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黨建

寧鄉黨員身份“亮”在家門口,基層“末梢”變治理“前哨”

2023年01月05日11:15 | 來源:紅網時刻
小字號

在寧鄉市,家庭中凡有一名以上正式黨員的,均在家門前醒目位置懸挂“我是黨員我光榮”的牌子,使每個黨員家庭都有自己的“身份証”﹔有私家車的黨員,車上粘貼了黨員車貼﹔除了張貼黨員身份牌,日常生活中,黨員還要時刻佩戴黨徽,亮明身份。

寧鄉市開展黨員“三亮三比”行動,7萬多名黨員身份“亮”到家門口。一塊牌子就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先進性身份的硬約束。讓黨員從群眾中站出來,讓黨員家庭從坐標上顯出來,從“面子”上亮出黨員身份,從“骨子”裡感受肩上沉甸甸的責任,形成“我是共產黨員,我先行做表率”的良好氛圍。

黨員身份“亮”起來,每一名黨員就成為一面鮮艷的旗幟。挂一牌,亮一戶,帶一片,使黨員成為推動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將基層“末梢”變成治理“前哨”,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強大的治理效能和深厚的群眾基礎。

觀眾變“主角”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改革發展穩定,每一個藍圖和戰略都需要基層抓落實。作為最基本的治理單元,城鄉社區壓力很大。

“一般每個村(社區)工作人員隻有幾個人,有的社區下轄小區就有幾十個,居民幾萬人。沙田鄉沙田村9000多人39個村民小組,村干部不到10人。與此同時,在農村、在城區,存在著數量龐大的黨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在職黨員有其特殊身份,8小時內他們是單位人,8小時外,他們是社區人,工作身份雖特殊,但黨員身份並不因時間空間的變換而改變。”寧鄉市委書記張作林認為,部分在職黨員的村(社區)黨員意識相對較弱,沒有充分意識到自己作為居民與村(社區)黨建的相關性,參加村(社區)活動較少。

寧鄉市有黨員71045名,分布在3032個黨組織中,還有4900多名非寧鄉籍的外地黨員。如何讓這支龐大的力量在社區治理中由“觀眾”變為“主角”?2022年以來,寧鄉市開展黨員“三亮三比”行動,即亮身份比奉獻、亮立場比擔當、亮作風比作為。

黨員身份“亮”了,群眾的心才能更敞亮。“小區治理,僅靠物業是不夠的,基層治理關鍵在於發動群眾參與。”張作林說,“調動群眾積極性,就要靠黨員這個‘發動機’”。

寧鄉市菁華鋪鄉將全鄉原來42個網格精細劃分為142個網格,除聯戶鄉干部外,充分調動全鄉黨員927人、社會賢達12人下沉至三級網格。力量充實了,就能扎實地入戶走訪,更好地了解村民急難愁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黨員亮明黨員身份,最關鍵是要喚醒黨的意識,喚醒黨章意識,喚醒共產黨員的責任意識。無形中就讓黨員干部心中增加了責任,說話辦事也更有分寸。”寧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傅永超介紹,“三亮三比”行動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在農村黨員中實施“五個到戶”行動,在社區黨員、在職黨員中實施“黨群聯心”行動,在“兩新”黨員中實施“標杆引領”行動,在離退休干部黨員中實施“銀齡先鋒”行動。

黨員亮出身份,既是一種要求,也是一種鞭策。

寧鄉市東湖塘鎮既有集中的“群體亮相”,又有精准的“個體亮相”。該鎮在主次集鎮和美麗屋場等人員聚集地,將該區域主要對應的黨員姓名、照片、黨員承諾等信息通過公示欄發布,還特意為“有車一族”的黨員精心設計了具有“東湖塘鎮黨建”Logo的“我是共產黨員”車貼。

東湖塘鎮黨員唐芳表示:“黨員車貼”既能亮明黨員身份,又能於無形中規范停車秩序。“有了這個車貼,每次我開車、停車的時候,更加注重文明禮讓,違法違停更是不敢了。作為黨員,我更應該帶頭示范!”這種做法已在東湖塘鎮全面鋪開。

寧鄉市玉潭街道組織轄區內8000多名黨員主動公開亮明身份,每個樓棟都多了一塊精致的紅色公示牌。牌子上,清晰地展示著該樓棟的黨員姓名、聯系方式,並公布了每位黨員的聯戶信息。

忽如一夜春風來,一塊塊“共產黨員戶”“共產黨員經營戶”“共產黨員示范崗”、黨員信息公示欄等公示牌,如一朵朵紅艷的花兒,“綻放”在居民群眾身邊。

黨員的存在感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更強了。

開展黨員“三亮三比”行動之后,寧鄉市灰湯鎮在廣東成立了廣州、深圳、肇慶、珠海流動黨員支部,讓145名灰湯籍黨員在異地“筑巢安家”。流動黨支部成立以來,不僅增強了在外流動黨員的歸屬感,還成為助力家鄉發展的“千裡眼”,為寧鄉特色農產品代言,通過建立線上電商平台和線下物流渠道,讓灰湯貢鴨、大米、茶葉從“山貨”變尖貨,飛往大灣區市場。

一名黨員,就是一盞“明燈”。在寧鄉市,一盞又一盞“明燈”,正散發出光芒,照亮著千家萬戶。

屋場變“磁場”

亮出身份,不在一時,而在時時﹔不在口頭上,而在行動上。寧鄉市開展“三亮三比”行動以來,黨員正用責任擔當溫暖周圍、帶動大家。

群眾在網格,群眾生活在小區、社區,群眾在田間地頭和工廠車間。“三亮三比”激勵著廣大黨員干部主動到一線走一走、轉一轉、看一看、聽一聽,跟群眾聊一聊,讓群眾屋場變黨建“磁場”。

寧鄉市龍田鎮創新搭建“干部夜校”“山區講唱隊”兩大黨員教育平台,將黨課從“傳統會場”向“生動現場”延伸,以“田間課堂”“舞台黨課”“屋場黨課”等形式,把黨課融入日常、做在經常。

2022年以來,龍田鎮30個黨支部、8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到網格,入戶走訪,開展三輪“敲門入戶”行動,組織70余場“屋場夜話”,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回應群眾關切,這樣才能清楚群眾近段時間在干什麼,有什麼困難,以便梳理群眾服務清單。

黨員身份“亮”了,講奉獻的多了,關鍵“小事”解決更快。寧鄉市老糧倉鎮雙藕村宇峰組老人的女兒們都在外上班,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每年的養老保險認証成了他們的煩心事。雙藕村黨員干部在走訪過程中了解這一情況后,特地組織為老弱病殘的特殊群體進行上門認証服務。“搖搖頭、眨眨眼、張張嘴……您的養老保險認証好了。”

黨員身份“亮”了,有擔當的多了,久拖“難事”解決更順。歷經鋪街道群星社區一段30多米長的道路,安全隱患令人擔心,成了附近居民15年的心病。黨員宋光輝找到問題症結:拓寬路面需要佔用一位居民的池塘,而他並不同意。屋場會上,居民彭建國、彭建軍兩兄弟主動提議,用自家的菜土和池塘進行調換。最終,一件拖了15年的“難事”,不到半個月就解決了。

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在黨組織戰斗堡壘中迎風招展,一枚枚閃亮的黨徽在廣大黨員的胸前熠熠生輝。3.8萬余名黨員深入3680個網格參與聯戶,結對幫扶32萬余戶群眾,做到每月一聯系、每季一走訪,及時梳理“民情台賬”,建立“問題清單”,精耕細作自己的“責任田”,匯聚寧鄉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

上訪變“下訪”

“黨員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居民熱情激發出來了,村社日常事務不出村、不出樓,社區工作壓力減輕,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寧鄉市城郊街道石泉社區黨總支書記朱勝對社區2022年以來的變化感到欣喜。這一變化來自寧鄉市開展的黨員“三亮三比”行動。

寧鄉市2022年12345政務熱線投訴率同比下降20.35%、滿意率達98.94%。

這不是一組簡單的數據,是黨員亮立場、比擔當的“顯微鏡”,也是黨員真心真情解民憂的生動注腳。

黨員干部沉下去,社情民意“浮上來”。別看都是雞毛蒜皮、家長裡短,對於老百姓來說,這些都是影響生活、生計的大事。平時除了抱怨兩句也不知道該咋辦,現在黨員干部到身邊來了,閑談中脫口而出,事情還真的就列入了政府工作日程。

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鄉鎮、難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

為了緊密聯系服務群眾、化解信訪問題,灰湯鎮通過“單車干部”、黨建微家等務實舉措,讓黨建引領貫穿到基層治理創新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向前端延伸,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全鎮基層治理水平持續提升。近三年來,一共收到信訪問題清單270件,截至去年12月底,成功化解266件,化解成功率98%。

黃材鎮塅溪村村民姜某和田某因修車路和修地坪,雙方產生土地糾紛長達8年。黨員入戶走訪了解情況后,塅溪村黨員“紅管家”志願隊組織村組黨員逐一入戶走訪當地群眾,並聯合本組社會賢達范學農協調做工作,最終雙方達成共識,問題得到解決。

截止到去年12月底,寧鄉“三亮三比”行動開展以來,通過兩輪走訪,收集問題6728個,解決問題6187個,解決群眾產業發展難題1523個,實施民生實事項目502個。全市電詐發案起數、涉案金額比上年分別下降46.02%、28.72%,國家信訪局來訪總量同比下降78.57%、重復信訪數同比下降9.9%,道路交通亡人事故起數、人數分別同比下降42.74%、44.62%。

通過“三亮三比”行動,寧鄉廣大黨員和各級干部深化了宗旨意識,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創新了工作方法,變“坐等上門”為“主動下沉”﹔錘煉了過硬作風,始終同人民群眾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溈楚大地匯聚起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澎湃力量。(記者 譚忠欣 姚宇超)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