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乘勢而上

2021年02月27日18:15  來源:智慧長沙
 

牛年伊始,奮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嘹亮號角在星城大地吹響,催人奮進。“星沙應有英雄氣,志在高地勇向前”。長沙縣、長沙經開區敢於與最優者“對標”、與最強者“比拼”、與最快者“賽跑”,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開啟了新一輪的“犇”跑。26日,長沙廣電新聞中心記者專訪了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看星沙如何奮楫揚帆勇當先!

主持人 汪怡:沈裕謀書記,您好!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過程中,長沙縣打算如何在開新局中去抬高發展坐標,體現擔當作為呢?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 沈裕謀: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考察湖南,也考察了長沙縣、長沙經開區。在長沙縣的山河智能廠區,我有幸陪同總書記全程考察,近距離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自此以后,湖南省確定了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戰略目標。長沙市又確定了要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當好領頭雁、建設示范區”,出台了一系列舉措。特別是吳桂英書記來到長沙以后,短短的時間之內,密集的調查研究,問計於基層,拿出了比較系統的對長沙未來發展的整個工作盤子。我認為這是比較成熟和理性的思考和謀劃。

那麼,怎麼把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把中央和湖南省委省政府、長沙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在長沙縣落地生根呢?我們長沙縣、長沙經開區,也包括長沙會展城,就確定了率先打造“三個高地”,建設現代化示范區的奮斗目標。

為什麼要設立這樣一個目標?

因為“三個高地”戰略,長沙縣不僅有自己的抓手,也有自己的擔當,應該打頭陣、當先鋒、走前列。制造業高地無疑是重中之重。眾所周知,湖南省確定要打造三個世界級的產業集群,我們有三大任務:

其一,要打造世界級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其二,要打造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其三,要打造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工程機械全球50強,長沙縣佔了3個,“三一重工”排名第3,過了千億,僅次於美國的卡特彼勒和日本的小鬆。“鐵建重工”排名進入前20名。“山河智能”處在30位左右,他們的目標是要前進到20位。“中聯重科”在長沙縣有個中聯工起,去年的起重機遠銷五大洲,增長20%,達到118個億的產值,貢獻巨大。另外,長沙縣還有一些中小企業和配套企業。現在,長沙縣的版圖上,是“五區疊加”,即自貿區,經開區,綜保區,臨空區,會展區。這是重大的利好優勢,長沙縣沒有理由不勇挑重擔、沒有理由不干在實處、沒有理由不走在前列。所以,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真抓實干,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中爭當示范、走在前列。

為此,長沙縣確定了“四大戰略”:

第一,主攻強園富縣。

現代經濟的發展,產業向園區集中,尤其是制造業向園區集中。大家知道,園區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即1.0版本靠基礎設施驅動、2.0版本靠優惠政策驅動、3.0版本靠人才驅動、4.0版本靠資本驅動、5.0版本靠產業生態驅動。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五個階段。

那麼“產業生態”是什麼?一是高新技術主導。一個產業要走在先進的前列,需要高新技術主導。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真正的關鍵核心技術引不來、買不來、求不來”,還得靠自己去推動基礎科研創新。二是推動“產學研”協同。研究機構、教育機構、科研院所、實驗室,怎麼和產業結合在一起?奔著問題去,圍繞解決現實問題去推動創新,這種創新才有積極意義。強園是富縣的支撐,富縣是強園的保障。長沙縣的現實決定了沒有長沙縣就沒有經開區,沒有經開區就沒有百強縣。

第二,堅持人智驅動。

一切進步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靠什麼?靠人才。人才靠什麼?靠知識。

如今,是一個靠知識溢出的時代。一個人才,尤其是一個頂尖的人才,可以匯聚成一個人才團隊,可以產生無限的創造。抖音創始人張一鳴是福建龍岩市永定區人,1983年南開大學畢業,全世界8億人為其“打工”,身價6000億。研究區塊鏈技術,僅次於比特幣的就是以太坊,以太坊也是靠幾個年輕人干起來的,僅僅11個人就管理了40多億的貨幣資產。我們現在一家2個億、10個億的企業,動輒就幾千人,他們11個人,為什麼?在全媒體時代、全網時代、全息時代,採用一個網絡協議,我們所“寫入”的任何一個東西,每時每刻都成為了它的素材系統,這就是“人智驅動”。

今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是一個必然的方向。科技進步,從短期視角來看,可能會造成用工減少。但是,從創新、研發、設計和服務的視角來看,那麼一定會增加就業崗位。例如,山河智能現在生產的智能挖掘機,可以坐在辦公室遙控指揮挖掘機進行精准作業。所以,未來的產業工人都是白領,可以著西裝、穿皮鞋、打領帶,不再是曾經那種體力勞動了。遠程控制,遠程遙控,遠程作業,這就是智能制造,這就是數字化的魅力。

第三,推動產城共興。

城市,歸根結底是“人的城市”。一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這座城市人的奮斗史。一個人選擇一座城市,就等於把他的一生交給了這座城市,城市的政府有責任讓他們在這座城市生活得更有尊嚴、更加體面。

星沙新城是一座年輕的城市,走過了1/4個世紀。這座城市從1996年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在這片熱土上生活了30多萬產業工人,每年的新增人口超過5萬,是長沙市人口增加量最大的地方。學生每年增加8000多個,這就代表了這個城市的未來,因為廣大的實體企業提供了就業崗位。

為什麼長沙縣提出產城共興呢?“三個高地”,即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我們認為:制造業是“本”,制造業是星沙的靈魂,實體經濟是星沙人民的使命和追求。以制造業為本,以創新與開放為兩翼,這架飛機就會行穩致遠,因為開放和創新,最終要體現在制造業的發展和壯大。

那天,我站在習近平總書記身邊。他告訴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是制造業強國,我們不僅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制造業也要牢牢緊抓在自己手中。我們看到,制造業強大的國家都成就了大國之夢。

城市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要實現居安、業樂、城美、人興。“安居樂業”是一個成語,也是一種經濟規律。人家來長沙買房,不只是為了居住,更希望在這塊熱土上生活得更好。有充分的就業保障,他們的未來才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和實現自我發展。因為一個人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賺未來﹔一個人工作,也不僅僅是為了生存,更是是為了實現發展。工作不是為誰“打工”,而是自身的一種高尚創造。每一位合格的勞動者,他的工作絕對不是為了老板、為了領導,這樣就格局小了、境界低了,都應該有使命與價值。

第四,實現融合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提出實現融合升級,不僅有城鄉的融合、產城的融合、縣區的融合,也包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融合,特別是人與產業的融合、人與城市的融合。

現在,星沙這座城市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彰顯了城市發展的未來和前景。確實,城市要升級,產業要升級,民生保障的水平也要升級。所以,我們講得最多的,做得最多的就是民生保障。悠悠萬事唯此為大。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聚焦經濟,抓產業、抓城市、抓民生。其中,抓產業,就是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抓城市,就是實現城市的高品質建設﹔抓民生,就是實現民生的高水平保障。

主持人 汪怡:我們剛剛說到長沙縣、長沙經開區、會展新城地處湘江右岸,是長株潭東翼融城的主戰場,應該說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而且長沙縣的產業基礎也很雄厚。那麼,接下來長沙縣准備在哪些方面來進一步推動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 沈裕謀:立足“十四五”,面對2035年,長沙縣在兩年前就在思考,該把一個什麼樣的星沙帶向未來?

城市就是資本、產業、人口等各種要素的集聚地。我來到長沙縣以后,大膽提出:要推動長沙縣割舍“縣城”印記,由縣域經濟時代邁向大都市區經濟時代。隻有勇敢的去擁抱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勇敢的擁抱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星沙才會有未來。目前,星沙為什麼成為中西部第一、三湘第一?一方面,確實有很多客觀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主觀的努力。如果把核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當作一個“火爐”來比喻,冬天來了,像今天的氣溫比較低,越靠近火爐你就越溫暖,越遠離這個火爐你就越寒冷,就知道為什麼要靠近大城市,要擁抱大城市,就是這個道理。而且城市文明超越了工業文明,工業文明超過了農業文明。我寫過一篇文章《工業強縣稻花鄉》,因為我們現在走的路子是“以城補農,以工補農”。如果我們的工業和城市不強,農業是強不起來的。正是因為我們的工業強、城市強,所以我的農業也強起來了。

主持人 汪怡:工業對農業有了反哺的力量。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 沈裕謀:在新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長沙縣進行了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下決心要把星沙進一步做大。一是客觀上有條件,二是現實中有可能。如果我們錯失機遇,將成為歷史罪人。

翻開地圖,在地球的北半球,我們看到大江大河成就大城市。城市以水而成,因水而興,沒有水的地方要造水,有水的地方更加要珍惜。

大家知道,城市的發源不是在中國,城市的發源在希臘的城邦。雅典的城邦或城市,就是從那裡發源起來的。我把城市比作“塘”,把環境比作“水”,把產業比作“魚”。根據這個邏輯,我們隻要把塘挖大,才能把城市做大﹔把水治好,才能把環境治好﹔之后,才能把魚養大養多。

所以,長沙縣確定了“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空間發展格局:

“一核”,就是以長沙經開區和星沙主城區為核心,推動建設智能制造區,這裡151平方公裡。南部黃興鎮,我們規劃打造成106平方公裡的會議會展城,現在中部最好的國際會議中心在這裡,會展中心在這裡﹔東部規劃了90平方公裡的臨空產業城,也是自貿區主要所在地﹔北部規劃了103平方公裡的生態服務城,那裡發展“四新”經濟和現代服務業。

“一核三城”,就是錯位發展、差異競爭。其中,核心城區是發展智能制造產業,南部是會議會展產業,北部是生態服務產業,東部是臨空偏好型產業。每一個區域都要有產業來支撐,如果作為一座城市沒有產業的支撐,這座城市就沒有未來,純粹是一個“睡城”。我們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房住不炒”,長沙縣發展制造業是有勇氣和氣魄的。我們把房地產用地拿5000畝出來調整,用做工業用地,因為有了產業用地,有了工業用地,用短期利益換取長期利益,因為實體經濟不可能不用地。在這種情況下,你把土地交給產業,就等於把這座城市交給未來,有GDP,就有就業崗位,就有科技創新,就有源源不斷的財源。

說到“經濟發展”,宏觀經濟理論提出了4個重要指標,即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經濟發展一定要給老百姓帶來就業,因為有就業就有增收,畢竟稅收多,還得老百姓口袋要富,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講不僅要讓老百姓“富了口袋”,還要“富了腦袋”,要結合在一起。

我們這麼做是為了什麼?不僅僅是為了星沙好,更要支持長沙市做大做強。吳桂英書記非常關心長沙市如何成為大城市,“做大城市,做強園區,做實縣區,做優片區,做靚(村)社區”。“五個做”歸根結底就是要使長沙這座城市實現“高質量發展、高品質建設”。

隻有一座高品質的城市,才能讓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三高四新”戰略,“五大重點”任務,這不僅僅是要求,也是賦予了湖南發展的希望,為湖南的發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能級。“三高四新”靠哪裡來承載?更多的任務還是落在長株潭,而且更多的任務就落在長沙。長沙的“三高四新”戰略落實好了,湖南的“三高四新”戰略就落實好了。

吳桂英書記非常關心和重視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非常關心和重視長沙要有一個凝聚人心的目標來引領。我在思考: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團隊,應該要有自己的抱負和追求,一座城市也應該有自己的抱負和追求。創建國家中心城市應該是長沙人民的光榮和夢想。真正的勇士,就是要敢於直面問題、勇於挑起重擔。人如此,城亦然!

縱觀歷史,無論是大國之間的斗爭,還是大城之間的競爭,最終都是實力的比拼,真理永遠掌握在“大炮”的射程之內。當然,我今天講的“大炮”是指產業、科技、經濟實力,有了實力就用實力說話。市場經濟老百姓是“用腳投票”,你的實力越強,人家越願意到你這裡來。

今年春節,長沙縣有27個國家和地區的249名外籍人員在這裡過年。我專門邀請了意大利、德國、日本、法國的專家一起共度春節。他們也不容易,很多人有兩年時間沒回去過年了。這些國際友人、國際人才也為我們這座城市做出了貢獻。

吳桂英書記提出,“做大城市,做強園區,做優片區,做實縣區,做靚(村)社區”,就把我們城市的追求、城市的抱負和百姓的需求,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城市強大了,最后都要落到片區、園區、社區,所以為什麼許達哲書記和毛偉明省長上班的第一天就調研園區?因為園區是“三高四新”戰略的承載地。

長沙縣緊抓產業,在全省的十大核心技術攻關中佔到5個:三一的液壓件技術攻關、鐵建重工的大尺寸軸承制造、山河智能工程機械數字樣機及孿生技術、頂立科技第三代半導體、天河國雲區塊鏈底層技術。其中,山河智能工程機械數字樣機及孿生技術,在歐洲的小挖機佔了70%,他們的目標是兩年200億,五年翻一番,挺進全球20強。長沙縣能夠在全省的十大核心技術攻關中佔到5個,既任務艱巨,又使命光榮。過去,說得最多的是“世界裝備,裝備中國”,后來講的是“中國裝備,裝備中國”。今天,我們出口設備就叫做“中國裝備,裝備世界”。

十大產業項目長沙縣佔了3個:三一智聯重卡、山河工業城三期、大眾電動汽車。十大基礎設施項目中間,大家知道長沙機場樞紐及改擴建工程,這是湖南省建省以來單體最大的項目,場內投資430.2個億,場外投資有2~300個億,未來這個機場要達到吞吐9000萬人。大家知道現在世界第一大流量的機場是東京的成田機場,第二大是美國的肯尼迪機場,第三大我們北京的大興機場。如果長沙的黃花機場,三跑道達到6000萬人的流量,四跑道完全要達到9000萬人的流量,也接近這些過億流量的機場,這座城市今后的時空距離就不是問題了。

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其中,“一核”就是長株潭的核心區﹔“兩副”是岳陽的濱水城市和衡陽現代產業強市﹔“三帶”就是沿京廣、武廣、滬昆和渝長廈,三條高鐵的經濟帶﹔“四區”是長株潭地區,洞庭湖區,湘南地區,湘西地區,而長沙縣就在四區長株潭地區中的核心區的核心。

無論是“核心”也好,“三帶”也好,“四區”也好,長沙市、長沙縣都是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那麼,我們就要把握這個機遇!古人雲,“天予不取,反受其害﹔時至不迎,反受其殃”,機遇來了我們就要搶抓機遇。在長沙縣的一次會議上我提到,造就一座偉大城市的既不是靠精美的屋頂,也不是靠堅固的城牆﹔既不是高鐵,也不是高速公路,而是那些善於抓住機遇的人們。

主持人 汪怡:剛剛我們主要談了城市發展。那麼,說到經濟發展,其最終都是為了人民的幸福。請問長沙縣有哪些具體措施來保障民生的高質量發展呢?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 沈裕謀:確實,發展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案,即“以人民為中心”,那就是“人民至上”。

以前,我專門寫過一篇報告——《心在人民》,因為我們一切奮斗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我們也是老百姓,老百姓很關心他能不能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干淨的水,得到優質的教育,走一條安順的路。我們始終致力於民生的高水平保障。因此,長沙縣推動“三個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強縣建設”,著力推動《辦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強縣三年行動》《辦人民滿意的現代化醫衛健康強縣三年行動》《辦人民滿意的現代化充分就業強縣建設三年行動》。我們一直在思考,“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們在農村也推廣就業,叫做“鄉村振興”。要讓農村有景可看,農民有活可干,農業有錢可賺。那麼,我們的現代農業鄉村振興就是很多人向往的事業。

要使一個地方就醫不難不貴,就學不難不貴。長沙縣每年從財政拿出近70%的資金用於民生投入。例如,讓老百姓走一條好路,我們在整個長沙縣的道路通車裡程,所有加起來,村組道路6400多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就是每百平方公裡是321公裡的路線長。湖南省大概是117公裡每一百平方公裡,長沙市也不過是150公裡每平方公裡。長沙縣的標准是長沙市的2倍,是湖南省的3倍。現在,我們村村通公交,農村通自來水,消滅了所有的危房戶,改善了人居環境,所以長沙縣受到了國務院的嘉獎。現在,長沙縣每年淨增8000個學位,特別是滿足產業工人子女在這裡讀好書。同時,我們建了廉租房和公租房,能夠讓沒房的產業工人都有住所。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長沙縣給23位無房無戶,無父無母,無名無姓的流浪漢解決了戶口。大家知道,現在給高端人才上戶口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為什麼我們長沙縣給在這裡生活了二、三十年的流浪漢落戶呢?因為我們想給他們安個家,讓他們在這座城市生活,也體現這座城市的溫度。

所以,長沙縣在民生改善工作方面下了很大氣力。我們始終“拜人民為師”,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問計於民。長沙縣堅持走好“科技+制度+網上網下”群眾路線,所有的群眾、所有的網民給我們的來信,長沙縣都有專門的工作部去辦。在時刻新聞APP的“問政湖南”頁面,我的來信量和回復量排到了全省第三位。我們收到了6470多條來信,回復了很多,尤其是跟我寫信的,我都一一答復。我告訴同事們,如果讓每一個民評民訴都能夠被關注,讓每一個民情民意都能夠被重視,讓每一個民苦民痛都能被解決,那時我們才有資格說一句——“我們用奮斗定義了人民的幸福!”(記者:潘開政、朱麟、劉依、鄧志剛、黃一柯、魏青、陳紅武 編輯:黃軼、芹菜)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