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走近國醫大師劉祖貽:善待患者如至親

本報記者 王雲娜
2021年11月03日09: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劉祖貽 善待患者如至親(走近國醫大師(34))

劉祖貽近照。記者 王雲娜攝

人物小傳

劉祖貽,第二屆國醫大師。他待患者如至親,處方廉價高效,想方設法減輕病人負擔。他注重中醫事業的傳承,對弟子傾囊相授,毫無保留。

早上8點,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年過八旬的國醫大師劉祖貽准時出診。身著白大褂,戴上老花鏡,望聞問切,有條不紊。

退休20多年,劉老至今沒有離開臨床一線。每周四上午坐診,雷打不動。辨証用藥頗費心神,有時候身體吃不消,他就休息一會,喝幾口水、上個廁所,接著診病。哪怕再累,他都會細心詢問每位患者的情況,仔細斟酌開方,力求療效良好。

出身中醫世家

博採諸家之長

1937年,劉祖貽出生在湖南省安化縣的一個中醫世家。安化縣地處雪峰山脈,這裡植被豐富,出產黃精、杜仲等多種道地藥材。劉祖貽祖上從清代開始行醫,傳承300余年。從小跟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劉祖貽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8歲那年開始鑽研岐黃之術。他從淺顯易懂的“四小經典”入門,繼而精研“四大經典”,學通中醫醫理。父親出診時,他邊協助邊觀察。15歲起,他獨立應診,成為家族第九代傳人。

1957年,劉祖貽考入湖南省中醫進修學校。次年畢業后,來到湖南省中醫藥研究所工作,拜名中醫為師,還經常與一起共事的名老中醫切磋研討,博採諸家之長。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劉祖貽發文詳述中醫學與哲學的關系,認為中醫理論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內涵。掌握中醫學中的哲學思想,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醫學。

“《黃帝內經》中就包含了豐富的辯証法和系統論思想。哲學對中醫發展影響深遠,而中醫學又極大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哲學。”劉祖貽認為,中醫學的哲學基礎是整體觀,隻有用整體論思維才能把握“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體用合一”的精髓,建立起辨証論治特有的醫學模式。

此外,劉祖貽創建了劉氏腦病辨治體系,編著的書籍《神經系統疾病的中醫辨治》成為研究中醫腦病學的力作。他重視脾胃,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形成了“雜病和中”的特色。他還是國內最早的中醫免疫學研究者之一,指出了中藥的免疫雙向調節作用。

待患者如至親

處方便宜高效

“大醫精誠”,是劉祖貽的座右銘。多年來,他常懷仁心仁愛,既精勤不倦,又善待患者,無論身份,皆如至親,見彼苦惱,若己有之。看病時,他總是想方設法減輕患者就醫的負擔,讓他們用最少的錢,獲得最好的療效。

2010年夏天,一名10歲的小男孩前來看病。4年前,男孩的血小板急劇減少,一點小傷就血流不止。為了看病,家人帶著他四處尋醫問藥,可病情一直沒有好轉。幾年下來,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這種血症,也是疑難症,治療較為棘手。治病的藥方中,有一味藥是名貴藥材。考慮到男孩的家庭困難,劉老換成了另一種價格相對便宜的藥材。7服藥,一共47.8元。

“這麼重的病,拖了這麼久,幾十塊錢能解決問題嗎?”男孩的父親急了,他對劉祖貽說:“醫生,你不要考慮我的困難,該用的藥就用吧!”

劉祖貽卻答道:“藥不在貴,有用就好。藥效是一樣的,放心吧!”

良藥下肚,男孩的血小板提升了1/3。劉祖貽又接連開出兩個處方,男孩服藥后,血小板恢復正常水平。花錢不多,就看好了病,男孩的家人如釋重負。

劉祖貽知病知藥,對藥物的脾性了如指掌,在功效相同的情況下,能用便宜藥材就絕不使用名貴藥材。因為藥方價格便宜、效果顯著,患者都愛找他看病。體恤一些病人特別困難,求醫路遠、挂號不易,劉祖貽還會自己出錢給他們寄藥,或是免除挂號費。

“我生平最高興的事,莫過於看到患者痊愈。”劉祖貽說,幾十年來,患者的尊重激勵著他,用更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回饋大家。

重視中醫傳承

堅持言傳身教

趁著劉祖貽來醫院坐診,蔣軍林抓住機會請教。蔣軍林是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的副主任醫師,近日收治了一名癱瘓在床的皮膚病患者。患者已經70多歲,身體十分虛弱。因為說不了話,他沒辦法跟醫生溝通。

蔣軍林發現,按照自己的思路治療一段時間后,現有的藥方無法徹底斷掉病根。“應該如何調整藥方?”蔣軍林請劉老支招。

“中醫用藥之妙,在於劑量把握。病人底子不好,正氣不足,既要健脾胃扶正氣,又要想辦法解熱毒。目前看來,可能解毒的力量不夠,應該在這方面加強用藥的劑量。”劉老耐心地分析病情,指導蔣軍林調整了藥方。

2017年拜劉老為師以來,蔣軍林每周四上午都會拿出時間,看劉老診病,學辨治思維。臨床上遇到的難題和疑惑,也在這時請劉老點撥。

“中醫傳承,主要靠人。如果能發掘培養更多中醫人才,讓中醫事業更好地傳承下去,必定能造福更多百姓,也有利於國家。”劉祖貽說。

拜劉祖貽為師,得滿足三個條件:德行好、悟性高、韌性足。結合自身學習中醫的經歷,他要求弟子們學好國學。“文是基礎,醫是樓。”劉祖貽說,自己從5歲半開始讀書啟蒙,學習四書五經。幼時良好的國學基礎,為他學習中醫提供了許多便利,特別在研習理解中醫經典上,國學基礎尤為重要。

劉老一生篤信中醫,他也要求弟子們樹立中醫文化自信:“必須多讀書、多臨床,兩者並重才能真正理解中醫的思維體系,擁有發自內心的自信。”

這些年,劉老的徒弟達到七八十人。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女兒劉芳自幼立志學中醫,在高校系統地學習了中醫理論知識。博士畢業后,劉芳成為湖南中醫藥大學的一名教授、博士生導師,每周也會在醫院出門診。

“凡習醫者,不要多買田,不准開藥鋪。”這是劉氏祖訓,代代相傳。這短短的十幾個字,劉祖貽對女兒和弟子們言傳身教。他常說,行醫之道即做人之道,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

“我還有使命,讓中醫被更多人了解,讓中醫的學術精華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劉祖貽說。

《人民日報》( 2021年11月03日 第 08 版)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