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瀏陽北盛:發揮紅色資源稟賦 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

2021年10月09日14:4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10月9日電 秋風送爽,稻香扑鼻、果香四溢、花香裊裊……瀏陽市北盛鎮,豐收的味道扑面而來,豐收的喜悅寫在大家臉上。背靠瀏陽經開區,如今這裡正依托王震故居、田波揚烈士墓、瀏北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激活鄉村振興“源頭活水”,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讓村民幸福感蹭蹭漲。

喜:北盛糧倉大豐收

從長沙出發,一路驅車向東,約半小時車程便可來到瀏陽四大古糧倉之一的“北盛倉”,沿途稻浪翻滾,大地被染成金黃色。晒谷子、採板栗、摘果子,村民們忙著秋收。

馬戰村種田大戶易豐穩底氣很足,“谷粒飽滿,畝產近550公斤,辛苦付出,值!”

轟隆隆,轟隆隆……收割機開進稻田,易豐穩駕輕就熟,身形龐大的農機開足馬力,“吃”進稻穗,“吐”出秸稈。幾個來回下來,一畝田完成收割,金黃的稻谷被送入倉庫烘干。“全程機械化,效率翻番,比人工省心、省力。”易豐穩打了個形象的比喻,新時代的農民,種田用上“新把式”,比拼智慧大腦,賽出“硬實力”。

從收割機“大塊頭”,到無人植保機“小機靈”,易豐穩精通拖拉機、烘干機、插秧機等近十種農機,練就了種田的十八般武藝。作為瀏陽市三興家庭農場負責人,易豐穩流轉1100多畝土地,專攻一季稻、再生稻、雙季稻種植,光種田一項,年收入超過40萬元。

產業興起來,腰包鼓起來!在馬戰村,像易豐穩一樣的致富能人還有很多。截至目前,村內聚集了規模民營企業2家、個體私營企業20多家,水稻、烤煙、西瓜、蔬菜、水果等產業動能澎湃,村民家門口能致富,2020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超過4萬元。

居:江橋屋場大變樣

“以前是臟亂差,如今是綠富美。變化驚人,來勢喜人!”住在被菜園、果園、花園包圍的小洋樓裡,鄉賢董啟祥過上了城裡人向往的生活。

閑來無事,靜坐涼亭,和左鄰右舍嘮家常﹔傍晚時分,水邊散步,陪家人享天倫之樂……在城裡住了半輩子,退休后的董啟祥選擇回鄉棲居,還主動挑起了擔子,自告奮勇當屋場建設帶頭人。

“打牌的人沒有了,大家空閑時就聚在一起鍛煉身體,十分熱鬧。”董啟祥說,得益於鎮村依托“黨建+微網格”,以“五個到戶”為著力點,發動村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大手筆,不僅提升了人居環境的“顏值”,也讓睦鄰友好之風吹進每家每戶。

說起江橋屋場新變化,村民董國強豎起大拇指,“以前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如今可大不一樣,村裡配備保潔員,水清了,環境也好了。”柏油馬路通村達戶,涼亭、健身器材一應俱全,村民愛上栽花種樹,家門口的變化,74歲的老黨員羅德生看在眼裡,“橋修好了,路變暢了,景色更美了,環境衛生靠大家維護,閑來無事大家都愛幫忙,組團清掃美麗家園。”

事實上,屋場建設並非一帆風順。建設美麗屋場,錢從哪裡來,人心如何聚?面對一個個“攔路虎”,董啟祥等黨員迎難而上,發動村民籌集資金百余萬元,不少村民坐不住,主動投工投勞,還自發成立宣講隊、施工隊、環衛隊,大家凝心聚力啃下一個個“硬骨頭”。

經過半年的建設,江橋屋場迎來大變樣,綠化帶干淨整潔,村組道路平坦暢通,房前屋后變得清爽靚麗,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游:將軍故裡人氣旺

一曲《南泥灣》曾紅遍大江南北,上馬能打惡仗、下馬能搞生產,在馬戰村,開國上將王震的故事口口相傳,從地壟田間到楊梅嶺上,這裡也留下了王震的足跡。1960年、1961年,王震先后兩次回鄉,自掏腰包從外地購進桑苗、板栗苗1000株,引種到家鄉。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勤勞的馬戰人沒有忘記要“有創造精神”,把創新實干融入家鄉建設。如今,板栗樹已亭亭如蓋。村民戴朝芝在山旮旯守著“搖錢樹”,悉心打理百畝板栗林。“板栗咧嘴笑,碩果滿山坡!”金秋時節,城裡游客來嘗鮮,戴朝芝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撿板栗、賣板栗,忙得不亦樂乎。

同樣是忙,馬戰村黨總支副書記羅祥走路帶風,“繼‘七一’以來,王震故居迎來第二波人氣高潮,預計今年游客將突破30萬人次!”游客來了,人氣旺了,退休老黨員楊良永閑不住,在王震故居附近擺起了小攤,捧出香甜軟糯的八月瓜招待四方賓朋,“能當水果,還能泡茶,綠色天然、老少皆宜!”

“紅色是馬戰本色,也將成為產業亮色。馬戰村將發揮紅色資源稟賦,以王震故居為核心,建設農墾文化博覽園、北盛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心、王震故居游客接待中心。”羅祥介紹,馬戰村正謀劃盤活紅色資源,帶動鄉村全面振興。(錢娟 廖麗婭)

(責編:李淑靜、唐李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