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湖南省土壤修復與安全利用論壇在長沙舉行 專家學者為土壤修復與安全建言獻策

2023年08月01日08:58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近日,湖南省土壤修復余安全利用論壇在長沙舉行,旨在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淨土保衛戰,推動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湖南省土壤修復和安全利用工作。

據了解,該論壇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湖南省分會共同主辦,通過技術交流、案例分析、模式分享、裝備推介等方式,為土壤修復和安全利用梳理思路、總結經驗、提出解決方案,推動產業合作,推動綠色發展。

會議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克強、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書鵬共同主持。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郭承站,湖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姚斌,湖南省貿促會一級巡視員余炳銳等領導出席活動並致辭。

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玉,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張紅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吳龍華,中南大學教授吳川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出席並進行了主旨演講﹔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湖南省生態環境廳、湖南省貿促會、湖南省市(州)、縣(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等單位代表﹔行業領軍企業代表﹔相關社會組織、科研單位代表等近300人現場參會。

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高級工程師王玉在題為“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有效保障安全利用”主旨演講中指出,進入“十四五”以來,以“一規劃、一方案”(《“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2021-2025年)》)為抓手,深入推進淨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十四五”工作扎實起步並取得積極進展。但必須看到,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基礎薄弱的狀況沒有徹底扭轉,形勢依然嚴峻,到2035年實現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目標任務異常艱巨,需要我們一起付出更多努力。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員張紅振就“大型復雜污染場地面臨的挑戰對策”進行了主旨演講,介紹道大型復雜污染場地安全高效修復是生態環境建設急需探討和解決的關鍵問題,並從特征污染物特點、水文地質條件、修復環境效應等多個方面分析大型復雜污染場地修復面臨的挑戰,預測未來污染場地修復技術,並提出按照污染程度進行分區修復治理的對策。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吳龍華,在“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實踐與思考”主題演講中表示,土壤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環境。土壤污染物的種類繁多,隨著工業、城市污染的加劇和農用化學物質種類、數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污染程度在加劇,面積在逐年擴大。糧食安全不光是數量的安全,質量安全也不容忽視。農田土壤修復污染治理行業是農業、環保與民生領域交集形成的一個新賽道,隨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行業未來可期。修復好的農田能保障農作物產量和農產品質量,做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創造直接經濟效益,改善了“米袋子”、“菜籃子”的質量,保障公眾健康,促進社會和諧。

中南大學教授吳川就“微生物耦合的土壤重金屬穩定化修復”主題進行了建言獻策,微生物的聯合修復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重金屬污染土壤綠色可持續修復策略,對土壤重金屬穩定化修復效果的評價主要通過單一或連續化學提取的金屬形態分析,亟需基於多受體重金屬生物有效性和土壤功能恢復的系統性評價。

論壇上,湖南湘江新區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成一知、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區域技術經理丁浩然分別就“湘江歡樂城礦坑生態修復利用案例”、“老工業基地污染修復——清水塘技術模式探討”、“異位熱脫附技術修復工程案例”進行了經驗分享交流。

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本次論壇上專家學者、企業嘉賓為土壤修復與安全建言獻策,助力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防治土壤污染,守住受污染耕地、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底線,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供智力支撐。(王睿、高雄)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