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湖南新晃:“農文旅”融合,融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3年08月01日21:10 | 來源:紅網時刻
小字號

讓更多老百姓“端旅游碗、吃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

持續擦亮“新晃黃牛”的金字招牌,帶動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特色產業,讓傳統村落留住鄉親、傳承鄉風、記住鄉愁。

這是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7月8日在新晃侗族自治縣調研期間,針對新晃“農文旅”融合提出的期望。

一直以來,新晃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做強做足地方特色,努力推進“農文旅”融合,奮力描繪著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秀美新畫卷。

大有深意的調研地點

在新晃,毛偉明調研了三個地點,記者梳理發現,三個地點的選擇大有深意。

第一個地點是新晃縣波洲鎮的江口村。這是一個鄉村旅游幫扶重點村,也是其所在的波洲鎮鄉村旅游發展的龍頭村,致力通過打造湘黔邊界周末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做好農民群眾持續增收文章。走進村子,放眼望去,遠山疊翠、㵲水蜿蜒,干淨整潔、瓜果飄香的田園人家吸引著周邊游客紛至沓來。該村的桂花島和美鄉村整治示范點被評為懷化市的市級十大網紅打卡點,今年五一期間,桂花島接待游客近萬人。

第二個地點是新晃老蔡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一家集肉牛養殖、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圍繞著“新晃黃牛”這一金字招牌,近來,這家企業積極探索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通過合作社聯結帶動4830多名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子”,並在為“新晃黃牛”走向更加廣闊的市場持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個地點是位㵲水之畔的龍溪古鎮。這是一個明末清初起開始臨水架樓、開店興業並一直繁榮至今的古鎮,古鎮裡有留下了無數代人腳印的青石板路,有200余棟保留著歲月印跡的古建筑,還有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與時代風韻,是“文化+旅游”的一個典型。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新晃的產業,既包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自身的發展,也包括基於農業而興的第二、第三產業。當下的新晃,正在“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為此,當地不斷深入挖掘特色資源稟賦,採取“自主發展、委托分紅、合股聯營”等多種模式,做足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業、文化、旅游相互賦能,不斷開發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

發展各類產業,其目的有二,一是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多措並舉推動勞動力穩定就業,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二是為鄉村建設提供支撐,如瞄准“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學習運用好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庄規劃並加快實現全覆蓋,統籌引領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留住鄉風鄉韻鄉愁。

最終的目的,就是通過持續提升鄉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持續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實現鄉村塑形與鑄魂的並重。

“農文旅”融合在新晃

新晃總面積1508平方公裡,常住人口22萬,以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80%以上。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該縣城鎮化率為44.29%,是一個農業人口佔多數的縣。

與此同時,新晃縣還是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湘鄂渝黔革命老區,並且入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是著名的“中國湘西黃牛之鄉”和“黃精之鄉”,有著豐富且優質的農業資源。

比如,新晃黃牛肉、龍腦樟、侗藏紅米都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新晃黃精、五倍子蜂蜜入列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中國•新晃黃精國際城”黃精年交易量目前已經佔到全國的1/6,以黃牛為代表的特質農業和以黃精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

為促進黃精產業發展,新晃縣先后引進初(深)加工龍頭企業12家,實現年加工黃精鮮品3萬噸、黃精干貨6000噸,帶動就業萬余人。新晃黃牛的養殖、加工規模同樣相當可觀——目前,全縣擁有標准化黃牛規模養殖場190個,黃牛產業省級龍頭企業3家,黃牛肉及副產品年加工產能已達2萬噸,黃牛產業產值佔全縣農業總產值的近17%。“新晃黃牛”位列湖南首屆十大農業品牌。

這些,都為新晃“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推動勞動力穩定就業”提供了堅實的支撐,也為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及農業、文化、旅游的相互賦能,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在此過程中,很多村鎮也在努力挖掘當地資源特色,通過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豐富農耕體驗、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新業態,提升服務水平、促進農旅融合。

更有龍溪古鎮這樣的特色小鎮,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資源,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充分挖掘傳統文化和鄉風民俗,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特色產業,讓傳統村落留住鄉親、傳承鄉風、記住鄉愁。

這些,正在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飯,日子越過越紅火。

新晃的振興努力

為了推進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建設,為了推進鄉村的全面振興,新晃一直在努力。

比如,為推進產業發展,新晃縣先后出台了《新晃侗族自治縣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新晃侗族自治縣經濟發展顧問及產業發展顧問聘任實施細則》,構建起了“產業長+執行產業長+產業發展顧問+項目長”的產業發展工作機制。

在產業發展顧問的選聘上,新晃縣立足產業發展需要,放眼省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和行業領軍人物,經過部門申請、組織考察、縣委審批等程序進行選聘。去年以來,圍繞精細化工和新金屬材料、中藥材、特質農業、商貿物流、文教康養、金融服務業等重點產業,就有23名來自省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成為了新晃的產業發展顧問。

為了推進集體經濟、鄉村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今年2月,新晃縣委、縣政府印發了《新晃侗族自治縣鄉村振興集體經濟鄉村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擂台賽”工作方案》,拉開了常態化“一主兩輔”擂台賽的序幕。

“一主”,即是指“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兩輔”,則是指“強化鄉村治理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旨在將壯大村集體經濟放在更為突出的主導位置,用“產業興旺”保障“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逐步實現“五個振興”。

這是一場自我加壓的擂台賽,也是一場將鄉村振興工作推向更高階段的擂台賽。

努力當然不止於此。

比如,近年來,新晃縣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借助大數據科技手段,打造數字鄉村治理系統,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實現了鄉村善治從治理向“智”理的新飛躍。

比如,在侗族聚居的涼傘鎮巧建“積分制”,用“黨建+微網格+積分”的管理模式,成功破解了村規民約推行難的難題,讓農村基層治理由“村裡事”變成“家家事”。

再比如,通過“鄉村振興人才匯聚工程”等人才工程項目,大量鄉村振興亟需的專業人才被引進新晃﹔通過創建全省唯一的鄉村振興現代金融服務試點縣,新晃逐步建立了覆蓋經濟發展的全產業金融鏈條,人才與金融的支撐作用日益顯著。

持續的努力,造就了新晃“農文旅”融合上的不斷創新和實踐,也造就了今日新晃鄉村振興蒸蒸日上的嶄新局面。

也正是在無數新晃人的努力之下,一幅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秀美新畫卷,正在新晃大地上徐徐展開。(王石磊、彭鳳華、米婕僡)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