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湖南要聞

唱響新時代田園牧歌 ——以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長沙實踐

2024年01月18日11:2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隆冬麗日,記者走進長沙鄉村,就像步入一幅山水田園畫卷:大棚裡,瓜果蔬菜生機盎然﹔田野上,冬修熱火朝天﹔白牆紅瓦,小橋流水……

畫卷中有亮眼的數字:2022年,長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萬元,排全國省會城市第二﹔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6,差距為省會城市中最小﹔60%以上的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0萬元。

畫卷的背后是黨建的引領。以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長沙實踐,引人矚目。2023年,受中組部邀請,長沙在全國組織干部學院,4次向全國1200多名縣(市、區)組織部長介紹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經驗﹔來長沙學習取經的絡繹不絕,“長沙經驗”廣為傳播。

“選育管用”,鄉村人才有奔頭干勁十足

長沙望城區靖港鎮福塘村設立“福塘希望之光”特色獎學金,村裡學子考上大學,就發放2000元獎金。“共獎勵53人次,第一批獎學金獲得者如今已大學畢業,反哺家鄉。”望城區靖港鎮人大副主席提名人選、福塘村黨總支書記曾俊杰介紹。

曾俊杰也是長沙市創新人才政策的受益者。他自2017年擔任福塘村黨總支書記,短短幾年,該村便甩掉了“薄弱村”帽子,成為集體經濟年突破100萬元的“先進村”。2023年12月,曾俊杰經過比選,成為靖港鎮人大副主席提名人選。他還曾獲評湖南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擔當作為好支書、長沙市現代農業產業領軍人才。

寧鄉田園牧歌稻漁示范基地負責人、“80后”喻超,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國內首檔城市人才發展生態紀錄片《我的夢想我的城》第三季中的主角,被大家所熟知。

2014年,喻超從一名媒體“新聞人”變身“新農人”,在家鄉流轉1000多畝土地,建設田園綜合體。2021年,他入選長沙市第一批現代農業產業領軍人才。“子女就讀、就醫及其他優待政策,讓我在農村創業沒有后顧之憂。”喻超說,現在考慮的不只是種好田,還將推廣田園綜合體模式,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增收。

鄉村干部隊伍和產業人才是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力量。近年來,長沙持續用力、久久為功,鄉村人才活力奔涌。

建立村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績效考核、關懷幫扶等全周期管理制度,參照干部檔案管理標准建立個人檔案,按照不低於鄉科級副職工資標准提高待遇報酬。

打破村黨組織書記上升“天花板”,對連續任職滿6年、表現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採取“結構化面試+實績考核”方式,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對連續任職滿3年或累計任職滿5年的村“兩委”成員,每年定向考錄為鄉鎮公務員﹔對連續任職滿10年、表現優秀的村黨組織書記,定期擇優解決事業編制。3條上升通道暢通發展渠道,一大批村干部身份轉變,其中43名村黨組織書記“華麗轉身”。

實施加強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22條”、出台“鄉村人才8條”、創新鄉村人才評價體系……截至2023年底,全市認定現代農業產業領軍人才120人、新型職業農民2570人、鄉村工匠966人,兌現獎補4000余萬元。真金白銀投入,鄉村人才拔節生長。

“院士一桌菜”,“院士農業”致富田野鄉間

2023年7月18日,長沙糧食生產“四高”試驗示范區瀏陽片傳來捷報,畝產達654.8公斤,同比增產10.14%。

聽到專家組宣布結果,許海明笑得很燦爛。這位返鄉從事農業創業的大學生,是瀏陽沙市鎮最年輕的種糧大戶,“2022年,這一片全部退草還田,土地連片后很容易實施機械化規模耕作。”

畝產提升,得益於“院士團隊”給力。2023年,長沙按照千畝核心示范片、萬畝綜合試驗區全覆蓋的方式,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成立專家指導組,逐鄉鎮逐片區深入田間開展巡查問診。面對面“問診”,“手把手”指導,選配良種、智慧育秧、培肥地力、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打出一套“組合拳”。

2022年7月,劉少軍、柏連陽院士稻漁綜合種養創新團隊工作室落戶寧鄉田園牧歌農場。農場採取稻漁綜合種養方式,雙季稻選用柏連陽院士研發的優質水稻品種,稻花魚選用劉少軍院士研發的本地合方鯽2號。2023年11月,湖南省畜牧水產專家現場測產驗收,雙季稻畝產780公斤,稻花魚畝產95公斤,每畝銷售額6200元。

目前,該農場成功創建國家稻漁綜合種養三產融合標准化示范區,通過申報地方標准《雙季稻養魚技術規程》《再生稻養魚技術規程》,將逐步實現南方地區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標准化。

長沙有“雜草防控院士”柏連陽、“柑橘加工院士”單楊、“油菜院士”官春雲、“生豬院士”印遇龍、“辣椒院士”鄒學校、“茶葉院士”劉仲華、“水產院士”劉少軍、“木竹院士”吳義強8位農業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2022年以來,長沙充分發揮“院士一桌菜”獨特優勢,邀請院士專家開辦田間課堂、農民夜校,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院士團隊雙向對接,建成院士農業工作室17個、院士農業示范基地12個,覆蓋種植、畜牧、漁業、農產品加工等全產業領域。

單楊院士指導“絕味食品”完善保鮮技術,將風味損失降到最低﹔鄒學校院士指導農民掌握苦瓜嫁接高效栽培技術,增產30%以上﹔印遇龍院士在長沙縣錫福村建立“科技小院”,他的12名研究生常駐村裡開展技術指導,全村種植酵素水稻1000余畝、水果400余畝,“錫福”品牌走紅市場……

截至目前,長沙市共落地院士科研成果18項、應用技術22項,形成專利3項,每年帶動農業經營主體增收約1億元。

完善基層治理,宜居宜業和美村庄扮靚鄉野

1月15日,瀏陽永安鎮社會治理中心信息指揮調度室,工作人員逐一分析、整理群眾訴求,形成直觀清晰的圖表和專報。該鎮將訴求分為村級及時辦、部門聯合辦、領導提級辦3類,規定辦理時限,“進度一周一反饋、問題一月一清零”,銷號管理,形成“訴求有人聽、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辦”的良性互動。

永安鎮深入推進“三長制”(片長、組長、鄰長)和“鄉村治理直通車”工作相結合,全鎮1377名鄰長聯系服務群眾1.8萬余戶。聯系到位了、訴求才明了﹔服務到位了、基層治理才暢通。2023年,永安鎮上榜“湖南省鄉村治理示范鄉鎮”。

長沙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全面推行“片-組-鄰”聯系服務群眾“三長制”,結合網格化管理,分層推選片長、組長、鄰長。2年多來,23.48萬名鄰長聯系群眾全覆蓋,調解矛盾糾紛、掌握困難訴求58萬件,提供“微服務”45萬次,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在基層治理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做到戶戶有人聯、家家見黨員,並結合黨員所能、群眾所盼、發展所需,推動黨員領辦“微心願”、做好“身邊小事”。如長沙縣按照“主動找、群眾提、即時解、統籌辦”要求,各級黨員每月走訪群眾2000余人次,實現“微心願”849個。

長沙還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每年投入4億元建設美麗宜居村庄。在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通過黨員帶頭、發動群眾籌資籌勞籌料,累計折合資金達9.5億元,“大家事、大家議、大家建、大家管”,目前,全市共建成美麗宜居村庄1967個。

黨建舉旗,鄉村振興活力迸發。城鄉融合,長沙處處村庄皆風景。(記者 張福芳)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