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第一,全國第四!雨花區投資潛力再攀新高

2023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榜單。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中國中小城市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國信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發布2023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榜單,長沙市雨花區位列第4名,與去年相比,排名前進4位,首次進入該榜單前五,三年時間持續爭先進位,穩居中西部城區第一,持續擦亮雨花區作為投資熱土的金字招牌。
據悉,中小城市指數研究院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榜單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人口和人力資源、交通區位、生態環境、行政效率等五大類指標。雨花區充分釋放資源優勢,不斷厚植創新創業的“陽光雨露”,作為長沙營商環境的標杆區,助力長沙在全國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榜單中躍居全國第六。
依托優勢、用好優勢
雨花區著力將資源稟賦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交通區位優勢讓雨花區的投資潛力更直觀。京廣、滬昆兩大動脈在位於雨花區的高鐵南站交匯,可直達全國24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今年旅客已近1億人次、居全國前列﹔貨物可以依托中歐班列從長沙直達歐洲,年開行量超1000列,常態化線路增至14條,居全國第一方陣,為快速匯集各類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
生態資源優勢是雨花區綠色發展的深厚底蘊。綠色是雨花區高質量發展的底色,179平方公裡綠心面積,佔據長株潭綠心的三分之一,這裡正打造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花博園、花卉苗木產業示范園等,開創了綠色“顏值”與金色“產值”共生共贏新局面﹔剛剛獲評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美麗河湖的圭塘河,實現了從“生態之河”到“經濟之河”的蝶變,成為全國中心城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的樣板,形成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城市內河經濟帶,走出了一條由生態治理轉變為生態資源、生態資產的新路子,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綠色動能。
立足產業、發展產業
雨花區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產業是雨花區的立區之本、強區之基、興區之源。雨花區始終把產業發展牢牢抓在手上,加快提升雨花區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競爭力、影響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雨花經開區是長沙市首個技工貿總收入破千億的省級園區,這裡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智能光學及裝備產業集群、具有全省引領力的智能生物醫療(醫藥)產業集群。今年1至9月,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5%、居全國前列。全國每15台新能源汽車,就有1台“雨花造”﹔每5個工業鏡頭中,有1個“雨花造”﹔每8台激光加工設備產品,就有1台“雨花造”﹔每20支紅外線體溫計,就有1支“雨花造”……
雨花區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雨花區牢牢把握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主攻方向,加快打造高鐵片區、自貿試驗區、園區三個載體,加快建設長沙瀏陽河數谷、中部工程設計創新智谷、油茶科創谷“三谷”﹔全力搶抓數字經濟發展風口機遇,加快鍛造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深化場景運用,聚焦制造業、建筑業、商貿業等發展推進“智賦萬企”行動,加快取得更大成效,1至9月份,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213.8億元、增長88.27%,居全省前列。
聚焦環境、優化環境
雨花區全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
雨花區聚焦“搶先機、拼經濟、保穩定、促發展”,以真誠的態度親商尊商、以法治的舉措安商護商、以貼心的服務助商富商,以“三長制”為總抓手,持續推行“三幫三促”,不遺余力提供最優的政策環境、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著力改善營商環境﹔全面推進招商引資“第一工程”,增設了北、上、廣、深、海南5個招商工作專班,成立雨花區樓宇招商服務中心,公布招商熱線,24小時服務企業來區投資興業。
深入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証照分離”改革,簡化審批,不斷降低、優化市場准入門檻,創新政務事項容缺辦理免跑腿信封寄遞服務,實行“365日全年無休”的政務審批服務機制﹔推出“一件事一次辦”“一網通辦、一次辦結”“水電氣網綜改革”等舉措,推出“早到辦(為早到企業提供服務)”“幫代辦(企業幫企業代辦)”等服務,設立“辦不成事”窗口,受理各種涉企“疑難雜症”,並限期解決﹔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休眠”制度,小微企業遇到困難可按“暫停鍵”進入“休眠”狀態,等“喘過氣”后整裝再營業。
健全完善包容審慎市場監管模式。對於市場主體輕微、一般違法行為,完善市場監管領域優化營商環境70條免罰清單、92條從輕處罰清單、26條減輕處罰清單﹔進一步推行輕微違法“首違不罰”,對主動糾正、消除不良影響的企業,不納入信用聯合懲戒范圍﹔規范涉企檢查,推進公平競爭審查,著力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努力營造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環境。前三季度,全區新增市場主體3.77萬戶,總量達27.78萬戶,居中西部第一。11月,湖南高橋大市場和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躋身中國商品市場綜合百強前十強。
以暖心政策和實際行動讓企業高居“C位”。出台《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扶植獎勵辦法》《關於促進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幫扶專班由2022年378個擴展至目前的1030個,表彰獎勵區域經濟做出貢獻企業5800萬元,兌現各項惠企資金64.83億元,總金額居全省首位。(熊其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