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鏈兩群”助推“三高四新” 看寧鄉發展“六仗”新作為

企業與人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2023年,湖南省抓住年度經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關鍵環節,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在“穩進高新”中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向好發展。為系統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致力於讓“富饒美麗幸福”的美好願景照進現實,湖南省制定《打好發展“六仗”總體方案》,聚焦企業與民生,布局經濟發展。
為貫徹落實湖南省委省政府及長沙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導精神,寧鄉成立市打好發展“六仗”工作領導小組,圍繞“工業強市、幸福寧鄉”發展定位和“建設省會副中心、挺進全國前十強”發展目標,統籌推進經濟增長主動仗、科技創新攻堅仗、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防范化解風險阻擊仗、安全生產穩固仗、重點民生保障仗(以下簡稱“六仗”)各項工作。
在這其中,“三鏈兩群”的優勢產業布局、對科研攻關和科創人才的關注、對發展環境的重視及對重點民生實事的推進正使得寧鄉大踏步融入新發展格局,並促成新發展理念在地區落地生根。
補鏈強鏈優勢產業乘勝追擊
在新能源領域,“雙寧格局”的說法不絕於耳。“雙寧”,一指福建寧德,另一“寧”則指湖南寧鄉。在湖南省瞄准“新三樣”(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現代石化)、打造“新引擎”的過程中,寧鄉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集群無疑是重要的一環。
從正極前驅體、正極材料、電解液,到電芯及Pack、隔膜、負極材料,再到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儲能產業完整鏈條是寧鄉高瞻遠矚,十幾年埋頭苦干打造的“殺手锏”。走進寧鄉,中偉新能源、弗迪電池、邦普循環等數十家儲能材料規模企業,使產業鏈形成閉環,集群優勢明顯。2022年,寧鄉先進儲能材料產業產值達625億元。
2023年寧鄉新型儲能產業規模力爭突破千億,並計劃到2026年,整個寧鄉要新增10家百億元產值企業,其中,新型儲能產業鏈的每個環節要力爭誕生一家百億級企業。
在寧鄉經開區,生物醫藥與生命科學產業蓬勃發展。寧鄉經開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五年的目標是將生物醫藥與生命科學產業鏈培養成初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實現500億元左右的產值。
據了解,這條生物醫藥和生命科學產業鏈由楚天科技牽頭成立。從剛剛入駐寧鄉時的一家小企業,楚天科技一路成長為寧鄉布局生命科學產業的“鏈主”企業,2022年就吸引了10多家企業入駐。針對生物醫藥領域“卡脖子”難題和高精尖技術,楚天科技正圍繞制藥裝備領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和生物醫藥耗材、CDMO平台、抗體、mRNA疫苗等生命科學領域引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現智能化、數字化,加快“建鏈、補鏈、強鏈、延鏈”,打造千億生命科學產業集群。
產業鏈的發展,是企業的相互吸引,也有政府的主動作為。寧鄉主打的“策劃式”招商在“三鏈兩群”的壯大發展中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這種模式是基於對產業形勢的系統性、專業性、前瞻性研判,主動策劃、深入對接潛力企業,有針對性地強鏈、補鏈、延鏈。
若真想企業留得住,就得像“股東”一樣設身處地與企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土地、水電氣路等要素與公共配套上支持企業,就像“入了股”﹔企業在稅收、就業、研發等各方面給地方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就像“分了紅”。對寧鄉而言,“股東式服務”“策劃式招商”是服務企業過程中的一場深刻的思想轉變和創新。
三大產業鏈,兩大產業集群的茁壯發展,是企業逐夢的軌跡,也是寧鄉打好優化發展環境持久仗,推動發展動能加速匯聚的具體體現。以“雙十雙百雙千”工程為載體,以先進儲能材料、工程機械、智能家電智能硬件三大產業鏈及生命科學、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兩大產業集群為主導,寧鄉著力“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持續完善“兩圖兩庫兩報告”,深耕工程機械、儲能材料、智能家電智能硬件等優勢產業鏈和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生命科學產業集群,構建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三鏈兩群”產業新格局。
深化“一件事一次辦”“三無城市”“三即”“極簡審批”“跨域通辦”改革,加快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AI審批,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全力打造“三化一流”營商環境品牌。這是寧鄉為保証產業持久發展做出的承諾。
產業發展創新內核持續加碼
如果說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吸引企業的最大磁石,那麼科技創新則是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立足當地長久發展的關鍵因素。寧鄉瞄准科技創新與人才引進,借“六仗”之機,依托國家級寧鄉經開區、國家級寧鄉高新區,充分發揮湖南大學科技產業園等平台功能,全力激發企業在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等領域的科研攻關和人才引進。
在2月底召開的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上,位於寧鄉經開區的邦弗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飛翼股份有限公司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同樣位於寧鄉經開區的湖南創瑾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導熱凝膠榮膺長沙市揭榜挂帥重大科技項目之一。這家生產半導體封裝材料智能終端產品的高科技公司,通過導熱凝膠的研發不但填補國內空白,也打破了美國、日本大企業在芯片散熱的底部材料領域的壟斷。創瑾科技董事長助理胡小艷表示,相關產品有望在今年5月份實現批量生產。
企業在創新上有作為,表明在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企業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答題人。寧鄉在“六仗”實施方案中同樣指出,要全力提升湖南大學科技產業園等科研平台建設,優化提升平台科研轉化、創新孵化、科技服務功能,打造科技要素匯集地、科研攻關主陣地、原始創新策源地,新創建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
“這裡有非常好的人才環境,長沙高校多,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國防科大等使得新能源產業在人才儲備方面佔了很大的優勢。以中南大學為首,儲能產業人才輩出,校企、產學研的成果轉化效果明顯,容易產生集群優勢,在長沙、在寧鄉孵化出許多有競爭力的企業。”位於寧鄉高新區的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越華曾這樣評價寧鄉的人才環境。
有了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寧鄉表示要深入落實長沙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優化人才培引力度,積極培引高端科技人才、創新型人才、工匠型人才,全面優化人才培育、服務、發展政策和環境,打造人才匯聚窪地、集聚高地。對人才的珍視,對企業的愛重,時時刻刻體現在寧鄉政府的一舉一動中。
3月9日在南華大學開展的線下“雙選會”上,寧鄉市人社局主要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此次“雙選會”帶來了近1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希望通過這樣的“雙選會”,為寧鄉的企業輸送人才。在活動現場參加招聘會的包括楚天、中偉、萬鑫精工、鬆井等上市公司、新材料企業,提供的崗位涉及機械、電氣、制藥、交通、互聯網等。
據悉,除享受企業承諾的相關待遇外,來寧鄉工作還可以享受低門檻落戶、租房和生活補貼、購房補貼、實習實訓補貼等優惠政策。
寧鄉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既體現在政策制度對人才的愛重,更體現在“真金白銀”的獎勵支持。3月1日,寧鄉市召開工業強市暨科技創新大會,謀劃2023年工業強市目標、思路和舉措。會上,493家次優秀企業,227名先進個人榮獲24項表彰獎勵,兌現各項獎勵補貼資金7000萬元,為歷年工業經濟大會獎補之最。
民生為本幸福生活彰顯擔當
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是相互促進的。產業集群式發展,帶動就業,增加稅收,服務民生,促進地區社會升級是經濟發展的應有之義。“努力做到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是寧鄉“六仗”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幫助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務工人員找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政府在民生工程中的一件頭等大事。在寧鄉,有這樣一個零工市場,依托市人力資源市場,主要開展崗位推薦、求職登記、職業培訓等,為靈活就業人員、零散務工人員等群體與當地企業之間搭建就業供需平台。目前,寧鄉市零工市場已為超過兩千名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在家門口工作,既能顧家,工資待遇又比想像中要好,是個不錯的選擇。”一份好工作就這樣讓來自青山橋的何虎留了下來。
“過去路面坑坑窪窪,車輛亂停,現在好了,路面干淨平整,新劃的停車位車輛停放整齊有序,整個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我們住得也舒服!”寧鄉市白馬橋街道麗水家園小區的張阿姨對改造后的“新”小區表示十分滿意。不止是“離家近”的好工作,生活環境中一點一滴的改變都讓寧鄉市民“幸福感拉滿”。據了解,2023年,寧鄉市還將啟動老舊小區改造19個、38棟、792戶、7.05萬平方米,均為玉潭街道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
垃圾分類處理“小事不小”。加快建立生活垃圾處理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寧鄉預計至2025年底完成可回收物收運量佔生活垃圾總量的比例不低於15%。
在“六仗”工作方案中,寧鄉表示將全力完成省、市、縣重點民生實事,加強教育文體、醫療健康、交通水利等重點民生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兜底基本民生底線,實現新增城鎮就業13000人、農村勞動轉移就業8000人,強化殘疾人、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就業保障,穩步擴大養老、醫療等保險參保率,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人民生活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穩步提升。
拿出“硬招”“實招”是今年《寧鄉市打好發展“六仗”總體方案》的一大亮點。寧鄉市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方案是對省、市各項工作的具體化、細化、落實化,又結合了寧鄉實際,實效性強、指導性強、特色性強。圍繞“六仗”工作擬定了一批具體措施、鋪排了一批重點項目、謀劃了一批戰略方針,可以說既是寧鄉今年重點工作的總攬,又是未來發展方向的指針。( 陳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