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時評

打造人才強磁場,長沙積勢再登高

長平
2022年06月25日17:50 | 來源:紅網時刻
小字號

種好梧桐林,引得鳳來棲。

6月24日,長沙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配套實施辦法發布會召開。《長沙市科學家引航工程實施辦法(試行)》等26個配套實施辦法新鮮“出爐”。這些《辦法》含金量和含情量十足。因此,甫一發布就引來萬眾矚目。

毫無疑問,出台這26個配套實施辦法是長沙深化人才強市戰略,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的又一硬核舉措。其目的就是要懷揣“周公握發延賓”之心,持之以恆打造引才聚才的長沙磁場、敬才愛才的長沙氣場、識才辨才的長沙賽場。其旨歸就是要進一步加速集聚創新創業的“千軍萬馬”,為強省會戰略的實施與推進凝聚更加澎湃的創新動能,繼而贏得高質量發展和城市競爭的主動權。

從古至今,長沙就是人才薈萃之地。“尚賢愛才”是長沙的優良傳統,是長沙念茲在茲、無日或忘的大事要事。特別是近年來,長沙把人才工作擺在了戰略性的突出位置。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出台如勁弩連發。比如“人才政策22條”,比如“高端產業人才倍增行動計劃”,比如“鄉村振興8條”,比如“自貿區45條”及配套實施辦法……這些“組合拳”和“及時雨”讓長沙人才政策實現了迭代升級、與時俱進、擴容增效。再比如,今年4月,長沙重磅發布《長沙市爭創國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試行)》,從全球招攬頂尖英才、創新樹培產業帥才等7個方面,提出了45條具體措施。來真的,干實的,把人才擺在C位,長沙以最大的誠意向各界優秀人才發出了“英雄帖”和“招賢榜”。

為何要致力於此?一言以蔽之: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無論是打造人才“蓄水池”,還是營造人才“生態圈”,既能滿足當下發展需要,也是為城市的明天落子布局。要知道,城市發展不僅要看“現在有什麼”,更要看“將來靠什麼”。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一個知識溢出的時代。人才決定城市的今天和未來。其中,創新型人才更是不可或缺的生產力。當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人智驅動技術方興未艾。一個頂尖的人才,可以匯聚一個團隊,可以創造一個商業奇跡,可以催生一個新興產業鏈。他們不僅可以帶動就業,促進發展,更可以形成極具辨識度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名片。

換言之,“招才引智”是城市實現跨越發展和引領發展的關鍵一招和重要一環。由此觀之,引進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又是抓好抓實“招才引智”工作的三個基本問題。

引才要有“周公吐哺”的誠意。一千多年前,韓愈在《馬說》中論到: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則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能堅持舍得理念,沒有“千金買骨”的篤定和“三顧茅廬”的耐心是不行的。從這個角度看,引才的長沙《辦法》裡充盈著長沙誠意。

用才要有“知人善任”的敬意。古人講,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對於不同領域和不同類型的競爭型人才,是虎就要給座山,是鯊就要給片洋。要形成“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良好氛圍。就拿科研人才來說,支持科研人員到企業一線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鼓勵企事業單位設立“產業顧問”“首席專家”等特設崗位,健全科研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就能更好推動科研成果在長沙高效轉化。

留才要有“無微不至”的心意。人才留在地方一般會有三種要素考量。一曰待遇,二曰平台,三曰情感。待遇者,就是匹配價值。平台者,就是事業空間。情感者,就是歸屬意識。心安即是歸處。要讓人才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溫情、感受到舞台,收獲飽滿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目前,長沙正在加快建設海歸小鎮、長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等平台,聚焦優勢產業集群和“卡脖子”技術高精尖人才,實行“揭榜挂帥”。此外,長沙還在大力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行動,加強領軍型、成長型企業家培育,著力培育一批既懂科技、又懂市場的復合型創新創業帥才。與此同時,長沙更在深入實施“職業教育楚怡行動”,推廣“訂單式”培養和新型學徒制,培養更多高素質工匠人才。這些都是引才、用才、留才的實招、大招和硬招。

創新有平台、創業有沃土、就業有選擇,這是一種向往,也是鮮明的長沙底氣。此前有數據顯示,長沙市人才總量達到280萬,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例達95%,中高端人才淨流入率居全國前3位。可以說,蓬勃發展的長沙已成為每一個追夢者近悅遠來的星辰大海!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