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湖南

人民日報看湖南|全國人大代表鄒彬:鼓勁提氣,把好消息帶給工友

2024年03月14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擔當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

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勝利閉幕。與會代表擔當職責使命,不負人民重托,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積極建言獻策,書寫了高舉旗幟、真抓實干、團結奮進的新篇章。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篤行不怠再揚帆,履職盡責向未來。代表們表示,會后,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各自的崗位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履好職、盡好責,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

——編 者

鼓勁提氣,把好消息帶給工友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建筑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 鄒 彬

我是從農民工群體中走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為農民工代言責無旁貸。會議期間,我認真審議相關報告,並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結合前期調研了解的情況作了發言。我介紹,推動農民工向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轉型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但農民工群體青黃不接、代際斷層的問題仍未緩解,建筑工人老齡化十分嚴重,高素質建筑工人依舊短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推動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迫在眉睫。我呼吁繼續加大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尤其是對大齡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以及對農民工子女的服務保障,並且建議城鄉、政企共同努力,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和精神素養培育,推動建筑產業模式和行業生態升級。我的發言引起很多與會代表的關注,大家在一起深入交流,這讓我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更深入了,提出的建議也更科學、更有建設性了。

通過今年全國兩會,我也進一步認識到,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養。近年來,關於建筑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政策越來越完善,為農民工搭建的技能培訓和各類技能競賽平台逐漸增多,全社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建筑產業工人群體社會認同感也在不斷提升。我要將會議期間了解到的關乎農民工群體的好政策、好消息帶給工友,讓他們進一步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與此同時,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自己不僅要在凝心聚力上下功夫,還應當篤行實干,帶頭落實全國兩會精神。目前,我正在參與長沙黃花機場T3航站樓項目建設。我將立足項目質量總監的本職崗位,認真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同時借助“鄒彬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與工作室成員一道開展技術創新攻關和工藝流程優化,幫助更多農民工提升技能水平,建設好人民滿意的機場。

我還將繼續深入農民工群體、職業技能院校、建筑裝配式工廠等,和大家深入交流,帶動更多的建筑產業工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助力培育更多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建造”“中國標准和技術”走向世界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王雲娜採訪整理)

扎根一線,做人民群眾貼心人

全國人大代表、山西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嶺分局三橋派出所副所長 楊 蓉

3月12日下午,我來到山西太原杏花嶺區金剛裡社區,把全國兩會上的好消息、好政策、好聲音帶給社區黨員干部群眾。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我始終堅持扎根一線、為民造福,做人民群眾的貼心人。會議期間,我認真審議相關報告,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抓好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把黨和國家的好政策切實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我轄區內的金剛裡社區是一個老舊小區,曾經“刮風一身土,下雨一身泥。天上‘蜘蛛網’,地上車亂停。”為此,小區居民反復提議,希望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近年來我積極推動街道與相關部門合力做好小區改造,這項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在逐步落地落實。

一邊工作,一邊調研,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進一步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強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規范社區服務,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加舒心?

我欣喜地看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和完善城鄉基層治理。”我深入學習,並和身邊的代表們深入交流。我進一步認識到,將城鄉社區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讓基層治理運行機制進一步規范化,有助於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落實,有利於讓老百姓更好地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有利於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開花結果”。

會議期間,很多和我一樣來自基層的代表分享了過去一年的履職故事。我從中學習到,無論是社區警務工作,還是代表履職工作,本質上都是群眾工作。要進一步增強積極性主動性,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收集社情民意,傾聽意見建議,從而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實際困難,讓人民群眾享有越來越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到本職崗位上,我將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警務室等平台,通過“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百萬警進千萬家”等活動載體,把全國兩會精神宣傳到家家戶戶,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系”延伸到家家戶戶,努力當好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民情傳輸的信息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為民務實的辦事員、重大事項的監督員,助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用實際行動踐行好“人大代表為人民”的職責使命。

(本報記者 張天培採訪整理)

延伸觸角,更好匯集民智民意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義烏市后宅街道李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方豪龍

回到村裡,我第一時間和鄉親們分享了參會感受,也在思考接下來如何更好地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更好地匯集民智。

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發揮人大代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會前,我專門邀請鄰村幾位黨支部書記來到李祖村,商討周邊村庄共同發展,把大家的意見建議帶到全國兩會。會議期間,我提出“深化鄉村運營人才培育工作”“推動鄉村片區組團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等多條建議。

在會場上,我觀察到,代表們忠實履職、踴躍發言,積極建言獻策。相關部委充分聽取大家意見,有的第一時間就進行了回應。這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實寫照。

目前,我們村推出人大代表列席村兩委會制度。人大代表通過列席村兩委會,近距離地收集了解群眾需求。村裡能解決的問題由村裡解決,無法解決的上報街道人大聯絡站,由人大聯絡站督促街道和相關部門解決。

基層立法聯系點為我做好代表工作增添了一個新渠道。浙江省義烏市人大常委會被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確立為基層立法聯系點以來,李祖村成為聯系點下屬的立法聯絡站之一,我本人也成為一名立法信息採集員,負責征求群眾對國家立法的意見建議並上報給立法聯系點。

此外,村裡還傳承發揚“大樟樹下議法議事”的優良傳統,廣泛組織和發動群眾,在人大代表、村兩委、群眾之間搭建溝通橋梁。與此同時,村裡吸收一批鄉賢、退休老教師、老黨員,組建了一支立法信息員隊伍,充分參與民主議事、民主治理,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人大代表是直面群眾的知心人,收集社情民意、反映群眾訴求、幫助解決群眾困難是我們光榮而神聖的使命。下一步,我將積極履職盡責,進一步總結工作經驗,不斷延伸工作觸角,拉近和群眾的距離,以更加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旺盛的干勁把基層民主的平台和載體建設好、運用好,切實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落地生根。

(本報記者 亓玉昆採訪整理)

服務大局,深入一線調查研究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四病區護士長 於 洋

全國兩會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參加盛會,與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們一起共商國是,讓我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進一步促使我想問題、做事情都要從大局出發。

回想過去一年,我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的糧食安全座談交流,參與執法檢查、專題調研活動,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人民群眾的意願和訴求。特別是結合工作專業特長,圍繞醫療與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面,我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研,提出了“關於加強院前急救體系建設的建議”等4件建議,得到有關方面的積極回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黨和國家的重要決策部署,就是我們深入學習、履職作為的重點。對於長期護理問題,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建議開展長期護理保險立法工作,盡早建立全國統一的參保范圍、籌資機制、待遇保障、失能失智評估標准、護理服務規范等制度,完善長期護理人才職業發展和培養規劃,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提高長期護理人員的薪酬待遇等,進一步解決和滿足重度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

在接下來的履職中,我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重點圍繞“高質量發展”開展高質量履職,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為工作目標,積極參加全國人大常委會及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專題履職學習培訓、執法檢查、視察等活動,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將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變為暖心事、順心事、舒心事﹔結合工作實際,圍繞醫療保障、養老服務、普惠教育等方面提出高質量意見建議,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報記者 金 歆採訪整理)

找准問題,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校長 趙祥模

今年全國兩會,我提交了5項建議,每項建議都源於我在實地走訪調研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探尋解決問題的答案。過去一年,我在陝西佳縣、洛南縣調研“雙百工程”結對幫扶工作,了解縣域經濟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思考高校如何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帶隊前往陝西省榆林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調研,了解平台研究院發展情況,思考推進“校地企”融合創新發展路徑……每到一個調研點,我邊看邊問邊記錄。基層干部群眾接地氣的意見建議,為我更好地提出意見建議提供了豐富素材。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會議期間,我認真學習會議精神,與代表們交流討論,又有了新的思考。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深化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人才體制等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作為一名來自科技教育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我更應積極主動擔當作為,以專業優勢賦能代表履職。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大勢所趨,找准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環節,思考如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創新“引力場”,培育創新“動力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結合長期在高校工作的經歷,我深刻認識到,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是助力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的重要力量。高校應如何以更加主動的精神和作為,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怎樣才能培養更多新質生產力的創造者和使用者,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這些都是今年全國兩會引發我進一步思考的新問題。

將“問題清單”變為“成果清單”,需要做足調研“功課”。我將把這次會議期間的所思所感以及發現的新問題帶回去,繼續將調查研究貫穿於日常履職及本職工作中,堅持深入企業、科研機構、高校一線,採取實地調查走訪、座談交流等多種方式,聽真話、摸實情,充分掌握最真實的情況和第一手資料,提出高質量建議,努力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張天培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14日 第 18 版)

(責編:唐李晗、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