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結合文章 “世界銻都”擦亮鐵路沿線形象展示“新窗口”
冷水江市扎實推進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治理

冷水江市地處湖南省幾何中心、資水中游、滬昆鐵路中段,因境內富含銻礦,被稱為“世界銻都”。作為一座面積僅439平方公裡、人口32.7萬的小城,冷水江境內鐵路裡程達49.287公裡,其中普鐵15.4公裡、高鐵4.887公裡、鐵路專用線29公裡,縱橫交錯的鐵路網見証著這座湖南老牌礦業和工業城市的發展變遷、興衰沉浮。
自省委省政府部署鐵路沿線安全環境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以來,冷水江市市委、市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聞令而動,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安暢綠美”為標准,以“鐵路更安全、環境更美麗、群眾更滿意”為目標,做好結合文章,全力構建鐵路與沿線人居環境、自然山水、城鄉風情和諧共生的新局面,擦亮百年銻都形象展示“新窗口”。
結合涉鐵隱患清零,筑牢鐵路“安全高壓線”
今年以來,冷水江重拳整治鐵路沿線安全隱患,下大力氣實現“隱患清零”。堅持高位推動,成立由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鐵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協調小組,實行“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查”,市委、政府主要領導現場督辦,及時解決難點、堵點問題。完善路地“雙段長”工作機制,分管副市長親自擔任一級段長,在市交通運輸局挂牌設立雙段長制辦公室,建立重大風險和突發事件路地報警聯動機制,及時會商處置各類涉鐵重大安全隱患及突發事件。
截至目前,冷水江市投入3860余人次、130余萬元,消除安全隱患190余處、處理軟硬漂浮物500余處、清除菜地40多處、拆除違建10余處,鐵路沿線原未封閉的600余米柵欄全部封閉到位,率先完成鐵路部門交辦的88處和自行排查發現的100余處安全隱患整治工作,100%整改銷號,實現年內鐵路路外“零事故零死亡”,切實筑牢鐵路安全底線紅線。
結合人居環境治理,打造鐵路“美麗風景線”
冷水江市將鐵路安全環境綜合整治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鄉村振興、和美屋場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積極開展“立標打樣”綜合治理工作。
裕富家園是冷水江市群豐社區的一個移民安置小區,緊鄰滬昆鐵路線,距滬昆鐵路冷水江東站不足2公裡。作為進出冷水江的鐵路沿線“第一門戶”,曾經的裕富家園,臨鐵處雜草叢生、垃圾肆意堆放,人居環境和涉鐵形象是冷水江市委市政府始終牽挂的難題。
為擦亮冷水江形象展示“新窗口”,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整合各部門力量,努力“抓標杆、樹品牌”。協調市移民事務中心,投資300余萬元,在裕富家園建設“和美屋場”﹔協調廣鐵集團,投資20余萬元,在群豐路鐵路橋至資江大道鐵路橋之間的鐵路線兩側,安裝了1.5公裡防護欄﹔安排資金100余萬元,在滬昆鐵路K1301KM+400M至K1302KM+400M段沿線打造“銻都文化宣傳長廊”。“我們綜合採取彩繪、標語噴繪、社區人居環境整治等多種手段,在沿線打造展示銻都山水風情、推介特色農產品、宣傳特色旅游景點的形象窗口,為鐵路過往旅客帶來‘人在車中坐,如在畫中游’的愜意感受。”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蘇建橋表示。
整治后的滬昆鐵路K1301KM+400M至K1302KM+400M段,曾經雜草叢生的荒地搖身一變成為整潔的停車場,沿線柵欄全封閉,硬化后的邊坡成為五彩畫卷,裕福家園小區充滿了歡聲笑語,實現了鐵路與社區的和諧共生。據悉,該小區臨鐵處還將修建一條游步道,讓當地居民從鐵路安全環境綜合整治中,獲得更多的幸福感。
結合民生實事辦理,暢通鐵路“便民生命線”
滬昆鐵路橫貫冷水江市新城區,將冷水江東站北側的東站社區、金竹山電廠生活區、倆塘社區和南側的楓樹坳社區、群豐社區共2萬多居民分隔開,短短幾十米的直線距離,步行繞行卻要近1個小時,開車也需要20來分鐘。不少居民為圖方便,鋌而走險橫穿鐵路,造成了近10年來路內傷亡20余人。聯通冷水江東站兩側,是當地百姓的“急難愁盼”,是沿線2萬余居民30余年的夙願。
為此,冷水江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克服財政緊張等重重問題,將冷水江東站K1300KM+435M平改立工程列入民生實事項目,抓住鐵路安全環境整治契機,協調廣鐵集團,路地雙方分別投資1800萬元、1200萬元,實施“平改立”。改造採取下穿的形式,計劃建成高4.5米、寬8米的涵洞,設有車行道和人行道,一頭接354國道,一頭通過連接線聯通城區平安大道。
為不影響改造期間沿線老百姓正常生產生活,市交通運輸局還租賃了一台9座擺渡車,專門服務冷水江東站兩側居民出行。“擺渡車從早上6點至晚上10點運行,原則上半小時一趟,人坐滿了就直接發車,”市鐵路專線辦主任謝鬆濤介紹。
據悉,該鐵路平改立工程將於年底前實現行人通行,涵洞建成后,將極大便利當地居民生產生活,鐵路沿線居民通勤時間將至少節約20分鐘。
同時,該市還通過增設渡口渡船、開通公交專線等方式,消除了鐵路兩側百姓穿越渣洋鐵路橋等重大安全隱患,服務鐵路沿線居民便捷出行,切實提高沿線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袁東偉 蘇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