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岳陽縣中洲鄉:“吃”掉廢棄秸稈 “吐”出綠色飼料

2021年08月10日20:33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8月10日電 初秋,正值玉米收割旺季。在岳陽縣中洲鄉機場村眾旺種養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正搶抓晴好天氣收割玉米。現場隆隆作響的秸稈回收粉碎機在地裡歡快勞作,玉米秸杆被切割粉碎后很快又被“吐”出來裝車運走。工人師傅說,這些粉碎的玉米秸稈,將被運送至長沙奶牛養殖基地,發酵成為青儲飼料。

岳陽中清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正君介紹:“用玉米秸稈做飼料,不僅保護環境,同時也產生了經濟效益,讓村民利益最大化!”

中洲鄉土壤肥沃、水系發達,是典型的農業大鄉,秸稈作物有玉米、水稻、油菜等。規模化種植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秸稈。近年來,農村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用秸稈的地方少了,人工粉碎還田處理又費時費力,玉米收完后如何處理秸稈是最頭疼的事。“往年每到收獲季,大量的秸稈被露天焚燒,不僅容易引起火災,還嚴重污染環境!”村民們表示。

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把秸稈變“廢”為寶,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成為中洲鄉農業產業綠色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來,中洲鄉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採取黨政領導聯示范片、支部班子聯合作社、黨員聯大戶的方式,打造以牧草示范片、中藥材示范片、荷花蝦示范基地、蔬菜示范片、油茶示范片、旱油示范片、精養魚池生態養殖示范片、油菜示范片為主體的“八大片區”產業基地,使組織創先進、黨員爭優秀、企業擴規模、群眾得實惠。

作為牧草示范片的聯點負責人,鄉黨委書記劉瀟多次對接從事牧草種植、秸稈回收加工和新能源技術推廣業務的岳陽中清能新能源有限公司,促成公司與眾旺種養專業合作社簽訂了1000畝的全株玉米收購合同。通過回收秸稈,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

看到秸稈回收粉碎帶來的可觀效益,一些村民主動加入合作社,抱團致富。中洲鄉機場村的村民殷曉紅今年種了20畝玉米,秸稈全部被收購用於青儲料。

殷曉紅算了一筆賬:1畝玉米地能產出2.7噸秸稈飼料,按收購價格平均1噸410元來算,他的20畝土地就能有2萬多元收益。“之前手摘玉米不僅耗時耗工,留下的秸稈也成了難題,現在有了合作社收購,不僅可以輕鬆搞定,還增加了收入,一舉兩得。”殷曉紅表示。

思路一變天地寬。如今,中洲鄉實行全域禁燒、全域巡查,探索玉米秸稈回收利用新途徑,確保“不見煙霧、不見火光、不見黑斑”。

“我們為農戶收割玉米秸稈的同時,還在中洲流轉了800余畝土地種植牧草,計劃3年之內種植面積達到3000畝左右,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公司負責人劉正君介紹,截至目前,全鄉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每年秸杆綜合利用達5萬噸,改良土壤近3500畝。

昔日無處安放的秸稈,如今成了“香餑餑”。下一步,中洲鄉將繼續加大產業結構轉型力度,鼓勵土地流轉,全面推進耕地整治結構調整,重點推進生態環保與健康種養,通過統一收運、持續宣傳等方式,提高秸稈利用附加值。

初秋時節,行走在中洲的田間地頭,過去的濃煙滾滾、秸稈亂丟亂堆現象一去不復返,天藍水清、秀麗靚美的鄉村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中洲鄉相關負責人介紹:“下半年,公司還會在我鄉實施1萬畝的水稻秸稈回收計劃。力爭在2021至2025年,實現中洲鄉產業結構布局‘八大片區’初具規模和轉化效益,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都取得長足進步。”(陳勇平 胥詩 秦淑雲)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