紹,目前農村學校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農村小學建立校園網學校比例為65.67%,比2001年增加近65個百分點﹔2019年農村小學接入互聯網學校比例為98.43%,比2013年增加近3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在不斷完善,信息化水平在不斷提高。”

辦學條件不斷向好,喚醒了鄉村的朗朗讀書聲。(匡瀅 實習生 馬翠鮮)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