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寧鄉加快建設工業強市——集中精力“練內功”

丁怡婷 顏 珂 王雲娜 劉溫馨
2023年12月20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集中精力“練內功”(產經觀察·走產業重鎮 探實體經濟)

星邦智能生產的高空作業平台。

寧鄉市俯瞰。 以上圖片均為寧鄉市委宣傳部提供

過去5年,誕生5家年產值百億級企業,佔長沙市的1/4﹔

去年12月,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全國第四個同時擁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的縣級市﹔

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至23家。

這裡是地處中部地區的湖南長沙寧鄉市,曾經的農業大縣,如今的工業強市。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寧鄉如何進一步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工業企業表現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

緊跟技術變革趨勢,發展壯大新能源、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

配料、涂布、輥壓、疊片、裝配……走進位於寧鄉高新區的長沙弗迪電池工廠,一道道自動化工序過后,一片片長96厘米、厚1.35厘米的電池,像“刀片”一樣插入電池包,這就是業內有名的比亞迪“刀片電池”。

“刀片電池進行針刺實驗時,可以做到不發生冒煙、起火、爆炸等熱失控現象。”廠辦經理曹超初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增長,這座工廠4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平均每6秒就有一片電池下線。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高技術產業加速成長。寧鄉立足自身優勢,緊跟技術變革趨勢,確定產業發展重點。

“鋰離子電池前驅體材料最關鍵的競爭力在於研發方向和速度,等產品火爆時再更新迭代就來不及了。”湖南中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廖志說,近年來,企業及時跟蹤客戶的多樣化、定制化需求,每年推出約3000款新品,三元前驅體出貨量多年穩居全球第一。

擁有亞洲最大三元前驅體中試車間,給了中偉新能源足夠底氣:1.5萬噸年產能,每月可支持兩三百款新品同時測試,快速開發與量產能力有效提升。今年9月,中偉集團全球科創中心簽約落戶寧鄉經開區,未來有望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發試制、先期量產驗証基地。

距離中偉新能源10余公裡,另一條動力電池技術路線正同步“生長”——在湖南鈉邦新能源有限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經進入中試階段。

“相比鋰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能量密度較低,但在安全性、充電速度、耐低溫性能等方面優勢明顯,而且地球上鈉資源儲量豐富。”公司副總經理彭海燕說,隨著技術逐步成熟,鈉離子電池在大型工業儲能領域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中試成功后,明年有望啟動萬噸量產線建設。”

與新能源產業類似,生物醫藥產業同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市場空間巨大。

將藥瓶吹塑成型、灌裝液體、進行封口,僅需3秒,楚天科技生產的吹灌封(BFS)一體機便能在無菌條件下完成這一系列動作。

“過去,我國企業不具有生產能力,一台進口的BFS一體機,售價3000萬元左右,交貨需一年多時間。”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央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韜告訴記者,5年前,企業為了突破“卡脖子”技術,先后投資上億元,建立模具車間、引進尖端機床、開展專項攻堅,終於在2021年攻克了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國產裝備,“每台設備售價僅為進口產品的1/3到2/3,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每小時可生產超3萬支藥瓶。”

每分鐘轉速達4萬轉的超高速冷凍離心機、每天可檢測40萬支疫苗的預充式注射器機器人檢測系統、用於細胞培養的一次性生物反應器……楚天科技4萬平方米的中央車間裡,高端設備花樣繁多。“要麼唯一、要麼第一,我們將持續加大技術攻堅,努力實現全產業鏈核心部件的自主可控。”張韜說。

近年來,寧鄉前瞻性布局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先后集聚90多家鏈上企業,形成了醫療器械、美妝、生物醫藥等細分板塊﹔完善儲能材料產業鏈條,加快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等前端技術儲備,2022年先進儲能材料產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625億元,同比增長59%,明年有望過千億元。

積極應對需求放緩等挑戰,向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星邦智能的高空作業平台保障冬奧點火、三一起重機助力世界杯場館建設、斗禾智能電器的滅蚊器產品居某海外電商平台品類第一……面對市場需求不足壓力,不少寧鄉企業集中精力“練內功”,向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高端攀升。

有的做專做精,向細分領域要效益。

星邦智能國際智造城項目現場,一台四條“腿”張開、外形好似蜘蛛的機械產品吸引了記者注意。

原來,這款“蜘蛛車”是企業開發的新款高空作業平台。車身寬度僅為1米、自重較輕,四條“腿”可以根據作業環境靈活地擺動伸縮,很適合在國內老舊小區以及國外一些寬度窄、坡度大的街道使用。據介紹,單是這一款新品,今年銷售額就有望突破1億元。

“過去,項目施工大多使用腳手架。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上升、安全意識增強,很多項目傾向於用高空作業平台替代腳手架。”湖南星邦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良告訴記者,在當前工程機械行業整體較為低迷的情況下,高空作業平台市場卻逆勢增長,給專注這一領域的他們帶來契機,“近幾年,企業營收年均增長超過60%﹔截至今年11月,營收超25.84億元,同比增長約77.83%。”

萬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諧波減速機在回轉精度方面達到國際先進,解決了使用壽命、噪聲等關鍵技術問題﹔湖南精量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耐高溫耐腐蝕合金台車,填補了國內空白,全年產值預計增長15%以上……在寧鄉,2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身懷絕技、各顯其能,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有的定制生產,向海外市場要空間。

增加沙漠胎、火星滅火器等專屬配置,應用新一代散熱技術、提高散熱效率,對整機進行重防腐涂裝……針對中東等地區高溫高塵的環境,三一汽車起重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重起”)定制化生產的越野輪胎起重機,受到當地市場歡迎。

“對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全球市場都是大有可為的舞台。”三一重起黨委副書記郭永紅說,近年來公司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性價比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滿足海外客戶的本土化需求,收獲了更多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企業出口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70%,創歷史新高。

星邦智能產品遠銷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佔比達30%﹔楚天科技在印度、韓國、美國等13個國家設立銷售與服務中心……越來越多寧鄉企業乘風出海,加快國際化布局。

有的轉型升級,向降本增效要動能。

“物料空中走”。在長沙格力暖通制冷設備有限公司注塑車間,生產原料通過空中管道精准分配送入機器,輸送小車和傳送帶相互配合,將生產好的零件產品運輸到指定位置。整個車間機器近60台,工作人員隻需4名。

長沙格力生產計劃部部長田偉介紹,這種立體智能物流配送系統的配送量佔到廠區整體配送量的七成左右,“相比人工操作,生產效率提高約32%,每年節約成本370多萬元。”

生產更智能,產品也更高端。今年,長沙格力自主研發的直流變頻高溫熱泵離心式冷水機組收獲不少訂單。“產品採用葉輪獨特設計、運行四級壓縮、控制雙級變頻寬幅調節等技術,具備高性能、低能耗等優勢,已經廣泛運用在油田工業制熱領域。”長沙格力中央空調廠廠長王俊說,今年,該產品銷量同比增長40%。

瞄准產業大勢,發力智能制造。10年來,寧鄉市財政累計安排智能技改資金超3億元,支持近500家企業購置4800多台(套)裝備,有力提升了企業智能制造能力。

政府部門發揮主觀能動性,以營商環境“軟實力”筑牢發展“硬支撐”

星邦智能與長恆智能,兩家企業相距僅兩公裡。過去,互不相識、“各自為戰”,如今,精密合作、互利共贏。轉變,來自政府部門推動的一次“牽手”。

2021年10月,星邦智能拿到一筆8000萬元的訂單,卻為上游原材料供應發起了愁。“當時,光是液壓油缸及擺動液壓馬達的原材料缺口,就達800噸左右,我們趕緊向政府部門求助,希望尋找本地配套。”劉國良說。

圍繞星邦智能的需求,對照全市重點產業鏈圖解,寧鄉市工信部門走進園區,一家家詢問對接,摸排潛在的合作伙伴。在政府部門協助下,星邦智能與長恆智能不久便敲定了液壓油缸及擺動液壓馬達的訂單。“過去上游配套企業離得太遠,影響了物流成本和供貨周期。政府‘牽線’實現本地配套,接單底氣更足了。”劉國良說。

一次“牽手”,促成一座“橋梁”:去年7月,寧鄉市成立產銷對接服務中心,為全市170余家企業牽線搭橋,實現鏈上企業有效供需對接,助力企業拿訂單、提產能,廣受企業歡迎。

“拼不了區位拼服務,拼不了政策拼環境,拼不了資源拼生態。”在寧鄉市市長黃滔看來,寧鄉沒有先天區位優勢,產業基礎也不如沿海發達地區雄厚,“我們更要大力引進和培育優質企業,讓企業有更多營商環境優化的獲得感。”

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隊“推銷”,助力當地企業拿下長沙黃花機場訂單﹔調集專班協同發力,政務大廳出入境窗口加班加點,助力企業辦事人員緊急辦理出境証照﹔發布人才政策“三十條”,給予個稅獎補、購房補貼,提供子女就學服務、醫療服務等,讓更多人才在寧鄉安居樂業……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政府部門的優質高效服務贏得了企業認可:今年以來,寧鄉市新引進產業項目超170個,合同引資超過500億元。如今,儲能材料、工程機械、智能家電與智能硬件、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生命科學5條重點產業鏈(群)正在寧鄉加快發展壯大。

“我們將繼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供應鏈深度融合,著力提升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企業經營投資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以營商環境‘軟實力’筑牢發展‘硬支撐’,全面推進寧鄉經濟高質量發展。”寧鄉市委書記張作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0日 第 17 版)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