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千錘百煉 鑄就匠心

2023年12月24日09: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杜婕在檢測電機轉軸尺寸。

  夏偉雄攝

  郭凱在安裝調整裝載機的攝像頭。

  王延軍攝

  未曉朋(右)向同事講解焊接技術。

  受訪者供圖

  勞動創造價值,技能點亮人生。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從川流不息的港口碼頭到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從機器轟鳴的工廠車間到集智攻關的創新一線……各行各業的技術工人用奮斗成就夢想,辛勤付出、開拓進取,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績。近日,記者採訪了3名優秀的青年技術工人,他們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精益求精、勇於創新的勞動者樂章。

  ——編 者

  郭凱:

  “在毫厘之間下足功夫”

  晨光熹微,海風陣陣。一大早,郭凱就早早來到青島港碼頭,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85后郭凱,是山東港口青島港前港分公司流機隊隊長助理。他所在的流機隊,主要負責鐵礦石等大宗干散貨卸船作業中的清艙工作。在礦石卸船作業中,駕駛裝載機清理船艙邊角貨物是一項技術活,裝載機司機操作技術越高超,需要人工清理的活越少,卸船效率就越高。在流機隊,提起郭凱的裝載機駕駛技術,同事們無不豎起大拇指——凡是郭凱清過的艙,很少留余料,既可以節約大量人力,也能大大縮短船舶在港停留時間。

  高效率的背后,凝聚著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持續付出。“在毫厘之間下足功夫,才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為港口裝卸作業提質增效。”郭凱說。在駕駛裝載機時,坐在駕駛室裡,人的視線容易被鏟斗擋住,鏟斗與艙壁之間的距離隻能靠手感和經驗來判斷。離得太遠,就刮不干淨艙內的礦石﹔離得太近,又容易剮蹭艙壁。為了實現“人車合一”的效果,郭凱專門設計了駕駛裝載機對著氣球穿螺絲帽的高難度動作,每天練到手腕酸脹才肯罷休。經過長時間的訓練,郭凱已經可以將鏟斗和艙壁的距離控制在毫米級,他總結的裝載機清艙“柔性操作法”也在青島港獲得推廣。

  今年4月,一艘裝載了鐵礦石的貨船抵達青島港。當時正趕上下雨,鐵礦石被雨水浸濕后粘連度大大增加,裝載機輪胎也頻繁打滑,給清艙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流機隊的同事們輪番上陣,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仍然很難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任務。緊急關頭,隊長想到了郭凱。接到電話,郭凱二話不說就趕到了現場,在綜合分析船艙排水、貨物特點、流程銜接等方面情況后,對作業方案作出了針對性調整。

  前進、取料、倒退、轉彎、堆料……郭凱和同事們全神貫注、鼓足干勁,一台台裝載機高效運轉,各個環節銜接順暢、配合密切。最終,大家比計劃時間提前1小時完成了任務。

  近年來,隨著智慧綠色港口建設的推進,郭凱深刻感受到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重要性。“傳統的清艙作業需要深入艙內,作業存在風險,且持續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我一直在琢磨,能不能隻讓機械進艙,通過遠程控制完成作業。”郭凱說。為了解決無人清艙裝載機數據的穩定性問題,他白天下至深達20米的船艙,採集大量關鍵數據,晚上與團隊成員進行匯總分析,在裝載機攻關調試階段,郭凱在現場堅守了3個月,幾乎每天都干到深夜才回家,仔細分析每一處可能存在的異常和缺陷。經過不懈努力,郭凱和同事成功實現了裝載機的遠程控制清艙作業。此后,他和團隊同事又相繼完成了清掃車、挖掘機的自動化改造,為干散貨智慧綠色碼頭九大機種自動化改造順利投產裝上“智慧芯”。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青年崗位能手……這些年,郭凱獲得了很多榮譽。“我相信勤能補拙、熟能生巧,不論做什麼工作,隻要堅持付出,總有一天能夠做好。”郭凱說,“這些年,我能深切感受到技能人才發展的路徑更加寬廣,我們青年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越來越強,也更有干勁了。我將繼續立足崗位鑽研技能、精益求精,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

  未曉朋:

  “把焊接技藝傳承下去”

  眼神很堅定、手心有老繭,這是未曉朋給人留下的突出印象。1987年出生的未曉朋是中國核工業二三建設有限公司連雲港項目部焊接負責人,已經在焊接領域耕耘了近20年。“一道道的焊縫,就是見証我成長的印記。”未曉朋說。

  在參與核電項目建設之初,未曉朋為了更好地掌握焊接技術,幾乎每天都泡在焊工培訓中心,翻閱焊接書籍,抓緊時間操練。由於長時間被弧光照射,他臉上的皮膚被弧光炙烤得開始脫落,眼睛一到夜晚就控制不住地流淚。“但我覺得隻要能練好技術,這些付出我都心甘情願。”未曉朋說。

  “慢一些,認真一些,就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在遇到焊接難題的時候,未曉朋總會耐住性子,不厭其煩地琢磨方法、反復實踐。“雖然過程很煎熬,但心裡總有那麼一股支撐自己‘一定要焊好’的勁頭。”在跟自己較勁的過程中,未曉朋不僅熟練掌握了手工電弧焊、鎢極氬弧焊等焊接方法,還練就了特殊位置焊接和異種鋼焊接等“焊接絕活”。

  核電站運行期間,高輻射、高流速、高溫、高壓的介質日夜不息地從主管道中流過,主管道也因此常被業內人士稱為連接核電站“心臟”的“主動脈”。由於主管道連接了許多重要的設備,在管道內部施工時操作空間小,焊接工藝標准非常高,難度極大。

  回想起參與田灣核電工程主管道焊接施工的經歷,未曉朋記憶猶新。為了保証焊接質量,解決該主管道難焊接、易返修的問題,未曉朋反復練習,熟悉焊材性能,摸索出一套實用的焊接方法。在進入主管道內部施工時,由於需要採取蜷縮姿勢焊接,再加上焊花帶來的高溫炙烤,身材高大的未曉朋常常汗如雨下。“但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亂動,一旦動作變形可就前功盡棄。”未曉朋說,在完成焊接工作、將工號刻在主管道上的那一刻,所有的疲勞和緊張都消失了,“刻上自己的工號,就把自己和主管道緊緊地聯系在了一塊。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責任。”

  在長期的實踐探索中,未曉朋還搞起了發明創新。他發明的“小管組對器”,讓待焊接管道的對口被固定起來,無需多次調整﹔實踐並推廣的“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法”,讓工作效率提高近3倍﹔他不斷創新焊接技術並進行應用推廣,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進一步提高了焊接作業的效率、質量和穩定性。

  這些年來,未曉朋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他在帶團隊、教徒弟方面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學技術不要怕苦怕累,一定要腳踏實地,要敢於去挑戰困難。”未曉朋在培養焊接技能人才時,不僅把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傾囊相授,而且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讓大家能夠學到真本領,快速成長。截至目前,未曉朋已培養出成熟的焊接技能人才200多人。“我要把焊接技藝傳承下去,把心中對於安全的敬畏和承諾傳遞下去,培育出更多青年焊接技能人才。”未曉朋說。

  杜婕:

  “技能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

  靈活的手指在數控車床的按鈕上快速跳動,一番讓人眼花繚亂的操作后,杜婕按下啟動鍵,車床開始了加工。今年35歲的杜婕是中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牽引電機車間轉軸班數控車工,也是公司的資深技能專家。

  杜婕大專畢業后就進入了車間工作,一開始被安排在普通磨床崗位。出於對數控車床的興趣,她下了班就去觀察車工師傅如何操作。沒過多久,杜婕就被調到了數控車床崗位,開啟了她在數控加工領域的工作生涯。

  “師傅常對我們說,一絲之差,優劣分家。”回憶起成長之路,杜婕特別感激師傅文照輝的指導幫助。文照輝是全國技術能手,也是公司內有名的技術骨干,對工作的要求非常高。杜婕仔細記下師傅的一個個操作步驟,抓住各種機會進行實踐練習,下了班還不忘扎在書堆裡學習理論知識,日積月累打下了堅實的技能基礎。

  “數控操作是個技術活、細致活。我們生產的電機轉軸,關系到列車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絲毫的偏差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缺陷。”在對卓越品質的極致追求下,杜婕養成了有條理、能吃苦、耐得煩的工作習慣。一次,在加工動車組電機轉軸中心孔時,轉軸發生毫無規律的軸向位移,位移量最高達到了0.5毫米,而轉軸平面度的設計要求僅為0.01毫米,位移量遠遠超出了規定范圍。正當同事們有些不知所措時,杜婕站了出來。她利用所學知識和實踐經驗,一步一步開展分析與排查,終於找到了症結點,成功解決了這一問題。

  因為工作細致認真、技能水平高超,杜婕近年來參與到越來越多新產品試制項目之中。2021年,雅萬高鐵動車組電機項目進入試制生產階段,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公司的整體制造能力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牽引電機轉軸的加工中,面對標准極高的設計指標與精度要求,班組一些同事出現了畏難情緒。杜婕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一方面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給大家鼓勁打氣,講述未來市場的需求和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她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制定合理的工藝路徑,並針對加工設備的性能編制數控程序,反復進行加工試切與試驗,最終成功通過該產品的首件評審,從而為后續的批量生產鋪平了道路。

  近年來,杜婕一直專注於用匠心打造精品,參與了CR450高速動車組牽引電機、雅萬高鐵動車組牽引電機、“復興號”中國標准動車組牽引電機等重大項目技術攻關,有效保障項目產品成功試制和批量交付。杜婕說:“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產業工人,我們不僅要有絕技絕活,還要學習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持續進行技術提升。”

  “技能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我期待有越來越多優秀的青年技能人才加入產業工人隊伍,在生產一線努力拼搏、成長成才、展示風採。”杜婕告訴記者,她還擔任了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特聘講師,參加校企合作的各類教學活動,努力把自己的工作經驗、知識分享給更多年輕人,“我要不斷學習總結提升技能,為培養更多高素質專業化技能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