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時評

藝評丨胡革平:《新山鄉巨變》——對周立波和時代的致敬

2022年06月02日11:00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在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80周年之際,全國文藝界文學界正在學習研究《講話》精神對新時代寫作的指導意義。中國作協正在組織號召全國作家書寫新時代的山鄉巨變,余艷主席的《新山鄉巨變》已經走到了全國的前列,書名就叫《新山鄉巨變》,這或許是一種機緣的巧合,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作家的前瞻性思考的結果。

《新山鄉巨變》是一部致敬之書。

首先,是對前輩作家周立波先生的致敬。作為湘籍的著名作家,特別是對湖南文學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的老前輩,應當致敬。

其次,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致力於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正是這種百折不撓、接續奮斗的精神,才有了我們今天這個離世界舞台中央最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近的偉大時代。《新山鄉巨變》擷取的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點、一個很微小的點,但正是這個點,反映出我們這個時代波瀾壯闊、欣欣向榮的生動景象。所以這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致敬。

再次,是對無數在瀟湘大地上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奮斗者們的致敬。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站在牆角晒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人,肯定是不能走進新時代的。《新山鄉巨變》給我們描繪了一批“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斷奮斗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付出總有回報,《新山鄉巨變》給了這些奮斗者、這些平凡英雄深深的禮贊。

最后,這是向余艷自己致敬的書。說實話,寫這麼一本書不容易,對余艷來說,是一個挑戰。首先是對她生活閱歷的挑戰。其次是對余艷知識儲備的挑戰。余艷是在城市長大的,對農村生活不熟悉。智慧農業、無人機等新知識,在寫《新山鄉巨變》之前,對余艷來說,即使不是一片空白,也應該是知之甚少。這對她的寫作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她突破短板,用堅定扎實的腳步、豐沛真誠的情感、細膩綿密的筆法為我們描繪了一股清晰但生機勃勃的新農村畫卷。所以,《新山鄉巨變》也是余艷向自己致敬的一部作品。

這部書告訴我們,打造精品力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毛澤東在《講話》中指出: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60多年前,周立波十年歸根返本回家鄉,他住土屋、干農活。一身洗得發白的中山裝,一雙舊解放鞋,一口益陽土話。扎腳勒手下田,汗趴水流挑擔,與人民和土地“巴皮冾肉”,以一個“傳統農民”身份參與農業合作化全過程。再以鄉人鄉音下筆入書,挑燈夜戰描繪家鄉巨變。

我到作協的時候,余艷正在寫這本書,准確地說應該正在採訪。有一次,我到益陽去,為了珍藏館的事,她知道我去了,也去了清溪村。不記得聊到什麼事的時候,她說,今天趕回長沙開例會,然后明天開完例會又趕到清溪村來。我說你那麼趕干什麼?今天不要回去了,例會也不要參加了。后來,我在會議上提出來,以后,不管是哪一位作家,隻要是在採訪寫作,例會一律可以不參加,以保証他們的創作時間。就這樣,她才全身心地堅持採訪,期間,也經過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她雖然沒有對我說,但我還是知道的。在某一次部裡的會議上,我說我們的作家,那是十分敬業的,是在拿生命在寫作。余艷深入生活的態度是值得贊揚的,她書中寫了幾十個人物,用了大量的細節,用作家的腳步走出一部“人民寫作”。(胡革平)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