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大愛!湖南衡陽科學推進器官捐獻工作

本報記者 孫 超

2021年04月08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湖南衡陽科學推進器官捐獻工作——

大愛,在這裡延續……

核心閱讀

湖南衡陽科學推進器官捐獻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面對捐獻者家屬,協調員用心與他們交流,用真情去疏導和陪伴﹔對於面臨經濟困難的捐獻者家庭,公益服務中心提供生活救助和各類支持﹔領導干部與醫護人員帶頭捐獻器官,帶動更多人加入這項事業,也讓更多生命能夠受助、延續。

 

在湖南衡陽萬福園陵園,有一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從各地陸續前來憑吊的器官捐獻受益者和親朋們,在這裡紀念素未謀面、卻時時刻刻與自己相連的那個人。這是湖南省第三個、衡陽市第一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

“截至目前,全市器官捐獻志願者累計登記人數6541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243例,挽救了600多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衡陽市紅十字會副會長易芳說。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黨委書記、有著30多年器官移植臨床經驗的羅志剛認為,“器官移植手術雖然很重要,但從工作量來說,手術隻佔整個器官捐獻全流程的20%,術前、術后80%的工作,同樣不可或缺。”

這80%的背后,是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是一則則感人至深的大愛故事。

“這份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支撐我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4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社會各界群眾參加萬福園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開園儀式。 曹正平攝

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與潛在的捐獻者家屬溝通,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譚春梅說:“坐電梯上樓時,感覺那是我有生以來坐過的最快的一趟。敲開那扇門之前,我感到很忐忑,不知道病人家屬是什麼人、態度怎麼樣,自己將面對的會是什麼。”

人體器官的獲取有很嚴格的時效性,這意味著協調員往往需要在病人彌留之際,就直面家屬商討捐獻的話題。協調員任何一句失言,甚至一個不合適的動作和眼神,都有可能引發未知的后果。

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人體器官獲取組織(OPO)辦公室,像譚春梅這樣的協調員一共有10名。出現潛在捐獻者后,協調員們需要第一時間趕往病人所在的醫院或者家中。

真誠的愛心,專業的交流,讓協調員們收獲了認同。“有時候,家屬整夜睡不著,半夜會給我打電話。聽到我准確說出他們親人的名字,很多人都會被觸動,他們能體會到真正的關心和共情。”譚春梅說,她有兩個手機卡,每個可以存500個號碼,如今都已經存滿了病人家屬的電話。有一對捐出了不幸夭折的孩子器官的夫妻,幾年后重新懷孕。兩口子每次產檢,譚春梅都全程陪著,分享喜悅,如同家人。還有一位家住衡陽常寧市的老人,每年都會特意帶一份艾葉糍粑送給譚春梅。“就像雖然平時聯系不多卻總是在那裡的親人一樣。”譚春梅說。

譚春梅說,“看見望眼欲穿的受捐者獲得新生,感受到捐助者家屬的理解,這份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支撐我走下去的最大動力。”

“讓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獻是相互溫暖、延續生命的大愛行動”

4月2日,社會各界群眾祭奠完成器官捐獻的志願者。曹正平攝

“中心的志願者每次回訪慰問器官捐獻者家屬時,家屬們都會詢問,親人的器官在受捐者身上運轉得好不好。器官移植是雙向匿名的,我們就是他們之間溝通的紐帶。”衡陽福爾天使公益服務中心負責人陳歡如此解釋中心成立的初衷。

福爾天使公益服務中心是湖南省首家以器官捐獻者家庭和極度困難的器官衰竭患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非營利性慈善公益組織,在衡陽市民政局備案。“福爾”是“附二”的諧音,它的建立正是由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李建軍倡議、推動的。

“器官無償捐獻者家庭,為了給親人看病,往往已經掏空積蓄。如果患者是家裡的頂梁柱,一家人生活會面臨較大困難。”陳歡說,福爾天使公益服務中心的成立,可以更好地為這些家庭服務。公益服務中心為這些家庭的老人提供就醫服務,為孩子提供助學金,發放生活補助,近年來已總共提供救助金額數百萬元。

除了經濟上的困難,捐助者家庭還常常面臨心理上的問題和思想上的壓力。

讓陳歡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個村裡發生的故事。2017年2月,年僅32歲的村民李小軍(化名)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宣布進入腦死亡狀態。臨別之際,家人決定將他的部分器官捐出。李小軍也成為所在鄉鎮第一位器官捐獻者。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無私的舉動,卻給李小軍的父親帶來了困擾。

“兒子死了還要賣錢……”自願捐獻舉動引來了一些村民的非議。喪子之痛加上流言蜚語,讓李小軍的父母一度連家門都不敢出。得知這一情況后,協調員和志願者們來到村裡。大家在村口的小廣場分發傳單、普及知識,還聯系鄉黨委政府、村兩委班子一起入戶做工作,扭轉了部分人的偏見,消除了誤解。

“還有一些捐獻者家庭,在事后很多年,有時突然感到后悔。這時候,他們就會找我們傾訴。”陳歡說,協調員和中心的志願者,更多是承擔疏導和陪伴的角色,為家屬們做好心理輔導。

在OPO和公益服務中心的協調幫助下,一些器官受捐者也自發成立了志願者團隊。在“衡陽新生健康快樂之家”的微信群裡,已經有400多名受捐者及家屬。清明祭掃、志願服務、回訪捐贈者家庭等活動中,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持續的暖心服務,讓更多人知道,器官捐獻是相互溫暖、延續生命的大愛行動。”陳歡說。

“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讓生命的長河一直延續”

4月2日凌晨,在湖南省衡陽市南華大學附二醫院手術室,醫務人員正在進行一台器官移植手術。曹正平攝

在羅志剛看來,器官捐獻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作為腎移植手術權威專家,羅志剛知道,推進器官移植事業,光有醫療技術還遠遠不夠。“如今,自願捐獻是我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向廣大群眾宣傳器官捐獻知識,非常必要。”羅志剛說。

觀念的轉變,從醫護人員帶頭開始。2013年底,羅志剛本人簽署“遺體捐獻登記表”,成為同意將自己全部遺體捐獻的志願者。在羅志剛的帶動下,南華大學二附院所有從事器官移植的醫護人員都做了器官捐獻登記。

2017年,一名護士3歲半的兒子不幸腦死亡。護士和家人將孩子的眼角膜、腎臟以及肝臟捐出,幫助了5名陌生人。衡陽某地衛健部門一位領導干部去世后,根據生前意願,家屬捐出了他的器官。“領導干部和醫護人員帶頭捐,產生了很大的示范效應。”羅志剛說。

從2015年開始,羅志剛呼吁在衡陽建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有一些家庭希望將親人骨灰存放在統一的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體現社會對捐獻者的尊重。”羅志剛說,當時湖南僅長沙鳳凰山有這樣的陵園。

經過5年多的努力,在衡陽市民政局、衡陽市湘江水利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支持下,器官捐獻者紀念陵園在今年清明節前建成,位於衡陽萬福園陵園內。近1200個墓位,將滿足未來20年內捐獻者骨灰存放的需求。首批已有35位捐獻者的骨灰遷入其中,他們的靈魂得到安放,他們的精神將得到弘揚。

在4月2日的陵園開園儀式上,捐贈者家屬和受捐者代表為捐贈者墓碑送上鮮花。未曾謀面的兩個群體,雖然互不相識,卻早已心意相通。

看著此情此景,羅志剛在一旁悄然流下了熱淚。他說,“把器官捐獻事業推向更高水平,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讓生命的長河一直延續。”

《人民日報》( 2021年04月08日 第 13 版)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