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瀏陽河邊是家鄉

譚仲池
2021年08月25日08: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

幾十裡水路到湘江……”

離開瀏陽30年了,可家鄉的瀏陽河時刻在我心間流淌。

去年年初,聽說瀏陽河通過治理,水質大為改善。年底,又成為全國首批18個示范河湖之一。不禁想起自己在瀏陽工作時,一遇汛期,山洪暴發,滿河漂浮著垃圾,還有沿河工廠流出的黑色廢水。那時的我,常常為此感到焦急、憂慮,常常站在河岸邊想,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還瀏陽河一河碧水?

如今,這一願望終於實現了,我激動不已,迫不及待想回家鄉看看。

就在今年5月,杜鵑花滿山開放的時節,我又一次回到瀏陽。

車在去瀏陽方向的高速公路上疾馳。公路兩邊的田野,蕩漾著禾苗簇擁的綠色波浪,一直涌向蒼翠的遠山。伴嶺依坡建起的錯落有致的農舍,白牆黑瓦,點綴著翠綠的山鄉,一切讓人賞心悅目。不一會兒,廠房林立、車流穿梭、綠樹掩映的國家級瀏陽高新產業園就出現在我眼前。我知道,這裡原是一片貧瘠的荒地,野草叢生。20年前,瀏陽敞開大門,引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現在,一批又一批高科技人才在這裡落戶創業,讓這裡的面貌大為改觀。

進入瀏陽城,一條寬廣筆直的柏油大道一直向前延伸。道路兩旁的樹木花草,顯然經過了精心修剪,看上去整齊而有層次。透過樹木間隙,可望見一片片整齊的樓房,聳立在藍天白雲下。還有散發著現代氣息的圖書館、體育館、歐陽予倩大劇院、立交橋等,淋漓盡致地展現著這座城市的美麗景致和蓬勃氣息。進入新世紀,瀏陽城繼續向西拓展,建起了金陽新區,面積拓寬了十幾倍。瀏陽正成為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經濟文化重鎮。

我清楚記得,1979年10月,我從鄉裡調到縣委機關工作。那時瀏陽經濟十分落后,整個縣城不到6平方公裡。繞城而過的瀏陽河上,隻有一座水泥澆筑的拱橋。一到枯水季節,河裡大小不一的石頭便顯露出來,讓人看著心裡很不是滋味。當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市民的飲用水隻能靠井水或到瀏陽河邊提水。我那時住在岳父家,就經常在傍晚時分,沿著通向河邊的小巷,踏著麻石鋪就的階梯,去河邊取水。

如今,瀏陽變了,變美了,變富了。瀏陽人一直向往的“滿城煙花、一河詩畫”的現實美景,已經鮮活真切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站在河岸邊,我禁不住浮想聯翩。瀏陽的發展如此迅速,究竟是有什麼神奇的密碼嗎?這座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之源又在哪裡?

歷史的風雲在我腦海中回蕩。紅色的記憶,再次重溫。

1926年7月24日,葉挺、林伯渠率領北伐軍第四軍獨立團和第六軍一部由醴陵進入瀏陽。聞訊而來的群眾,像迎接久別的親人一樣,扎彩樓,放鞭炮,敲鑼打鼓,送茶水送雞蛋。在葉挺、林伯渠的幫助指導下,10月,瀏陽第一次黨代會在文廟召開,成立了中共瀏陽縣委,潘心元同志任書記。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同志來到湘贛邊發動秋收起義。1958年上映的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之一,就是瀏陽張坊鎮白石村的農家兒子李白。李白15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在縣委書記潘心元帶領下參加了秋收起義。1927年9月19日,在毛澤東同志指揮下,各路起義部隊在瀏陽文家市會師,轉戰上井岡山。

1930年,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軍團,從福建打到江西,再打到湖南。一路紅星閃閃,旌旗獵獵。8月20日,紅一軍團在文家市殲滅敵軍三個團又一個營,斃敵縱隊司令兼旅長戴斗垣,取得文家市大捷。8月23日,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一軍團與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三軍團,在瀏陽永和鎮會師。當天就在永和鎮的李家大屋,整編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這支近4萬人的隊伍,為了不打擾人民群眾的生活,官兵們都和衣睡在老鄉的屋檐下。

從瀏陽河畔出發,無數瀏陽兒女跟著共產黨鬧革命,在硝煙彌漫的斗爭中,赴湯蹈火,前仆后繼,犧牲了數萬人。后被認定在冊烈士就有17035人,其中,潘心元同志犧牲時,已是紅十三軍政委。

我知道,瀏陽人最期待的是自己的兒女能代代發揚革命傳統,為祖國爭光﹔我知道,瀏陽人天天愛唱的歌是《瀏陽河》,無論走到哪裡,在什麼崗位拼搏,都會用心用情唱它,總想用發自內心的歌聲,表達自己對黨的熱愛、對祖國的贊美、對奮進新征程的祝福﹔我更知道,瀏陽兒女會永遠進取,在這片古老而充滿希望的熱土上,盡情描繪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建設的美麗畫卷。

想到這裡,我的心情異常激動。我要深情擁抱家鄉,唱一首在心中沉澱已久的歌:

東風鼓滿千張帆

兩岸花開萬裡香

浪花朵朵潤心窩

碧水長流向遠方……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