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雲端的“安全衛士”:“汗”衛30米高通信鐵塔

廣鐵集團數據顯示,暑運前20天,廣鐵集團共發送旅客3789.3萬人次,較2019年增加379.5萬人次,恢復到2019年的111.1%。旅客出行意願大幅增長,如何確保他們出行平安舒暢?日前,記者跟隨廣鐵集團長沙電務段的通信工們登上塔頂,檢修設備,確保列車“順風耳”的正常工作。這群通信工因為時常登高作業,也被同事稱為鐵路雲端的“安全衛士”。
烈日暴晒下鐵塔燙手
30米鐵塔爬了20余分鐘
7月20日上午10時40分,記者來到長沙火車站南頭的一座鐵塔下,廣鐵集團長沙電務段的通信工們正在做登塔前的准備。
“簡而言之,這就相當於列車的‘順風耳’,幫助駕駛員能隨時接收到有效信號。”正在做登塔准備的廣鐵集團長沙電務段90后通信工長師湖雄說,無線通信信號需要通過鐵路沿線的通信塔進行遠距離無線傳送,一旦塔上通信設備發生故障,將造成列車與地面無線通信信號中斷,導致司機無法與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聯系,影響行車秩序。
夏日炎炎,為了上塔檢測,師湖雄和同事穿上長袖長褲的夏季工作服,扎緊安全帶、戴好安全帽,拎起地上的工具包斜挎在肩上,並相互進行了一番檢查。隨后,他們幫助記者做好登塔前的准備。
就當記者迫不及待地登塔時,師湖雄一把攔住了記者:“當心燙手!”
“別看現在室外溫度才34℃,鐵塔塔材可能已經快50℃。”在師湖雄的提醒下,記者上手摸了下鐵塔塔材,立即把手縮了回來,確認這個溫度是徒手無法掌控,便順勢接過了他遞過來的棉手套戴上。
“鐵塔有多種類型,這座鐵塔屬於‘角鋼塔’,高30米,爬上去需要6至8分鐘,你一定要集中精神,注意腳下不要踩空,安全帶挂穩了,再慢慢上……”師湖雄一邊叮囑,一邊告訴記者,“像這樣的鐵塔我們車間還有19座,高度20米到35米不等。我第一次爬上去花了半個小時,因為緊張,雙手用力過猛,導致爬上去后手腳不停發抖。”
說話間,師湖雄和搭檔孫瑞庭一起登塔。隻見他們深吸一口氣,雙手支撐在鐵塔底部的水泥台上,雙腳用力一蹬,穩穩地跳了上去,
今年是師湖雄參加暑運的第10年。他背著工具包一邊往上爬,一邊檢查鐵塔上的螺栓,一步一步、動作嫻熟,不一會兒便抵達塔頂。而緊隨其后的記者,卻足足花了26分鐘,攀爬到一半時,已雙手發麻,額頭上早已挂滿了汗珠,后背也已濕透,隻能任由汗水順著臉頰向下滑落。
2平方米作業空間
擦汗都顯得吃力
離地30米有多高?整整有十層樓那麼高。更讓人擔憂的是,不知道是用力過猛,還是天氣炎熱,待記者登頂站穩,便已明顯感到整個鐵塔一直在搖擺晃動。
“塔頂部靈敏度非常高,受風力影響明顯,屬於正常現象,且搖擺晃動伴隨整個作業過程,在塔下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如果遇有突發強風天氣,這樣的‘凌空起舞’更是感覺明顯。”正當記者不解時,一旁的師湖雄笑著說,“不要急著開始作業,先把安全帶固定在塔身主體結構上適應鐵塔的晃動,再開始仔細檢查平台上的設備。”
記者照著師湖雄的提醒來做,待身體適應后才緩過神打量這塊作業空間:這是一塊僅2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周邊的鐵欄杆剛好及腰,通信設備佔據了大部分的空間,記者和兩名作業人員隻得將身體緊貼著三個角落站定。
“天線俯仰角、傾斜角數值核對正確,與饋纜連接處的防水處理良好……”記者看到,高空鐵塔上根本沒有躲避烈日的陰涼處,在烈日灼晒下,通信工們在這狹窄的空間裡連用手擦汗都顯得吃力,隻得任由汗水模糊眼角。但是,師湖雄和孫瑞庭二人作業嫻熟,他們分工合作,分別對八木定向天線、全向天線、饋線、防雷等設備進行檢查,一會拿著扳手緊固螺栓,一會又使用經緯度測試儀測試天線俯仰角度。
“高空作業都是有資質的,要求經驗豐富,這些辛苦對我們來說可能已經習慣了。”師湖雄說,“汗水濕透衣背”對他們來說十分常見,有時候作業點排得密集,衣服每天都要“濕了干、干了濕”好幾遍。
塔頂作業可達數小時
考驗技術膽量和體能
“有時候我們發現設備損壞,但因為螺絲卡死,這麼小的空間又無法使用切割機,最后隻能用鋸條手動切割,幾個小時就這麼過了,烈日下躲都沒地方躲。”在一邊作業的孫瑞庭告訴記者,“塔上作業不僅考驗技術,更考驗膽量和體能。”
“登塔作業前,我們要求必須吃早餐、充分休息,否則易發生因低血糖造成的眩暈或體力不支。”孫瑞庭說,“有次我沒有及時吃早餐,中途因為體力不支險些從高空墜落,從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早餐參加登塔作業了。”
記者了解到,每逢夏秋季節,隨著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增多,通信鐵塔的安全檢查頻次較以往也增加,除了一些例行檢查外,還要隨時處理突發故障、清除鳥窩異物。
今年6月,京廣線高家坊站值班員反饋車機聯控效果不佳。接到指令的師湖雄迅速組織人員攜帶備品趕往汨羅市高家坊站。到達現場后,師湖雄與同事使用專用儀器駐波比,對天饋線的駐波進行測試,發現駐波比值高於正常值,隨即對天線進行更換。
“當天氣溫達到36℃,按照有關要求,我們帶了水、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物資。因涉及設備更換,需要測試和反復試驗,當時在塔上作業達到4個小時,帶到塔上的6瓶礦泉水早已喝完。”師湖雄說。
大約90分鐘后,塔上作業接近尾聲。在30米的高空上,沒有遮擋,太陽直射,師湖雄和孫瑞庭滿臉汗珠,防護服濕了干、干了又濕。“在塔上作業,冬天冷得打哆嗦,夏天晒得脫層皮。”孫瑞庭苦笑著說。
“說不累是假的,但想到萬千旅客能平安抵達目的地,我們也感到值了。”師湖雄告訴記者,今年暑運第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上發布了這樣一句話,“你在火車上體驗中國速度,我在雲端裡守護你的安全”,他告訴記者,“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終極目標。”(吳鑫礬、王極、胡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