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時評

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系、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2023年07月22日09:35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7月17日至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次大會是在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刻,黨中央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領域新的重要裡程碑。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下,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實現了四個重大轉變。

從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入手,注重點面結合、標本兼治,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的重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保護監管力度顯著提高,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有效解決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破壞問題,例如,祁連山由曾經的“千瘡百孔”到現在的“滿山蒼綠”,由亂到治,大見成效。秦嶺北麓由“無序開發”到“有序退出”再到現在的生態修復,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通過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推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000多個問題整改。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穩步推進了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的試點,劃定了3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112種特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實現了野外回歸,系統抓好了長江、黃河等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我國生態安全屏障得到有效鞏固。

堅持轉變觀念、壓實責任,不斷增強全黨全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發展理念,自覺當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和實踐者。社會各界積極廣泛深入參與,嚴格履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環保志願者活躍在全國各地,共同守護生態環境理念已經成為全體人民的新風尚。

緊跟時代、放眼世界,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實現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的重大轉變。我國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過去十年,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執行情況好於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積極引領推動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取得圓滿成功。會前組織召開近40次主席團會議、100多場不同層次的雙邊和多邊會議。推動大會通過了“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歷史性地描繪了2050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願景,歷史性地決定設立“框架”基金等,歷史性地納入遺傳資源數據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徑,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擘畫了藍圖、確定了目標、明確了路徑、凝聚了力量。這是我國首次領導聯合國重要環境條約談判並取得成功,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實現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深化對生態文明的認知,重新界定和定位生態文明,提出新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寫入黨章,並將其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被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這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學論斷和戰略抉擇。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確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發展歷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為新時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徑。2018年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我國憲法中。202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將8月15日確立為“全國生態日”,這一系列舉措充分表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愈加明朗,生態文明建設已步入成熟階段。

今后5年是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和要求,重點錨定三大目標任務,一是提升工作定位,將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二是補齊短板弱項,突出抓好人居環境改善﹔三是全面整體發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堅持先立后破,瞄准既定目標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強化底線思維,常態化管控生態環境風險,筑牢美麗中國建設的生態安全根基。保持嚴的基調,深入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決扛起美麗中國建設的政治責任,強化支撐保障,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正確處理五個重大關系。

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嚴格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通過高水平環境保護,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持續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后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統籌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根本路徑。離開了“綠水青山”,人類社會一切財富都將成為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也就不會有“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要以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為切入點,把壞事變好事、把污點變亮點、把被動變主動,著力推動生態修復取得明顯成效。浙江等地的實踐証明,在大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的同時,企業綠色轉型升級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正確處理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要堅持系統觀念,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重點攻堅。主要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二是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三是加強生態系統保護監管,四是嚴密防控生態環境風險,五是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六是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同時,還要強化目標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部門協同、區域協同、政策協同,統籌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統籌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統籌城市和農村,統籌陸域與海洋。

正確處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生態系統是經過長期演變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自然要素共同體,其發展變化具有內在的客觀規律。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努力找到生態保護修復的最佳解決方案,著力消除和減輕人為活動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為生態系統營造良好的休養生息環境。

正確處理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保持常態化外部壓力,助力生態環境保護。要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制度,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財力轉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權交易制度,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健全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健全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排污權交易制度,建立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開展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試點及生態系統價值核算試點,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重在行動,還需要依靠公眾的自覺踐行作保証。大力開展環境科普,對於針對性地培養青少年群體的生態環境興趣,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良好社會氛圍,激發起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具有重大意義。

正確處理“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一方面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所展現出的大國擔當。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國資源能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建立完善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體系,以中國理念和實踐引領全球氣候治理新格局,同世界各國一道努力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發展,是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政治宣言,是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行動指南。尤其是對新征程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處理好的“五個重大關系”,是在實踐基礎上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和發展,標志著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的認識進一步深化,是本次大會一個重大理論貢獻。我們要進一步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上來,以更加有為的精神狀態擔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重任,勇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忠實實踐者,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力譜寫生態環境保護新篇章。

(作者潘碧靈 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