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市州縣域

聚力研發 星沙成勢

長沙縣依托“1+3”區域創新格局 全力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集聚區

2023年12月22日15:34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鬆雅湖未來科技城規劃圖。鬆雅新城供圖
鬆雅湖未來科技城規劃圖。鬆雅新城供圖

科技關乎發展,創新決勝未來。如今的長沙縣,正錨定目標,依托以鬆雅湖未來科技城為創新核心區,經開區、自貿臨空區、自貿會展區為科創產業承載區的“1+3”區域創新格局,聚力研發。

今年6月,在2023互聯網岳麓峰會上提出將長沙打造成為全球研發中心城市的重大戰略部署。8月29日至30日,湖南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明確將“建設長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列為“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標志性工程之一。

目標在前,使命催征,唯有篤行實干。長沙縣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注重特色、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不斷筑牢創新主體、創新平台、創新人才、創新載體支撐,以奮進之姿為長沙打造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彰顯星沙擔當、貢獻星沙力量。

如今,已位居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五,正式入列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的長沙縣,正錨定目標,依托以鬆雅湖未來科技城為創新核心區,經開區、自貿臨空區、自貿會展區為科創產業承載區的“1+3”區域創新格局,聚力研發,勢頭正好。

科創平台動能強勁

去年8月,瞅准保稅研發這一優勢,北京吉因加科技有限公司保稅研發中心落地長沙自貿臨空區。

作為精准醫療大背景下誕生的創新型高科技醫藥企業,目前,該公司已在全國多地建立醫學檢驗實驗室、醫療器械制造基地、基因研究院等實體機構,業務范圍涵蓋腫瘤全病程精准檢測、病原微生物精准檢測、藥物研發全周期檢測服務等醫學、科技、健康三大方向。入園后,憑借免、保、退的綜合保稅區優惠政策,可大大降低企業研發成本,縮短通關時間。

“保稅研發是一個新的業態,也更像是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后的一個重要功能,相較於普通研發更省錢、省時、省力。”長沙自貿臨空區綜保事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假若一家企業沒有在保稅區內,如果需要進口一批研發原材料,首先要繳納一筆10%的關稅,然后根據進口材料的具體情況,繳納13%-15%的進項增值稅。而這家企業若在保稅區內,這筆稅費將全部減免。

綜合保稅區是自貿試驗區“皇冠上的明珠”,也是長沙縣謀劃的高能級科技創新產業承載區之一。今年以來,長沙縣發揮空間布局交疊、創新資源交匯、政策措施互補優勢,打造了鬆雅湖未來科技城、三一科學城、國際會展“科創灣”、黃花保稅研發基地四大戰略平台,依托不同平台功能優勢,實現創新資源整合、創新主體培育。

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將為長沙縣搶佔科技制高點、催生高新技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關鍵支撐和發展動能。在打好科技創新攻堅仗過程中,長沙縣不斷加大科創平台建設力度,吸引科技人才加快聚集,為加快提升全縣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要素保障。

當前,全縣市級以上創新平台達到368家。星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中國信通院中南研究院、上海技術交易所中南中心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正加快建設﹔以鬆雅湖未來科技城為創新核心區,長沙經開區、自貿臨空區、自貿會展區為科創產業承載區的“1+3”區域創新格局已經形成。

企業研發枝繁葉茂

位於㮾梨街道黃興大道與紅樹坡路交會處,湖南麥格米特電氣技術有限公司新建的全球研發中心大樓目前已經建設完成,計劃今年底前完成搬遷進駐,打造成集企業辦公、研發中試、技術孵化、生產服務於一體的產業園。

麥格米特是國內知名的智能家電電控產品、電源產品、新能源及軌道交通部件、工業自動化、智能裝備、精密連接領域供應商,也是國家第一批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証書的企業。企業研發中心建成后,將成為中南地區最完備的電力電子研發測試平台與全國最大的微波與射頻應用研究中心,將在電力電子部件系統的軟件開發與測試方面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打造成行業科技創新高地示范項目。

企業,一直是長沙縣科技創新鏈條中最為關鍵、最為活躍的基礎支撐,也是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最大底氣和優勢所在。麥格米特全球研發中心落地星沙,正是長沙縣、長沙經開區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生動寫照。

作為全省全市先進制造業的主陣地、主戰場,長沙縣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緊扣六大千億產業集群發展,發揮園區科技創新主陣地作用,形成“產業+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格局,著力打造全球高端裝備制造業基地、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

通過大力實施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和“單獨小隱”企業培育等工程,全方位、全鏈條、定制化企業培育服務機制在這片沃土上已全面建立。如今,越來越多極具競爭力“星沙智造”產品揚帆出海,在國際市場中開疆拓土:三一汽車、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7家企業的9項產品榮獲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三一重卡成功入圍“2023全球獨角獸榜”﹔三一集團、山河智能、藍思科技(長沙)、博世汽車、鐵建重工、長城信息等6家企業評為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鐵建重工榮獲中國工業大獎﹔縣區3家企業獲得3項國家級科技獎,20家企業獲得26項省級科技獎……

數據顯示,2023年,長沙縣高新技術企業達1267家,同比增長22%﹔登記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1233家,同比增長32%。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助力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星沙無論在區位優勢、產業基礎,還是在科技創新平台、高層次人才、創新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可以說是“有條件、有實力、有潛力”。

堅持創新發展與產業結構深度融合,強化項目招引促進保稅研發,優化政策生態培育企業科創基因,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培育創新“新引擎”……這一系列措施,都是今年以來長沙縣持續發力搶佔科創發展制高點的關鍵部署。

長沙縣瞄准產業、技術、人才、平台四個制高點,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集聚區,第一時間出台《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集聚區 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三年行動計劃》《全力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集聚區 聚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2023年實施方案》,制定清晰明確工作目標、推進路徑、重點任務。

政策供給力,是一個區域能夠持續保持創新活力的關鍵。圍繞“率先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核心目標,長沙縣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六大攻堅行動”,打出了一系列支持創新攻關的“組合拳”:近年來,先后出台《長沙縣人民政府關於振興長沙縣工業實體經濟的實施意見》《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關於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基地的實施辦法》《長沙縣鼓勵企業科技創新獎補辦法》等政策,形成覆蓋企業創新、平台建設、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等創新全鏈條的政策“雨林”,賦能發展。

通過出台系列政策,引導各類資源向科技、人才等核心領域傾斜,是星沙應對新需求、服務“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建設的有力舉措。去年,星沙頒布人才新政,聚焦數字產業、高端裝備、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重點產業,計劃5年花15億“求才”。同時,啟用“揭榜挂帥”機制,出台了縣區“1+1+N”人才政策和23個配套實施辦法(細則),構建起全生命周期創新生態。“5年15億”“1+1+N”“23個辦法”,星沙穩發展促創新的政策一撥接著一撥,打造出“低成本創業之城”。

隨著科技創新政策不斷完善,“磁力”效應凸顯。全社會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優化,創新創業活力充分迸發:鬆雅湖畔,大院大所分批進駐,正帶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產業創新平台、國家級產業研究中心落戶,鬆雅湖智算中心、海創中心即將成為產業科創的策源地﹔經開區裡,連續3年發布14大類場景化榜單,累計培育14個揭榜項目,促進5G、AI、區塊鏈等新技術在園區快速落地應用。長沙干細胞與再生醫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建設項目成功納入2023年市重大科技創新標志性項目。(楊源)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