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看湘潭丨紅基綠韻泉塘村

湖南湘潭湘鄉市泉塘鎮泉塘村位於縣(市)城西郊、鎮政府所在地,湘棋公路、320國道繞城復線以及育泉河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比較優越。
近年來,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堅持“黨建引領賦能,產業振興提速”理念,切實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牛鼻子”,做活做強鄉村治理“大文章”,相繼成功創建了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精品鄉村示范村、綠色村庄,以及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5萬元。“綠韻泉塘、紅色強基”指揮棒作用越來越明顯,該村正在朝著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目標邁進。
黨建引領,共創村庄治理大業
泉塘村是迄今為止該市為數不多實行耕地整體流轉的村之一,而且絕大部分耕地屬於種植結構調整區,開展鄉村振興相關工作具有獨特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近年來,各級聯點領導、村“兩委”成員和駐村工作隊員,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將支部建在網格上、議事堂建在村組上,積極推行“1+6+N”鄉村治理模式。即1個黨總支下設6個網格支部,搭建6個黨員議事平台、聯系34個村民議事平台,分別制定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職責。按照村民說事、現場答事、干部領事、群團協事、高效結事、代表解事等“六步法”,將治理責任進組入戶,黨員、干部帶領村民自覺參與基礎建設、生態環境、社會治安、鄉風文明、營商環境等各項公共事務。
泉塘村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產業發展穩步推進,返鄉創業能人不斷增加,農產品產、加、銷全產業鏈逐漸完善,正朝著村集體經濟年收入80萬元目標沖刺。
問計於民,擘畫產業發展藍圖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村民,根本出路在於發展產業。近年來,泉塘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通過深入調研,因地制宜做出了“1346”的產業發展規劃,即1個圈、3個片、4個美麗屋場、6個網格支部。
其中,沿著紅侖西線和湘棋線劃定產業大道建設圈,打通了交通運輸物流體系。梅塘 、金界堂、龔家新屋、西沖塘等4個美麗屋場從基礎建設到后期管護,堅持村民自治為主,實現環境美化亮化、鄉風文明建設提質等目標。
在泉塘片、雙鯉片、山坳片等3個片區,陸續打造了多個特色產業基地。其中,泉塘片水利條件較好,著力打造蓮漁綜合種養基地﹔山坳片林地、旱土資源豐富,引進兩家規模經營主體,分別打造大豆、玉米套種基地,以及森林康養、研學基地﹔雙鯉片靠近城區,而且耕地流轉面積大,打造了多個蔬果產銷基地﹔同時,引進一家餐飲企業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點。
6個網格支部聯點3個片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全面開展各項工作,陸續取得不菲成績。今年的一項主要任務是,將美麗庭院建設與發展庭院經濟相結合,著力打造“三個一分”,即一分生態菜園、一分花園、一分果園,村民們踴躍支持配合。
用心用情,做好產業選育引用
泉塘村有2350畝耕地屬於種植結構調整區,佔全村耕地總面積的絕大部分。2019年,村集體經濟組織將這些耕地統一流轉經營,陸續引進8家新型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全面盤活耕地資源。
村民趙日新2021年返鄉創業,在村裡流轉500多畝耕地,注冊成立湖南綠生成農產品貿易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白玉絲瓜、南瓜、紅菜薹等蔬菜產銷,年總產值超過300萬元。百余名村民在生產基地務工、年賺158萬元左右,同時村集體每年有10萬元收入,實現了企業盈利、集體增收和村民賺錢的三贏目標。省級龍頭企業、湖南(湘潭縣)蓮冠湘蓮有限公司,在泉塘村流轉耕地300畝,以種蓮為主,並開辟適度規模“蓮漁”綜合種養基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活力。
泉塘村還通過改造閑置民房,打造了“吳記禾·泉長味”農家樂,日均接待200多名游客,有效促進本村優質農產品消費和村民就近就業。
黨旗招展,政策惠民。有新生的多元化產業項目支撐,泉塘村集體和村民穩定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鄉村振興的步伐邁得鏗鏘有力。(江明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