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家事國事天下事 “理”所當然入人心

匡瀅 實習生 馬翠鮮

2021年01月14日08:41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500余場次宣講報告會、5000余場次基層群眾面對面微宣講、100多個微宣講視頻、逾600萬人次線上線下收聽收看……

近日,在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典型表彰大會上,長沙市委宣傳部獲評“全國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長沙“就認這個理”學習新思想長沙微宣講品牌獲贊譽……

這是2020年長沙市基層理論宣講工作的成績單。

長沙理論微宣講活動已連續開展七年,如何打通理論傳播“最后一公裡”,解決誰來講、怎麼講、講什麼的問題,長沙市用自己獨特的招數,成功將創新理論精准配送到群眾“指尖”,傳播到群眾“耳邊”,流入到群眾“心田”。

“隻有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才能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長沙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剛介紹,長沙建立長效機制、廣納人才,用創新的方式方法精選宣講內容,用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田間地頭,成為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唱響高質量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人人都是宣講員

湯俊杰把兒子的畫送給社區書記。活動方供圖

在“中國好人”湯俊杰的家中,陽光洒滿了小院,炭火熊熊暖意洋洋。這個院子是天心區陽光志願服務中心的“根據地”,湯俊杰正操著一口方言為大家講述他身殘志堅、百折不撓的勵志故事。

“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2020年疫情期間,他第一時間採摘自種蔬菜150余公斤,發動鄉鄰籌集蔬菜250余公斤,募集口罩16000余個,為社區殘障人士送去疫情必備的物資。

事實上,樂觀的湯俊杰是一位雙下肢截肢的殘疾人,但憑借一雙義肢,他在志願服務這條路上勇往直前走了8年。宣講中,湯俊杰以《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為題講述自己的經歷,現場掌聲陣陣。他說,“志願服務這條路,我還會繼續走下去。”“這是一個奮斗的好時代,我希望通過宣講能為更多的人傳遞一種精神力量,生活很苦,但我們相信隻要努力就可以收獲幸福。”湯俊杰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眼睛裡滿是對明天的期待。

在長沙“就認這個理”微宣講中,講故事的人不僅有像湯俊杰一樣的“中國好人”,還有星光熠熠的“院士天團”。

在芙蓉區東湖街道東沙劇場,一場“院士專家”共話自貿試驗區溫暖開講。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雲、劉仲華與60余名專家、居民一起圍坐火爐旁,聽宣講員講述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速度和力度,聽院士們寄語自貿試驗區未來發展。

“既要把論文寫在高水平的雜志上,更要把成果寫在大地上。”在活動中,劉仲華院士說,這次微宣講用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的話,把枯燥的理論知識深入淺出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白話”,讓更多百姓了解自貿區發展的進程和深遠意義,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年來,長沙市為優化宣講隊伍結構,制定“微宣講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按照政治素質高、理論素養高、宣講效果好的標准,從“五老”人員、鄉鎮街道黨務工作者、大學生村干部、企業經營者中選拔優秀宣講員,構建市縣鄉村4級理論宣講隊伍。從“五老人員”到鄉鎮街道黨務工作者,從大學生村干部到企業經營者,長沙構建了市縣鄉村4級理論宣講隊伍,更邀請了院士、專家、學者不定期參與,培養了基層宣講骨干1000多名,“百姓名嘴”3000多人,特色宣講團200多個。

“草根明星”講故事,“基層名嘴”講理論,來自各行各業的宣講員還有很多,他們講述不同的故事,揭開了不同行業的神秘面紗。

熱愛讓宣講有聲有色

盧虹老師在剪輯音頻。馬翠鮮攝

跨越時間與空間,聲音是記住歷史最好的方式。

2018年6月30日,開福區“紅色搖籃”黨建聲音館成立,至今已推出“瀟湘家書”190多篇,組織全區黨員錄制“新聲”系列節目45期,邀請省委辦公廳等公務人員錄制“廉政故事”等內容共40期,錄制作品在喜馬拉雅電台、紅星雲、首尚清水塘等多媒體平台進行傳播,受眾聽眾達10萬余人。

“我們主要是以本土紅色故事、英烈先鋒事跡為素材,以聲音、文字、圖片等為媒介,發動社區黨員和身邊群眾加入朗讀者的隊伍。”四季花城社區黨委書記唐巍介紹,在聲音館可以讓平凡人講述革命先烈故事,讓黨員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用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讓更多后來人銘記那些新中國“不能忘卻的人”。

然而在建立之初,這裡隻有5個工作人員。盧虹老師是聲音館最早的工作人員,“最早的時候,場地、設備、人員都還沒有,但我們5個人一拍即合,這是一種‘召之即來的熱愛’。”而現在,紅色搖籃黨建聲音館已經擁有專業導師105人,吸引來自各行各業的朗讀愛好者347名。

“作為一名聲音愛好者,我是熱愛錄音這份事業的,而通過自己的愛好,能夠給更多的人傳遞革命先烈的紅色故事,讓我更擁有了一份神聖的使命感。”聲音館中的居民志願者戚丹儀提起自己錄音時的故事說道。

同樣因為熱愛而建立的雨花區開心之佳藝術團,1月7日下午,為城南群眾獻上一場熱鬧非凡的文藝表演。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宣講報告”沒有照本宣科,而是以群眾自編自演的詩朗誦《十九屆五中全會指航程》、表演唱《老兩口學公報》、三句半《偉業頌》等文藝節目的形式呈現,在寒冷的冬天,通過輕鬆幽默的演繹方式,將中央提出的“十四五”規劃、2035年願景目標、新發展格局等,猶如縷縷春風吹進了觀眾的心坎。

不僅載歌載舞、能說會道,開心之佳藝術團的爺爺奶奶們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團裡的“華盛詩友匯”每年出版兩本詩集,都是團員們的原創作品。“不僅我們自己生活豐富多彩,也為營造幸福、祥和、安全的社區氛圍。”開心之佳藝術團團長徐暉是湖南師范大學公管院退休老師,她說這樣在找到一種養老方式的同時,也把黨的政策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展現給百姓,傳播正能量,把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

“就認這個理”微宣講不限形式,給創作者們留足了空間,把熱愛的力量發揮到極致。

“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講什麼”

雨花區非遺館開心之佳藝術團演出現場。活動方供圖

一場好的宣講首先是要讓人留下來,然后再讓人記起來。

聖峰果業是岳麓區遠近聞名的“創富明星”。1月8日,在長沙市岳麓區蓮花鎮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岳麓區委黨校鄧璐把聖峰果業創始人黃仕其的“秘笈”分享給了在座的上百位農民朋友,這場微宣講讓大家都記住了聖峰果業“苦學、堅持、誠信、創新”的成功密碼。

在同一場宣講會上,岳麓區基層干部王璐把雨敞坪鎮韭黃種植基地的“明星打卡事件”搬上了講台,《韭黃鋪路 “韭皇”致富》為現場觀眾揭曉韭黃引來明星代言的秘密。王璐說,“一株小小的韭黃,帶富一方農民、帶強一地產業,靠智慧、靠含稅、更靠‘為民謀幸福’的初心。”

而自2020年以來,岳麓區開展了“麓山匯講·百人千場大宣講”“就認這個理 打造三高地”“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大家談”“十四五 開新局”等400余場宣講和訪談活動,一系列的專場宣講始終堅持針對受眾設計,讓宣講更加“深入人心”。

“這次黨員主題教育講座讓我更加堅定信仰信念,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實際行動發揮好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2020年11月12日,聽完岳麓區委黨校副校長王敏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從歷史的選擇看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專題宣講后,黨員志願者丁亮動情地說道。在農村講好鄉村振興故事、在企業講好高質量發展故事,講家風就請最美家庭出席,講勞動教育就邀請全國勞模作分享……

近年來,岳麓區堅持“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講什麼”,打造了一張涵蓋黨的創新理論、初心和使命、核心價值觀等5個系列100堂精品課程宣講“菜單”,形成了“黨員干部講政策、專家教授講理論、先進典型講故事、基層群眾講體會”的宣講模式,同時,把“被動式”學習變成“主動式”參與,通過朗誦、演講等豐富的形式,讓參與者親身體驗、沉浸其中,在潛移默化中領悟了思想、領會了知識。

理論微宣講,就認這個理。你聽,如今一場場精心組織的理論微宣講、微訪談,正在星城大地掀起學習新思想的熱潮。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