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湖南沅陵:扛實責任 健全機制 夯實基礎 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2024年03月05日14:30 |
小字號

沅陵縣區域面積5852平方公裡,是湖南省版圖面積最大的縣,屬典型山區,水系發達有911條溪河,森林覆蓋率高達76.19%,自然災害點多面廣,多發頻發,防災減災任務重、壓力大。

2023年,沅陵縣以扛實責任、健全機制、夯實基礎為抓手,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成功應對5輪強降雨、3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過程,全年無因自然災害、森林火災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死亡。

扛實“三方責任”,強化組織領導

落實領導責任。把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列入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的重要議題,精心研究部署。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頭在去年“五輪”強降雨和“三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特殊時段,坐鎮一線靠前指揮。聯鄉(鎮)縣級領導每月到鄉鎮一線督查指導。

明確“包保”責任。建立縣、鄉、村、網格和黨員“五級包保”工作責任制,把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責任壓實到人、到點位。結合林長制改革,建立完善“縣、鄉、村、護林員”四級包干森林防滅火應急機制,對接辰州礦業礦山救援隊,建立縣森林消防專業隊伍。

壓實除患責任。縣減災委聯合縣紀委監委常態化開展重點災種、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重點環節的風險隱患督查督辦,汛期全面排查森林火險、上型水庫、骨干山塘、山洪地質災害點375處和切坡建房戶5713戶,責令相關單位整治隱患問題300余處。

健全“三種機制”,強化監測預警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在市應急部門的指導下,補錄數據信息,完善應急指揮系統,具備24小時應急值守、會商研判和決策指揮調度等應急指揮功能。

完善信息發布機制。協調氣象、水文、水利等部門信息互通,規范預警信息統一發布機制。建立社會化預警信息機制,將2715名防災責任人錄入預警預報系統,強化特定區域、特定人員精准發布能力,並通過微信、手機短信等媒介打通監測預警“最后一公裡”,提升自然災害信息預警覆蓋面。

運用預警叫應轉移機制。建立可視化綜合信息平台,將海事監控、山洪綜合監測平台納入應急綜合信息平台。採購安裝布控球,實現日常監測和受災現場可視化監察監管。運用“631”預警叫應機制,並與報警首接平台119、110、120,信息共享,聯調聯動,實時監測預警汛情、火情、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等突發事件。2023年,累計發布各類自然災害預警信息157次,叫應57次,轉移安置人員6176人。借母溪鄉符家坪村山體滑坡避險處置被列為2023年度全國十大地質災害成功避險案例。

突出“三個建設”,強化基層基礎

夯實臨時緊急避險場所建設。根據各類自然災害及村居分布情況,建成臨時緊急避險場所425處,創建10個綜合減災示范村居,以點帶面,提升村居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夯實應急救災物資裝備建設。建成物資儲備點32個,儲備應急物資15880余件套。各個避險場所按應急預案和轉移人員,提前按比儲備至少5天的生活物資,並定期維護核銷儲備物資,按需補充物資儲備。動態管理更新應急救援工程機械設備、應急隊伍人員等,保持應急狀態,以備不時之需。2024年2月,“兩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天氣過程,全縣各級應急救災隊伍聞令而動,出動2萬余人次,一線抗冰救災,有效處置應對。

夯實應急救災隊伍能力建設。提升隊伍應急處置能力,2023年,累計開展防汛技能培訓1553余人次,災害信息員培訓800余人次,森林防滅火技能培訓1459余人次,應急演練370余場次,演訓9000余人次。提升群眾防災減災意識,以“國際減災日”“防災減災宣傳周”等活動為載體,制作宣傳小視頻,借助微信、抖音、縣融媒等開展線上滾動式宣傳。開展防災減災知識“七進”活動,進村入戶宣傳,發放宣傳資料5萬余份,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提升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張景紅、瞿雲)

來源:沅陵縣委宣傳部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