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文旅

長沙縣江背鎮:文旅融合繪新景 且以詩意共遠方

2024年01月16日16:06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印山村天璽湖。江背鎮供圖
印山村天璽湖。江背鎮供圖

冬日印山村,暖陽高照。沿著天璽湖路,整齊有致的別墅、別具特色的民宿依次呈現。

如果把時間線拉回到數年前,作為聲名遠播的“水泥之鄉”,長沙縣江背鎮印山村也面臨著產業轉型的陣痛。隨著企業改制、村企分家,有資源有資產卻無資金,村集體經濟發展陷入了低迷。手握“全國文明村”“三湘第一村”金名片,坐擁700畝天璽湖風光的印山村,多少有一些“不甘心”。

坐擁綠水青山,如何引來“金山銀山”?這成了擺在印山村面前的嚴峻課題。

必須破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印山村黨總支書記帶著村干部、村民代表,前往經濟強村和產業特色村,以“走找想促”活動為重要抓手,認真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最終敲定了未來發展思路:走農文旅融合這條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綠色道路”。

“破題”起勢 “硬件”升級煥新顏

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是選擇題,而是一道事關百姓福祉、長遠發展的必答題。

漫步天璽湖,風光旖旎,景色秀美,周邊圍繞著獅子山、天璽寺、裕華台等景點,一步一景,讓人仿佛置身山水畫中。

如何在好的基礎上求突破,不斷刷新村庄“顏值”。“一是標准要高,二是全民參與,三是持之以恆,以大力推進人居環境建設,讓村民住得舒心,游客玩得開心。”村黨總支書記劉羅仕說出了印山村美麗升級的“密碼”。

圍繞高標准,印山村狠抓環境衛生整治、人居環境改善,著力在綠化、美化、亮化上下功夫,村集體和印山台公司累計投入3億元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同時,印山村狠抓村民素質提升,讓村子不僅“外在美”而且“內涵美”。

“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望著美麗的天璽湖,70歲的村民郭購良回憶往昔,“這些年來,村裡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道路硬化、鋪了油砂,印山湖邊上建起了廣場,湖邊的泥磚房變身民宿,現在好多出去的人都回來了。”

踏歌而來,逐綠而行。“千萬工程”在印山這塊“實踐田”上,“生態優勢”變成“民生福利”,一個村容整潔、規劃有序的和美鄉村躍然眼前。

以業為基 滿眼生機轉化鈞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是核心。怎麼轉,轉向哪裡?

近年來,印山村積極引導村內傳統建材企業,通過延伸產業鏈,拓展下游產品,進軍裝配式新型牆體材料市場,向綜合性綠色建材企業轉型,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傳統”產業蹚出了“不傳統”的發展之路。

因水泥建材而生,為農文旅融合發展而興。2023年,在長沙縣博士服務團的智力支持下,印山村開發“天璽湖——熊瑾玎生平事跡陳列室——非遺麻姑井酒窖”的10公裡精品旅游線路,打造集黨員教育現場實踐點、鄉村振興示范點、紅色教育於一體的文旅研學基地,建設游樂園、游湖觀光、民宿露營等項目,將村域內各景點串珠成鏈、連線成面,工業游、鄉村游熱度不減,一條“農文旅融合”的產業路徑清晰可見。

印山村的蝶變,數據最有說服力:2023年,印山村游客接待量突破55萬人次,全村文旅產業收入超3000萬元,村集體收入超155萬元,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行,村庄煥發新的生機。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印山村的美麗轉身,也收獲了群眾的擁護。“村子美了,才能留住游客﹔客人多了,最終受益的還是每一位村民。”村民羅鐵輝說。

64歲的羅鐵輝,6年前開始創業,將自家及兄弟家的房屋改造成20多間房用於經營民宿和餐飲。“很多人都是網上預訂,我們老兩口也開通了網上預訂渠道,現在玩起手機不比年輕人差。”羅鐵輝說。

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一張藍圖繪到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印山村走出一條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融合發展新路,打造“產業+鄉村”共富新樣板,開啟鄉村振興的“高光時刻”。

塑形鑄魂 以人為本日爭新

村庄的精神密碼、文化基因被激活,村民過上宜居宜業美好生活,印山有了更深層次的美。

在印山村,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各類活動陣地一應俱全。在村文化廣場上,不少村民圍在一起下棋、跳舞、打門球。“印山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高標准進行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和功能轉化,目前已打造了印山村文旅驛站、村史館、村民議事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印章博物館……”印山村宣傳專干徐強說。

印山村不僅做到了“場地處處有”,還做到了“活動年年搞”。除了將閑置農田整理成片,統一種植油菜花等可形成大田景觀的農作物,以配合鎮上舉辦油菜花節、年貨節等節會活動,印山村還舉辦了“我們的節日”、廣場舞大賽等文藝演出,用絢麗的色彩歌頌百姓的幸福生活。“我們每年都會舉辦重陽節晚會、春節聯歡晚會等,都是村民自發組織的。”印山村黨總支書記劉羅仕說。

“千萬工程”造就美麗鄉村,也讓鄉村價值涅槃覺醒,讓鄉土社會文明躍遷。夜幕降臨,村裡的路燈准時亮起,村民們陸續來到活動中心看書、下棋、打球、跳舞,好不愜意。

以文化人、塑形鑄魂,村民過上了美好生活,提振了精氣神,這是今天印山村人展現的氣度和風採。

印山村風貌在變化,產業在升級,村民的精氣神更足。以現代化思維發展鄉村旅游,印山致力形成“環境因鄉村旅游更美麗、產業因鄉村旅游更興旺、百姓因鄉村旅游更富裕”的發展態勢,以“農”興鄉村,以“文”促發展,以“旅”期未來。(李丹 盧木森 徐婧婷)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