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全國百家黨媒記者走進長沙株洲

2021年09月18日20:36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9月16日,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南方日報、湖北日報、大眾日報等全國百家黨媒的100余名記者,隨“全國百家黨媒看湖南”活動深入長沙、株洲基層一線,走進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馬欄山視頻文創園、中車電力機車股份有限公司等,觀察感受湖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取得的新成績、新變化。

1 “為什麼大家都叫您何老師”

上午,“全國百家黨媒看湖南”記者來到位於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沿著去年9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路線,感受長沙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脈動。

在公司中挖裝配車間生產線,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智能倉儲,可讓裝配件快速、精確到達生產線。生產線上11個工位、33道工序,採用自動擰緊機、底架翻轉機、自動加油機等設備。“中樞大腦”將生產信息系統迅速分解傳送到每個工位,工人按指令進行裝配,大約每30分鐘就能下線一台挖掘機。

參觀中,山河智能創始人、首席專家、董事長何清華也來到了生產線,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河智能考察的細節和一年來山河智能的發展情況。

自稱“70”后的何清華,現在仍然活躍在技術攻關一線。一年來,他作為技術負責人申請的專利就有幾十個。聽到這,許多媒體記者不由自主鼓起了掌。

有記者大聲提問:“為什麼大家都叫您何老師?”

“因為我個人對技術研究比較著迷,現在還總是自己畫圖紙。”何清華介紹,自己還一直擔任中南大學教授,目前還有博士后在讀。“所以我是喜歡老師這個身份的,而最不喜歡別人叫我老板了。”他說。

去年9月以來,山河智能加大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力度,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足功夫,取得一系列創新成果。

成功研制耦合式液壓混合動力系統,完成1000小時礦山工業性考核﹔國內首創竹節樁植樁成套裝備及技術,解決了植樁效率、裝備成套化難題﹔“快捷分離上下車方法”解決了大型工程機械運輸困難的世界性難題﹔5G智能旋挖鑽機、5G高空作業平台為全球首創……

長春日報政務要聞部主任李蘊棋對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十分感興趣,她向何清華詢問企業去年有多少台套產品,又有哪些技術創新。在得到何清華的回答並參觀成套裝備后,李蘊棋說:“長沙的工程機械產業是在高度的市場競爭中磨礪出來的,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像山河智能應用於5G裝備的數字孿生技術等都是國際領先的,很看好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的發展前景。”

2 “感受到創新因子澎湃涌動”

來到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美麗的瀏陽河在此處劃出一個大寫的“V”字。

在展廳,記者們觀看4K技術修復的《開國大典》《雷鋒》等老電影片段,聆聽長廣千博手語機器人現場實時翻譯,感受“村村通”大喇叭打通鄉村廣播“最后一公裡”,參觀銀河酷娛等企業,了解園區視頻產業自主可控技術生態鏈架構……

園區首席技術專家周蘇岳介紹,馬欄山堅守“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文融合的發展路徑作出有力呼應。園區投入2.2億元建設超高清視頻共享制作雲平台,實現已投產產業項目5G、WiFi6、100G光纖網絡全覆蓋。5G高新視頻多場景應用國家廣電總局實驗室,正加緊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7年12月20日,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正式揭牌,園區規劃面積15.75平方公裡,其中核心區約5平方公裡,包括金鷹城片區(湖南廣電)、朝正垸鴨子鋪片區(核心區)和長沙學院片區(馬欄山學院)。按照“對標中關村,建設馬欄山”的高標准,近3年,馬欄山新注冊企業2126家,園區視頻、文創、科技、大數據等“文化+科技”型企業總數共計超過3200家。

重慶日報融媒體編輯部負責人、重慶日報客戶端常務副總編輯王方杰對園區雅致、清朗的風格表示贊許,他說:“一走進馬欄山,便感受到創新因子澎湃涌動。園區以視頻為核的主題規劃布局特色鮮明,聆聽了各位專家、企業家對5G、雲計算、4K修復技術等介紹,深感園區深耕視頻文創領域的用心和專業。在園區看到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可以感受到馬欄山是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希望以后有更多機會走進馬欄山學習、交流與合作。”

3 “我經常乘坐株洲制造的列車”

走進中車株機公司城軌事業部總成車間,一列列機車正在組裝。公司工作人員介紹,總成車間面積2萬平方米,大小相當於3個標准足球場地,可年產1000節高品質城軌車輛。列車從進車到組裝完成,隻需短短12天。

一列列城軌車輛、動車組,就是從這個車間駛向全球30多個城市。“我經常乘坐株洲制造的列車,現在零距離參觀列車的制造地,令人格外激動。株洲制造業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將在城市競爭中贏得未來。”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記者薛昊悅說。

在中車株洲所陳列室,工作人員詳細介紹了企業發展歷程和創新成果。歷經60余年改革發展,見証新中國鐵路電氣化科技進步與產業發展的中車株洲所,始終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創新為旗幟,促進產業快速成長,已形成軌道交通、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器件、工業傳動、智軌、海洋工程裝備等8大業務板塊,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430億元。

中車株洲電機公司深耕軌道交通“動力心臟”研制。在該公司永磁電機生產車間,研發人員研制自帶磁場的永磁體來代替電磁體,在不增加熱量的情況下,電機功率提升1.2倍。牽引電機分散裝配到每節車廂,同時發力,高鐵跑得又快又穩,過去“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的觀念完全改變了。

廣州日報編委馮劍明說:“頭一回來到株洲,參觀了3家企業,感覺車間干淨整潔,工人年輕化,生產現代化、智能化。技術一流,產品先進,大國重器,是民族工業的驕傲。”

“這次參觀時間短,但感觸深。特別是走進中車株機、中車株洲電機、中車株洲所三大公司,看到它們勇於創新,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讓人振奮自豪。”中新社記者張會杰說。(記者 熊遠帆 張頤佳 李永亮)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