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如畫星城候君來

長平
2022年11月24日16:1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萬山紅遍時。

時光的年輪,行過春夏,來到秋冬,放映著大美長沙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

陸有玉璞、水有珠胎,岳麓作屏、湘江為帶,諸洲浮碧、湖泊星布,岡巒交替、亭閣相望……這些意象是豐沛的素材,讓長沙文章成了一篇篇文學經典,讓長沙印象有了溫馨而具體的細節與觸媒。

湘江,宛如一條游龍,一路逶迤,款款北上。靜臥江心的橘子洲,作為全球最長的城市內河綠洲,是長沙“山水洲城”自然身份的代表性地標。岳麓山的詩情畫意,驚艷了我們的眼眸,放飛了我們的身心,熨帖了“心安之處即故鄉”的悠悠鄉愁。

春天,潯龍河生態小鎮萬物復蘇,生命的畫廊振奮著向上的靈魂﹔夏天,大圍山的森林和長空被暮雨洗過,清澈透亮,慰藉人心﹔秋天,金燦燦的板倉田野美輪美奐,望城的玫瑰花開得分外浪漫﹔冬天,梅溪湖的傲雪與湖光山色相襯,再添一番別致和意趣……一年四季,“常來長往”,這些都是綠色之城、活力之城、宜居之城的“骨架”“底座”。

如果說,一座城市沒有山水不足以成其美﹔那麼,一座城市沒有文化便不足以成其味。

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長沙素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美譽。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和東亞文化之都等金色名片為之作注。馬王堆漢墓、四羊方尊、三國吳簡、岳麓書院、銅官窯……都是長沙的文化符號。

文化鑄就著長沙品位。文化塑造著長沙個性。文化孕育著長沙精神。

從“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的書香韻味,到“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的比心贊美﹔從“指點潭州好風景,萬家煙雨畫圖中”的民生柔情,到“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的卓越追求,都詮釋著長沙的文化底蘊與獨特之處。

學界有雲:“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書。”作為湖南的中心,長沙在風雲激蕩的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篇章。這裡走出了黃興、蔡鍔等一批仁人志士,孕育了毛澤東、劉少奇等偉大開國領袖。湖南一師、新民學會、《湘江評論》等均與其結緣。

1921年,青年毛澤東和何叔衡一起,從長沙小西門碼頭登上前往上海的航船,參加中共一大,翻開了中華歷史的新單元。1925年深秋,風華正茂的青年毛澤東就是在這裡寫就了膾炙人口的《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那些故事,那些背影,那些覺醒年代中的志氣、骨氣和豪氣,激勵著一代代中國青年為民族之復興砥礪前進。

文化亦有生活味。在長沙,諸多全國知名的商業步行街,既是這座城市的會客廳,也是這座城市的文化載體。從街到商業步行街,再到商圈文化,商業概念的延伸使得人們從“漫步購物”向“休閑購物、享受生活”變遷。

自然與人文、故事與新生,經緯相交,美美與共。正因此,長沙的色彩是斑斕的。它是青春的亮色,革命的紅色,文化的古色,愜意的綠色,以及璀璨的夜色。它們串聯著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串聯著所有美好的故事與光明的向往。

隻要你願意,你可以在新民學會成立舊址聆聽“建黨先聲”,可以到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舊址感受青年毛澤東的成長之路﹔可以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感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星星之火﹔可以到胡耀邦故居學習“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的為民情懷……每一段革命故事、每一處文物舊址、每一個教育基地,都是一部歷史教科書、一個信仰熔鑄點、一座紅色基因庫。

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文旅融合。長沙旅游業成為七大千億產業集群之一,先后摘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等金字招牌,獲得世界“媒體藝術之都”等國際名片。“游客把岳麓山都踩矮了”“一起到宇宙中心看日落”“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長沙”……網友們流傳的“梗”,無不流露著對長沙的偏愛。

11月22日至24日,湘江之濱,銅官窯旁,首屆長沙市旅游發展大會牽引著萬眾目光。這是長沙在新起點上推進文旅融合的嶄新宣言,也是長沙助力湖南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舉措,更是長沙以“強文旅”推進強省會、推進“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重要布局。

辦一次會,興一座城。旅游是投資的重點、消費的熱點、開放的亮點。據悉,作為首屆承辦地,望城區通過實施項目攻堅、風貌提質、旅游復蘇、招商引資、文明創建等行動,全力推動基礎設施項目18個、總投資5874.55萬元,成功引進了華僑城等文旅綜合項目。

台前,是討論文旅融合的頂級盛會﹔幕后,是一條集聚相關項目、企業、服務的產業鏈不斷做全做大做強。這是一座中部省會城市胸懷“國之大者”、把握“省之大計”,“鏈”接機遇、著眼未來的發展實踐﹔是長沙市委市政府運籌帷幄,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以文旅融合推進現代化建設、不斷提升人民幸福生活指數的發展新篇。

最美不過舒心處,如畫星城候君來!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