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社會

湖南:稻花“湘”裡說豐年

2023年12月28日21:2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這裡是希望的田野,多項雜交水稻科研成果在此問世,一片片試驗田裡“長”出了中國糧食。這裡有夢想的芬芳,半個世紀的禾下追夢“稻”路,讓一株株稻穗充實了大國糧倉。這裡是湖南,洞庭湖流域的“魚米之鄉”,“種”下了袁隆平院士一生質朴的理想。

作為全國重要的稻米生產基地、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湖南常年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產量穩定在600億斤左右。瀟湘大地,“高產、更高產”的“禾下乘涼夢”正逐步變為現實。作為國有大行,農業銀行切實扛起責任擔當,為牢牢端穩中國飯碗貢獻金融力量。

一粒種的十年攻關

湖南是雜交水稻的制種大省,水稻種植面積常年居全國前列,是重要的大米生產基地。但在十年前,一場“鎘大米”危機曾席卷湖南,許多米廠停工停產,不少農民茫然無措,“毒大米”之憂懸在人們心頭。

在南方稻區,部分稻田鎘含量超標,而水稻天生喜鎘,通過根系將鎘吸收再轉運到籽粒裡,形成鎘大米,長期食用危害身體健康。因此,鎘超標不僅是南方水稻發展的一個難題,也是影響我國糧食安全的一個重大問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們堅信,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靠種子。”傍晚時分,剛下田歸來的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隆平高科”)副總裁楊遠柱。

“育種必須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人民健康為首要目標,既要讓老百姓吃得飽,還要吃得健康。”楊遠柱表示,從2014年開始,隆平高科開展低鎘水稻品種的培育攻關,經過近十年反復試驗,讓低鎘品種“臻兩優8612”從實驗室走到了田間地頭,也成為全球第一個真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低鎘雜交水稻品種。

“我們農民是最大受益人。”湖南益陽赫山區的種糧大戶簡麗蓉介紹,她流轉了300多畝耕地,因鎘含量較高,產出的稻谷品質不高,辛苦忙碌一年卻掙不到錢。“現在有了低鎘品種,產量和收益都比以前高,大米安全口感又好。”簡麗蓉說。

怎樣才算一顆高質量的種子?楊遠柱的定義是:綠色安全、優質高效、廣適高產。“農民買種子就是買一年的希望,必須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但育種是一個大浪淘沙、沙裡淘金的過程,一個新品種從培育到推廣需要10年以上。對種企而言,研發培育新品種,不僅考驗科研水平,也考驗資金實力。

“我們的研發投入常年平均佔比在10%以上,資金壓力確實比較大,同時也面臨季節性資金缺口。”隆平高科財務中心負責人宋競新說道。針對隆平高科種業龍頭企業上下游客戶,農行湖南分行推出“訂單e貸”,為企業下游經銷商整體授信5億元,實現線上申請線上放款,緩解了企業的資金難題,讓企業能夠放開手腳研發良種。

湖南種業科研優勢明顯:有8位農業院士,在各省市中排名第二﹔有隆平高科等一批規模種業企業,產業基礎雄厚﹔創建國家級制種大縣8個,其中水稻制種大縣6個,年產雜交稻種子8000萬公斤左右……立足優勢,湖南正推進種業創新高地建設,全力打好種業翻身仗。

農行湖南分行創新推出“智慧糧倉·湘”等產品,強化種業金融服務。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種業重點領域貸款余額22.12億元,較上年淨增8.1億元。

高標准農田“奪高產”

壓彎的稻杆、飽滿的稻穗,滿載著豐收的果實。深秋時節,在產糧大縣湖南益陽赫山區的高標准農田示范區內,記者看到成片平整的農田一望無際,寬闊的水泥路四通八達,硬化的溝渠縱橫交錯,條條機耕路蔓延至田間地頭……

民以食為天,食以土為本。作為典型的丘陵山區省份,湖南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糧食產能和經濟效益?答案是“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建設高標准農田就是實現“藏糧於地”的重要手段,也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平整土地、開挖管道、建設蓄水池……建設高標准農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據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以中央及省級補助1600元/畝標准進行高標准農田建設,但根據實際情況,建設高標准農田畝均投資在3000元以上。針對這一資金缺口,湖南下發文件,明確通過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多種形式,支持市場主體利用自有資金或獲得金融支持的方式,增加高標准農田建設投入。

“湖南分行積極與省農業農村廳對接,創新推出‘流轉+建設+流轉’‘流轉+建設+自營’‘高標+’等多種融資模式,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湖南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11月末,該行已審批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19個,累計投放貸款25.77億元,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面積107萬畝。

讓“小田”變“大田”,讓“望天田”變“高產田”,不僅要解決高標准農田建設的資金難題,還要破解農村土地碎片化嚴重的問題。在赫山區,筆者看到了“解題思路”。

“2021年9月,赫山區試行農村土地數字化改革——區裡成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負責包括土地經營權在內的多項村集體所有資產流轉交易。”赫山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彭玲表示,轄區內村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本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村裡把這些土地集中起來上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該中心進行數字化登記后再將土地整合,通過網絡平台發布,並競價拍賣經營權。“這很受種糧大戶歡迎,今年一位來自江蘇的種糧大戶就通過這種方式流轉了3000多畝農田。”彭玲透露。

劉杰軍是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過去,他流轉的土地這裡一塊、那裡一丘(約十畝),被分成很多片,給他帶來很多不便。比如施肥打藥,因為田塊面積小,用無人機容易將化肥農藥誤洒到別人田裡,隻能用人工方法,成本高、效率低﹔再比如被其他村民的田包圍的“孤島田”裡,水稻品種隻能和周圍田塊一樣,否則會因為田間管理進度不同影響別人。這兩年,通過赫山區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劉杰軍陸續拍得4000多畝耕地經營權。“不用再去一家一戶跟村民簽流轉合同,土地連片也節省不少成本。”劉杰軍說,有農行做堅實后盾,他打算再增加流轉面積。

平整田疇起糧倉,沃野歡聲織錦繡。“通過小改大、彎改直、瘦改肥,低效農田變高產農田,讓有限的土地資源效益最大化,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介紹。

農機裝備“加馬力”

湖南婁底雙峰縣是傳統農業大縣,農機產業是傳統特色產業,被稱為“中國農業機械之鄉”。在雙峰縣啟富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見到了歐陽威海。他個子不高,皮膚黝黑,7年前棄商回鄉。

“在外辦廠雖然收入可觀,但顧不上家。這些年國家出台很多農業政策,支持力度很大,我想回鄉試試。”歐陽威海說,種田要種出名堂,就不能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得換個種法。

剛開始,他發現當地種糧機械化程度不高,收割機數量少,且沒有烘干機,家家戶戶在院子裡或馬路邊晾晒濕稻谷,費時費力還有風險。思考一番后,他決定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農機服務。

定下目標,說干就干。他拿出100多萬元積蓄,購買了旋耕機、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等農機設備。“從2月底翻耕農田,3月份集中育苗,到4月份移栽下田,再到7月上旬和10月中旬早、晚稻分別收割入庫,機育、機耕、機收、機烘等,全程都可機械化。”歐陽威海表示,購買農機能享受國家、省、市、縣四級補貼,補貼力度超過一半。“農行有專門的貸款產品,去年我就是用農行的150萬元貸款購置了烘干機和插秧機。”經過幾年發展,如今合作社有各類農機近300套,農機作業服務不僅覆蓋附近20個村鎮,還輻射到周邊市區。

買得起,還要用得好。每到耕種時節,農機手都是“香餑餑”。歐陽威海說,這些年縣裡經常舉辦農機操作的培訓班和比賽,他都積極報名參加。“去年我參加插秧機比賽得了二等獎,今年我有信心拿到一等獎。”

農業機械化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抓手和基礎支撐。我國丘陵山區耕地面積達6億多畝,佔耕地總面積的三成左右。受地形條件等因素影響,丘陵山區目前仍然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薄弱區域。

“傳統的大型農機在我們這裡‘水土不服’。”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王建旦說,公司立足丘陵山區特點與農民生產生活實際,研發耐用可靠的小農機。“比如這個採用履帶式設計的旋耕機更加輕便靈活,機身不易陷入稀泥,也不會對土質造成傷害。”在公司產品展示館,大到近10米高的循環谷物干燥機,小到可以在蔬菜大棚裡進出自如的小型旋耕機,各類農機一應俱全。

近年來,湖南從立項、購機補貼等方面大力扶持,發展適合丘陵山區的中小型農機。截至去年,全省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

針對農機客戶需求,農行湖南分行加大支持力度,先后對農友集團等3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提供授信支持,累計投放貸款2億余元﹔創新推出“惠農e貸”“農機貼息貸”等產品,累計為上千戶農機生產經營者提供信貸支持。

從中原大地到洞庭湖畔,從肥沃黑土地到貧瘠鹽鹼地,廣袤田疇孕育著澎湃動能。農業銀行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以金融之力守護“大國糧倉”,增添讓“中國碗”裝滿“中國糧”的強大底氣。(夏慧)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