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港口“爆倉”背后

3月1日上午10點,湘江江畔,寒風凜冽,株洲港碼頭裝卸現場卻是熱火朝天。
“還有吊位,后面的車趕緊跟上。”一早,王永鋒的手機就響個沒停,他是株洲港有限公司生產經營部負責人,今天碼頭要完成2000多噸的鋼材裝船,這些鋼材從湘潭運來,將發往安徽、上海等地。
港口是經濟運行的“晴雨表”。“開門紅”成色足不足,從新春假期碼頭的繁忙程度可以窺見一二。據統計,從2月15日到2月底,株洲港貨物吞吐量已近3萬噸,半個月時間,做到了去年總量的七分之一。
新紀錄:一天吞吐了3500噸
上午10時許,“嗚……”一聲長笛,第13輛滿載鋼材的貨車駛進碼頭。這批鋼材,是株洲港在春節期間接到的訂單。
以往正月初十開工的株洲港,今年初六就忙活了起來,碼頭上的五台吊機和30多名工作人員已經連軸轉了半個月。王永鋒也是其中一員。
“往裡走,往裡走,排在那輛車后面。”王永鋒用幾乎沙啞的聲音指揮著場內的車輛。碼頭很大,近4萬多平方米。“挂鉤到位,安全繩到位,起!”一聲令下,行車就位,挂鉤固定,6捆鋼材,徐徐上升轉至平地,8個小時后,這堆1200噸貨品將被整齊裝船發往江蘇。
這些天,日均2000多噸貨品被碼放得整整齊齊,100多輛車次從中從容穿梭。這些都離不開碼頭上的5頂“紅帽子”——調度員們的現場協調。
王永鋒喜歡用“華容道”棋盤來比喻港口的運轉,有別於棋盤的是,港口的進口和出口會要隨時轉換,他和4位調度員必須保証高效的溝通。
“前車一走,后車跟上,貨品落地都需按小時計算。”他介紹,目前港口運送的貨品時效性較強,必須保証當天到,當天發,一旦壓車,既影響企業生產,也影響港口運轉。
滿倉的一天,碼頭工作人員全員“奮戰”了16個小時。王永鋒回憶,春節期間他們最多一天裝了近3500噸,破了港口的吞吐量紀錄。
臨近中午,送來的鋼材已全部卸車。王永鋒和“紅帽子”簡單碰了下頭,提醒大家“下午記得去上課”。新年的“爆倉”給碼頭運營提出新挑戰,王永鋒最近特地邀請了相關物流企業的專家,來給員工“充電”,以期提升碼頭運轉效率、優化貨品裝卸管理。
新“窗口”:硬件優勢迎來大單
鋼材、原材料、大宗貨品……貨船頻靠,車來船往。開工15天,株洲港吞吐貨物3萬噸。
數據顯示,株洲港所在的銅塘灣港區是株洲唯一的綜合樞紐港口,已建成建霞、白祁廟兩個作業區,擁有6個兩千噸級泊位,可承接集裝箱、件雜貨等貨物。
半個月3萬噸,而今年1至2月,株洲港貨物吞吐量更是突破8萬噸。
貨物吞吐量激增,業務結構也發生變化。
株洲港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增業務多為鋼材。根據統計,今年港口開工,鋼材類雜件貨品佔比有大幅提升。其中,首次合作的湖南湘鋼需求量高居榜首,截至2月底發貨量近2萬噸,約佔全港貨物的70%,港區雜件貨創歷史新高。
湘潭也有港口,鋼材為何從株洲運出?
其實,湘鋼相關部門早就來株洲港考察過。近年來,湘鋼產能攀升,出貨量日需擴大。他們不得不尋找第二個“窗口”。
走進株洲港,開闊的水域,外加2萬平方米堆場,正契合碼頭鋼片分揀的需求,這樣的配置,放眼湖南的港口也屈指可數。這些優秀的硬件配套,被前來考察的工作人員一眼相中。
2月15日一早,一輛滿載鋼材的湘C牌照挂車駛進碼頭……至此,湘鋼開啟了與株洲港的長久合作,根據計劃安排,今年將有50萬噸的鋼材將從株洲港發往全國各地。
新增業務的消化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鋼材屬於件雜貨,不像大宗貨品裝卸方便,而且湘鋼日均發貨2000噸,體量不小,還是即到即發。上述負責人說,此前株洲港很少接到這類業務訂單,如何裝卸以及消化這個大單,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你們發得了嗎?服務跟得上嗎?”面對客戶的疑慮,株洲直面挑戰,選擇迎難而上,隻說了一個字:“行!”
自2月15日以來,港口連軸運轉,實行三班倒,人停機器不停,不僅保証了對方的出貨量,也刷新了港口的出貨記錄。
“有了這次合作,對方已經充分肯定了我們港的實力。”上述負責人表示。
目前,株洲港還陸續接到中車、三一智慧鋼鐵城等企業的訂單,“估計要排到3月底去了,越忙就越開心。”株洲港相關負責人說道。
新格局:釋放運輸低成本紅利
訂單紛至沓來,背后原因何在?
在湘江航道等級中,株洲至岳陽全段,為二級航道,這是株洲港具備的 “天時”。
“天時”之外,株洲港有自身的“地利”:一是位置優勢﹔二是政府有效作為。
在陸運發達的今天,水運依然是成本較低、綠色低碳的運輸方式。株洲因水而興,擁有較好的港口運輸基礎,“湘江-長江-沿海”便是株洲性價比最高的出海路徑。
近年來,政府部門對銅塘灣港區不斷擴能升級,提高港口的貨運通過能力,解決岸線資源利用較為分散、集疏運能力不足等問題,深度挖掘株洲水運優勢的潛力,握指成拳地破解港口對腹地制造業等支撐不足的困境。
更重要的是,更有呼應企業降本增效需求帶來的“人和”。
在採訪中,三一鋼鐵智慧城產業運營總監朱庭軒給記者算了筆賬:就園區企業而言,從株洲港上岸至園區比長沙霞凝港上岸至園區,可降低運費成本10至20元/噸。僅以園區去年一萬余噸的貨品為例,平均可節約物流成本近20萬元。
“雖然目前水運佔比不高,但是當整體物流量放大時,這個數字就很可觀了。”朱庭軒分析道,目前,三一鋼鐵智慧城園區已引入產業鏈上企業51家,簽約入駐35家,涵蓋鋼材品類及初、深初加工。預計到2026年,整個園區的物流吞吐量將達到600萬噸。
不久前,株洲港一艘滿載化工原材料的千噸貨船泊岸,採購方是株洲興隆新材料公司。
春節假期,株洲興隆化工保持產銷兩旺態勢,工人們開足馬力趕訂單、忙生產。“每年我們都有上千噸原材料走水運,今年通航條件較好,也會會考慮調整水運比例。”株洲興隆化工採購經理湯淑君說。
“株洲港作為株洲唯一的綜合性樞紐港口,不僅要輻射本市經濟腹地,還要進一步向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延伸。”株洲港有限公司董事長萬鵬輝表示,今年將重點圍繞長株潭地區產業發展需求,提質港口服務,助推港口年進出港量再上新台階。
“一降一升”,株洲港新年展現新氣象,“降”了企業成本,“升”了吞吐量,為沖刺一季度“開門紅”添了一把火。(記者/張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