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化:自覺接受省委巡視監督 整治中小學食堂問題顯成效

排骨燉淮山、青椒炒肉、紅燒冬瓜……這是10月10日湖南安化縣梅城鎮東華完小學生們的午餐。與之前相比,學校食堂品種更豐富,味道更可口,孩子們吃得津津有味。這一明顯變化得益於安化縣自覺接受省委第五巡視組監督后開展的全縣中小學食堂問題專項整治行動。
“縣市區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的‘橋頭堡’,開展巡視是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推進監督整改治理有機貫通的重要舉措,是發現和推動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湖南省委第五巡視組進駐安化時,組長鐘再群在工作動員會上表示。
發現問題是巡視工作的生命線,巡視組進駐以后,聚焦民生和群眾期盼,就家長和學生們反映強烈的學校職工和學生不同餐、營養搭配不合理、保溫設備配備不齊全等問題向安化縣委提出立行立改要求。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既是基本的民生問題,也是重大的社會問題,孩子在校是否吃得飽、吃得好關系到千家萬戶,全縣上下要高度重視,履行好這份責任。”安化縣委書記石錄明在專題部署會上對做好學生餐巡視整改“后半篇文章”提出具體要求。
推動解決問題是巡視工作的落腳點,為明確食堂整改的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清單,建立工作台賬和銷號制度,省委第五巡視組多次調度提出意見要求,督促回應群眾訴求。
“改善學校食堂就餐條件,確保食堂飯菜質量和安全,保証食堂飯菜種類和價格平穩……”全縣中小學食堂問題整改專項組對食堂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摸排后形成了立行立改事項並對社會公布,6條整改措施具體明確,認真接受群眾監督。
針對發現的問題,由安化縣紀委監委與財政、市監和衛健等部門聯動形成8個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方式,深入全縣122所學校(含教學點)開展集中專項整改督查,通過“嵌入式”“跟蹤式”監督,重點聚焦學校食堂就餐條件、食品及原材料採購過程是否規范、學校教職工在食堂是否與學生同餐、是否存在飯菜質次價高、校內外食品經營是否規范、食堂賬目是否每月公示等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問題責任清單,明確整改期限,發出整改通報2期,並針對整改相對落后的4個鄉鎮學校食堂挂牌督辦到位。此外,明廚亮灶線上監控系統由專人開展常態化督查取得實效。
“我是膳食委員會成員,平時知道孩子吃些什麼,吃得怎麼樣,這樣讓人很放心。”安化縣東坪鎮完小一名家長李女士說道。食堂問題整改專項組督促全縣各中小學建立健全《學校食堂膳食委員會工作制度》《學校食堂配餐制度》《學校食堂伙食質量管理制度》等5項制度。組織家長、教師代表組成學校膳食委員會,全過程參與對食材供應渠道、飯菜質量的監督和評估。
此外,為規范校內外食品經營,共清退校內牛奶專櫃37個,關閉校園商店35家, 同時對學校周邊食品店和餐飲店實行台賬管理,由相關職能部門加強日常監管,杜絕商店經營假冒偽劣食品和過期食品。
“食堂牆面地面清潔,燈光明亮,沒有蚊虫,食堂還配備了碗筷消毒櫃、蒸櫃以及開水設備,我為孩子食堂的改變感到欣慰。”日前,家長代表黃女士來到東風幼稚園、城南完小和紫薇中學等學校,零距離參觀了校園食堂儲物間、備餐間、廚房、清洗間等各個區域,了解學校食堂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及食材加工流程,並與學生共同就餐后,露出了滿意的笑臉。食堂管理規范、干淨敞亮,用具擺放、食材歸納井然有序,其他參觀的家長們紛紛表示讓孩子們在這樣的食堂裡就餐很安心。(廖藝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