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長沙與青年何以長相戀

2023年07月27日15:05 | 來源:紅網時刻
小字號

盛夏的長沙,與熱浪一同席卷而來的,還有剛剛邁出校園開啟人生“下一站”的高校畢業生。后浪奔涌而出,閃閃發光的青年人們,勾勒這座城市向上的模樣。

當下,正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擁抱青春長沙的好時節,長沙向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發出“青春之約”,吸引更多青年人才來長在長“打拼能出彩 生活能幸福”。

7月, 由長沙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統籌指導,長沙市人社局主辦的全國高校學子長沙行活動火熱來襲。以“打拼能出彩 生活能幸福”為主題的體驗周圓滿落幕,來自全國20余所高校的100名2024屆本碩博畢業生,深度體驗長沙產業發展的活力、城市向上的魅力。此外,長沙還在智聯招聘設立實習招聘專區,發布了全市重點龍頭企業近千個實習崗位,來自全國1600多所高校的2萬多名學子參與實習崗位報名。

近年來,長沙全力打造青年與城市“合伙”新模式。城市合伙人的核心在於“合伙”,把人才當作城市的“合作者”,而不是“打工者”。政府與人才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雙方關系變成了合伙,而不是上下級關系,從而讓企業和人才以主人翁的心態參與到城市發展中。

城市的活力在青年,城市的未來看青年。一座城市的發展史也是與青年共同成長的青春史,總是寫滿了人的奮斗故事。八方青年才俊與青春長沙同向奔赴,與城市共同向上,書寫錦繡前程!

以城市之名邀青年之約

戀愛需要在同一個平台上面相互吸引。一座城市單有對人才的仰慕之心,終究隻會是單相思,要想人才對城市也能心生愛慕,還需自身的實力與魅力。城市合伙人的關系,奠定了兩個“戀愛”主體平等地位的基礎,建立城市與人才之間的平等關系,這是一種心理慰藉,也是合作共贏的前提和基礎。

以往總是他們帶著希望向一座城市、一家企業奔赴,而現在,城市和企業主動去發現他們。以城市之名,邀青年之約。

7月,由長沙市委組織部(人才辦)統籌指導,長沙市人社局主辦“打拼能出彩 生活能幸福”長沙體驗周活動正式啟幕,來自全國20余所高校的100名學子走進重點產業鏈上的龍頭企業,開啟城市企業“漫游”,深度體驗長沙發展的產業底氣、城市魅力,逛企業,遞簡歷,現場即可收獲“寶藏offer”。

此前,長沙已經相繼舉辦了兩場企業開放日活動,分別組織本地高校和清華大學學子參觀長沙園區龍頭企業。作為全國高校學子長沙行的特色行程,為期5天的“打拼能出彩 生活能幸福”長沙體驗周同樣十分重視參與學子的專業對口、學校層次、學歷層次以及來長留長意向。

在山河智能的智慧工廠裡感受“無人黑科技”完成產品下線的智造魅力﹔在中聯智慧產業城內看一場疊放紅酒杯、走線穿針的挖掘機“雜技表演”﹔在湘江之濱、橘子洲頭領略山水洲城的人文風情……像這樣的特色“打卡”路線是長沙送給高校畢業生的“私人訂制”,“企業開放日”活動中,學生們從企業逛到工廠再到城市街巷,沉浸式“探企”,全景式“求職”,長沙有更適合畢業生體質的“City Walk”。

來自湖南大學的成志強是一個西北小伙,在長沙度過4年美好青春時光的他,已經對這座城市充滿了情愫,很早就萌生了要在長沙就業的打算。“在長沙讀書4年,這裡就像我的家一樣。生活壓力相對較小,房價低,生活成本相對較低。”對成志強來說,在長沙,有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的美好,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星城對像他一樣的應屆畢業生們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在7月的長沙體驗周活動中,他走進了專業對口的中偉新能源等企業交流,切身感受到了長沙新能源行業的澎湃動力和無限前景,成志強心裡懸著的石頭慢慢地放了下來,想著借此機會為留在長沙打好前站,先實習,再就業。

城市吸引人才的關鍵是給予夢想,而不僅僅給予優厚的待遇,讓人才對城市有歸屬感、認同感和自豪感。“合伙”是因為有共同的夢想,夢想一旦聯結,城市與人才必將休戚與共,結成命運共同體,共同奮斗、共同成長。因此,長沙市復合型年輕干部培訓班的47名年輕干部對口聯系100名學子,開啟“私教”式服務,助力青年學子“打卡長沙,打拼幸福”。

體驗周結束后,在復合班的推薦下,成志強已經成功地進入到了長沙先進儲能產業鏈的頭部企業德賽電池實習,他躊躇滿志,在行業的頭部企業學習歷練。他和女朋友現在都做好了定居長沙的准備,他很自信地說,工作三四年就能在長沙穩定下來,有車有房的夢想在北上廣太遙遠,而在長沙卻觸手可及。不再糾結事業和生活怎麼選,在長沙,一切都剛剛好。

除了城市的“主動邀約”,企業也由“線上等待”轉變為“線下奔赴”。畢業季的學生面臨著論文、求職雙重夾擊,赴外求職提高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為了更優質地服務高校畢業生,長沙市委組織部(人才辦)在全市遴選服務青年人才項目,指導支持長沙市人社局創新打造高校畢業生服務新模式——“校聘小屋”,集合了崗位需求發布、政策宣傳、職業指導服務、在線求職等多種功能,10個校聘小屋以巡回和共建的方式覆蓋在長56所高校,目前已進駐44所,讓高校畢業生搭上校門口的“就業職通車”。

把人才請進來的同時,長沙也曾多次奔赴千裡與人才相會。赴外省市重點城市開展重點企業專場招聘是長沙招才引才的一大特色。今年3、4月,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聚焦重點園區、產業鏈和企業的人才需求,攜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鏈企業,赴上海、大連重點高校開展專場引才活動,實現企業與高校畢業生的“精准對接”。比如今年3月在上海舉行的招聘會,邀請了400多名應屆畢業生參加,現場便有80多人簽約。

產業與青年人才的“雙向奔赴”

戀愛不是心血來潮,不只是一個開幕式,還要共處后面的日子。和諧的日子需要機制和法治保障,三分鐘的熱情隻不過是一場“閃戀”。

事實反復証明,一個城市能不能成為“人才收割機”,首要因素還是產業體系。產業容器足夠大,有足夠的就業創業機會,就能夠“茁壯成長”,就能夠聚集更多人才,並且“來了就不想走”。

產業是一座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近年來,長沙奮力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實施強省會戰略,精心培育22條產業鏈,工程機械、新材料、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七大千億產業集群持續壯大。

當下,長沙正全力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以產業聚產業,用人才興產業,長沙成為越來越多“行家裡手”大顯身手的夢想舞台。

城與人的同向奔赴,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在長沙筑夢、逐夢、圓夢,助力長沙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四年前,來自甘肅會寧的王淑禾如同所有風華正茂的青年一樣,懷揣著對大學美好的憧憬來到離家1000余公裡外的長沙,開始在這座城市書寫她的青春故事。

去年,王淑禾帶領“薪火芳華”創業項目一路“通關”,代表長沙獲得“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總決賽青年創意專項賽一等獎,被授予“全國優秀創業創新項目”。

“長沙這座城市的創業氛圍越來越好,非常包容、非常尊重青年人的夢想,非常重視青年人才。”作為湖南大學金融工程專業2023屆大學畢業生,王淑禾現任湖南禾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創業補貼、宣傳推廣、項目跟蹤服務......創業路上,王淑禾前進的每一步都得到了這座城市的助力和認可。

長沙,各路英才風雲際會,見証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企業家、青年人才的成長,這裡不僅有宜居的美好生活,更有宜業的創新熱土。在長沙,剛畢業的你,也可以是城市“C位”。

“研發+產業”構成了宜業的長沙,而其宜居的一面正在讓這座城市,成為更多年輕人的“傾心之地”。

去年長沙拿下兩個雙料第一——2022年長沙市常住人口增量達到18.13萬人,位居全國第一﹔2022年長沙經濟增長4.5%,增速在24 座萬億GDP城市中排名第一,兩個“高光時刻”足以証明長沙值得成為青年人才的第一選擇。

給青年人才“熱帶雨林”式創業創新生態

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治理與服務上,一座城市的溫度更體現在愛的細節裡。一座愛人才的城市,才能真正讓人才放心托付。

如今,低成本居住,成為一個年輕人留在大城市的核心訴求。博士畢業於中南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的梁昶,近期通過“長沙人才”APP提交了青年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申報資料。根據規定,他可獲得3萬元/人的青年人才租房和生活補貼,讓他的人生“下一站”住得更好。

青年創業者要和能承載自己夢想的城市談戀愛,從來到長沙到留在長沙,青年人們主動將夢想交付給這座愛才惜才的城市,長沙用真心真情,以慰青年的“赤子之心”。

近年來,長沙市堅持來真的、干實的,打造一個“場”,讓人才與長沙共成長,特別是堅持聚焦優秀青年人才這個“源頭活水”,推動人才政策大禮包在不斷攀高、擴面、提標、突破,先后出台鄉村人才8條、自貿區人才45條、人才政策“升級版45條”。

人才政策落地實施以來,發放國內高校畢業生租房和生活補貼12.73億元,發放“四青”人才獎勵補貼4200萬元,發放高校畢業生購房補貼5.18億元。指導實施青年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計劃,支持青年人才創業項目53個、創新項目20個,獎勵資金達1180萬元。

2022年全市各級財政安排就業資金3.29億元,支持實施社會保險補貼、就業見習補貼等政策。區縣(市)本級財政投入近1億資金鼓勵企業吸納就業。

現如今,青年人才從進企實習到就業入職,從創業培訓到創業扶持,從在長購房到子女入學,長沙“一條龍”全周期護航,真金白銀給年輕人的夢想“兜底”。

“長沙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長沙更有為”,正加速邁進青年發展型城市的長沙,成為越來越多青年人的第二故鄉。

從機制上來說,“合伙”就要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雙方為共同的利益謀發展同進退,共擔風險。合伙人之間,各自承擔各自的責任,創業者創新創造、開拓市場,而政府則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熱帶雨林”式創業創新生態。

長沙以大學生等群體為重點,大力開展創業培訓,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截至6月20日,全市創業培訓已補貼14588人次。落實創業扶持政策,評選2022年度創新創業帶動就業項目165個、初創企業經營場所租金補貼項目86個、一次性創業補貼項目183個,評定市級創業孵化基地95家,其中17家省級孵化基地,4家國家級孵化基地,高校類孵化基地19家,越來越多的青年大學生邁入創新創業主戰場。

煙火人間,熱辣之城,青春長沙,與你有約。也許擁擠的求職人潮讓你突然亂了陣腳,也許此刻你還在等待著HR的回音,也許此刻你已經手握心動的“offer”,也許你已經邁入夢想的職場,但無論你正處在人生的哪一程,長沙都願如長風,渡君千裡萬裡程。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長沙,一座年輕的城市,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向往之地。(余雅琴)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