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農業規模化經營取得成效:湖南農業現代化邁上新台階

2021年07月12日08:32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2018年11月9日,雙峰縣梓門橋鎮八仙村,梓金農機合作社的社員駕駛收割機收割晚稻。 李建新 攝

【銘刻】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2018年全省共流轉耕地面積2527萬畝,佔承包地總面積的49.6%,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站上了600億斤的台階。到2018年,湖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361.62億元,是1949年的338倍,農業改革與發展邁上新台階。

【追尋】

今年60歲的孔蒲中是瀏陽市達滸鎮金石村人,大半輩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2018年,孔蒲中流轉附近105戶農戶的土地實行規模化經營,他的家庭農場達266畝,年產值將近300萬元,純收入超過70萬元。

2018年1月,孔蒲中作為全國唯一基層農民代表,受邀走進中南海,就《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當面向李克強總理提意見建議。這一年,湖南糧食大豐收,總產量達604.6億斤,也是湖南省連續5年保持糧食總產量在600億斤以上。

湖南是產糧大省,素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南積極調整農業發展戰略布局,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改革,切實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業生產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湖南農業科技的進步大大促進了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實現了由粗放式農業向現代化科技型農業的跨越。2018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世紀50年代不足20%上升到59%。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收入差距拉大,原有的一家一戶幾畝承包地,已無法滿足農民對收入增長的期盼,也限制了農業生產力的進一步發揮。隻有通過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才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農業改革的基本方向。

“我省土地流轉的探索起步較早。2007年,嘉禾縣普滿鄉石角塘村成為湖南省第一個農田流轉率達100%的行政村。”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負責人介紹,黨的十八大以后,省委、省政府相繼出台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進入加速度。

到2018年,全省共流轉耕地面積2527萬畝,佔承包地總面積的49.6%,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產由傳統的“勞動力農業”向“機械化農業”的轉變,在有效保障農民承包土地權益的同時,大力提高了糧食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能力。這一年,湖南省水稻、油菜綜合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74.6%和57.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顯著提高。

為適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發展,湖南又大力實施“百企千社萬戶”工程,重點培育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為核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創辦於2015年的臨澧縣藝龍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流轉建立了面積達1450畝的2個再生稻種植基地,由原來單一的再生稻和優質稻種植發展到集種植、加工、包裝、銷售於一體的綜合農場,2018年,藝龍家庭農場實現利潤60多萬元。

實行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我省農村改革與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省錄入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7.68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1.2萬家,全省承包耕地流轉比例達54.1%,居全國前列。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雙增長,總產穩定在600億斤以上。2020年湖南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7512億元,是1949年的474倍。(記者 李國平 通訊員 文躍軍)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