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江華洞尾村:經濟“馬達”轟鳴不息

2022年05月25日11:0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東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內,工人在菌棚採摘蘑菇。楊丁香 攝
東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內,工人在菌棚採摘蘑菇。楊丁香 攝

伴隨著轟隆的機械飛速運轉,一排排工人手中的工具在制作台上熟練地來回,窗外時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以前我們村是封閉、落后的代名詞,現在是紅色洞尾、馬達新村!”在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路鋪電機產業園車間,洞尾村一位村民正在進行驗貨,自豪地介紹。

春夏之交的五月,生機盎然,沿著寬闊的207國道走進江華鄉村振興示范村——大路鋪鎮洞尾村,放眼望去,果樹蒼翠,一條條平坦整潔的道路延伸到每一戶的家門口,道路兩旁,桃、李、葡萄、稻田等點綴著一幢幢現代化的民居別墅,一幅村美民富產業旺的新農村畫卷扑面而來。

一個山村擁有12家小微企業

近年來,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洞尾村變成了江華鄉村振興示范村、小微企業發展第一村,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近。

“要想脫貧致富快,全靠產業帶。”在洞尾村村委會,洞尾村支書楊文峰表示,洞尾村抓住自身地理位置好、村裡外出務工能人多的優勢,大辦微小企業,為村裡人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動力。

洞尾村共537戶1870人,轄9個村民小組,有耕地面積1120畝。通過利用村裡廢棄的廠房開辟為“工業園”招商引資,邀請在外有技術、有實力的本村人回鄉創業,洞尾村先后引進了甲天下果業公司、永昌新型建筑材料廠、弘華煙花爆竹有限公司、君賢皮具廠等項目。同時,大路鋪鎮在洞尾村率先打造大路鋪電機產業園,目前已擁有電機生產企業6家,電機產業園全部建成后可設15條生產線,容納600多個就業崗位,解決410戶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年生產總值達5億元。

一個村擁有12家小微企業,為村民家門口就業、振興鄉村提供了產業支撐。

“當時從深圳回來務工,有在江華購買首套房的補貼政策,讓我們能在家鄉工作生活得更加安穩。”大路鋪電機產業園的工人蔣思蘭十分滿意地整理好自己的辦公桌,“離家很近,工作內容也和我的專業對口,在這裡工作和生活都非常開心。”

走進君賢皮具廠車線區,工人們正在忙碌著,男工楊桂華在一排的女工中間很是打眼。切邊、踩線,各個工序楊桂華十分熟練,“我在這裡工作有4年了,以前在廣東也是做這個,主要家裡老人小孩子沒人管,在家門口上班,還可以管管老人小孩。”

採蘑菇、打包……在洞尾村東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摘取新鮮的食用菌。東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2019年底才成立,佔地面積101畝,是一家以食用菌生產、種植、銷售為主,兼營冷鏈物流、食用菌種植及技術指導、食用菌收儲、冷藏物流服務的現代生產型冷鏈物流企業。

公司大力發展規模、高端、精細食用菌產業,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扶貧模式,與江華1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合作協議,開發食用菌種植項目,為貧困戶提供原料和技術,固定回收食用菌,保障銷售通道,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拓展致富渠道。

“員工大部分是洞尾村村民,他們一天大概可以摘三四百斤蘑菇,按每斤3角錢計工資,一般人均月收入3000元完全沒問題,手腳麻利的掙得更多。”車間負責人介紹。

大路鋪鎮宣統委員盤訓校表示,洞尾村以小微企業帶動產業振興的生動實踐,是落實縣委縣政府“規模企業進園區、小微企業進鄉村、農業產業建基地、旅游產業謀全域”產業布局的一個成功典范,既實現了勞動力轉移,為留守婦女、單身青年、待業青年的“增收”“脫單”“學習”提供了平台,促進鄉風文明,助推社會和諧﹔又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既通過收取閑置廠房的租金,提高了村級集體收入﹔還培養了一批“小老板”和致富帶頭人,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達到農民增收、企業盈利、資產盤活、多方共贏的喜人局面。

“江華抗日第一村”的幸福新生活

前方的一個小村落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那邊是洞尾村中的毛粟井自然村,是江華抗日第一村,我們去看看。”盤訓校走向正在辦喜事的毛粟井自然村。

雞、鴨、魚、豬蹄……一桌桌好酒好菜圍著一座有些歲月痕跡的老房子擺放著,定睛一看,老房子上挂著橫幅——“毛粟井第一位百歲老人李滿女華誕誌慶”。

“李滿女老人是當年村子抗日的見証者呀。”走過去的路上,旁邊村民津津樂道。

李滿女老人坐在太師椅上,神採奕奕,與前來的親戚朋友合影留念,時不時整理一下自己胸前的大紅花。老人表示,茅栗井村的勝利,鼓舞了周邊村民的抗日斗志。周邊的石榴灣、社堆、洞尾、瑯下等村村民1000多人,紛紛拿起刀槍、棍棒抗擊日寇。日寇聞風喪膽,再也不敢來村裡侵犯。

“打鬼子時,我們村隻有300多人,現在已有近1000人,全村家家建新房,過上了幸福生活。”該村相關負責人說,“老一輩村民英勇抗日的事跡代代相傳,激勵我們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裕!”

目前,已建成的毛粟井抗日烈士陵園、愛國教育基地五間堂大屋、紅軍亭、萬年古井紅軍井吸引了周邊大量游客參觀瀏覽,大井眼自然村中另有一古井,古井旁有550年、520年國家一級保護古樟樹兩棵,紅色與綠色相結合的旅游文化底蘊深厚。

夜色闌珊,音樂漸熄,楊文峰臉帶幸福地說:“未來,我們洞尾村要百業俱興,老百姓的日子一定越過越旺!”(蔣雲鵬 楊丁香)

(責編:李淑靜、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