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綠博會 | 看城市固廢如何變“綠色礦山”

新基源公司處理后的垃圾堆放。 蘇李攝
“一根扁擔,兩隻籮筐,串鄉走戶,收舊拾荒。”一句汨羅方言,道出當地多年循環經濟產業發展之路。
作為全國七大循環經濟示范園,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汨羅從“拾荒佬”起步,耕耘資源再生行業二十年,正在逐步成為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試驗田。
走進位於汨羅高新區的湖南省新基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基源公司”),打包成袋的PP材料顆粒仍保持著生產線上的溫度﹔工廠內舊衣物、舊玩具、廢舊包裝袋等廢舊物品,是企業挖掘的“綠色礦山”。
“我們在全國設立了30多個回收點,將工廠觸角直接延伸至產廢點。”新基源公司副總經理張園園介紹道,通過回收廢舊塑料,加工成再生塑料,目前年產值已達10萬噸。
新基源公司生產車間內的一條生產線路。 蘇李攝
自1987年汨羅撤縣建市以來,廢品回收作為第三產業納入縣域經濟發展重點,汨羅“拾荒佬”聲名鵲起。
2001年,汨羅在新市鎮建立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對附近回收站點和馬路市場劃行歸市、分類設區,結束廢品收購行業“有市無場”局面﹔
2003年,正式建立再生資源產業園,將過去的個體戶進行專業化、集群化、規模化管理﹔
2005年,汨羅工業園區成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之一
2010年,園區成為國家首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2012年,園區更名湖南汨羅循環經濟產業園區……
一磚一瓦間,荒野逐漸蝶變為工業新城。然而,“野蠻”生長后,生產過程的“二次污染”隨之而來。
新基源公司生產車間。 蘇李攝
如何抓住循環經濟產業機遇,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汨羅轉變思路,決定向“小散亂廢”問題“開刀”:關停624家小作坊,全部整合進入中塑高分子材料科技園,再生塑料產業形成部件回收—分揀—清洗—造粒—制品環保閉環,汨羅循環經濟邁入“3.0時代”。
據了解,目前園區擁有工業企業36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54家、高新技術企業75家。
“園區企業開始集約化發展,一家企業二次分揀出的‘廢品’也將成為園區其他企業回收的原材料。”汨羅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馮勇剛表示,希望通過構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經濟閉環,讓更多產品附加值留在汨羅。
目前,園區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率超90%,生活垃圾和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2020年,園區獲批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綠色崛起底氣十足。
從“拾荒者”開始,汨羅用一根扁擔、兩隻籮筐,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