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以縣域崛起為抓手,書寫“美麗鄉村”新答卷

2024年04月16日16:35 | 來源:株洲新聞網
小字號

▲ 江邊晨霧中的湘水灣  歐陽華 攝

江邊晨霧中的湘水灣。歐陽華攝

  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強,則株洲強。

  在福建,晉江市以佔全省1/200的土地,創造了佔全省1/16的經濟總量,成為馳名中外的品牌之都。去年,福建省GDP超過千億元的縣(市、區)達到16個。

  在江蘇,昆山市GDP突破了5000億元的大關。2022年,僅台企就貢獻了昆山市50%左右的境外資金利用額、60%的進出口總額。去年,江蘇省有21個縣(市、區)跨過了GDP千億元門檻。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科學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這為株洲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提供了指南。

  隻有將縣域經濟發展好,經濟蛋糕才會越做越大,共同富裕的道路才會更加暢通。

  對標全國先進,株洲市縣域經濟還存在一定差距。看數據對比,五區四縣南北差距大——8.6︰1,這是2022年醴陵與炎陵的 GDP之比﹔2.83︰1,這是兩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看總量對比,五區四縣都尚未過千億——2023年,醴陵 GDP達到近900億元﹔第二名天元區GDP近600億元﹔經濟社會發展上,天元、醴陵佔了全市GDP總量的40%……

  牢記總書記囑托,奮力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時不我待。

  “浙江到,汽車跳。”“在家穿拖鞋,出門穿套鞋。”這是20年前的浙江農村流行的順口溜,說明當時的浙江村鎮建設缺乏規劃、基礎設施滯后、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破壞、城鄉發展不平衡。過去是“砍樹”賣“木頭”賺錢,現在是“看樹”賣“美景”致富,如今的浙江山區農民說。

  “砍”與“看”一字之變,深刻反映了浙江“三農”面貌所發生的根本變化。

  根本變化來自哪裡?200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推動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簡稱“千萬工程”),創造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株洲耕地面積小、丘陵山谷多。兩地先天條件相似,發展結果卻不同。推動縣域崛起,書寫“美麗鄉村”新答卷,“千萬工程”經驗值得借鑒和學習,重點應把握好幾大思維。

  以底線思維守護好“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

  在湖南考察期間,總書記勉勵湖南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並指明道路: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要求我們一方面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建設高標准農田﹔一方面攻關核心技術,提升現代種業水平,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這是新時代抓好“三農”工作的“金鑰匙”,也是工業城市株洲擁有省內知名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產品品牌的“基因密碼”。概言之,端穩中國飯碗,守護好“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株洲有責任、有能力作出更大貢獻。

  以工業化思維著力三產融合。

  看株洲唐人神集團,堅持工業化思維發展現代農業,生豬產量從2021年的154萬頭提升到2023年的371萬頭,來勢喜人﹔看炎陵神農谷,雖地處偏遠山區,但旅游旺季一房難求﹔看白關絲瓜,作為近年來株洲越做越強的“農產品品牌”代表之一,繼出口英國后,又與德國湖南商會簽訂合作協議,出口“朋友圈”不斷擴大。未來的農業一定是高度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的農業,必須以工業化思維著力三產融合,形成產業和生態的良性互動。

  近年來,天生自帶工業基因的株洲,之所以能在農業產業化發展、農產品品牌打造上屢有斬獲,用的就是這份天生自帶的“工業思維”。面向更美好的未來,有基礎、有條件的株洲,理應打造更多驚艷世界的農業產業、農產品品牌。

  以增量思維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在山東煙台,村黨支部領辦集體經濟合作社,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在衡陽衡東,服裝車間工人通過在車間做計件縫紉工,既賺取了收入,又照顧了家庭,比政策性就業更靈活也更實際。

  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多渠道拓寬農民增收路徑,落實好益農惠農政策,切實調動農民增收致富積極性,提升農民自我發展能力,始終是各級各相關部門必須念茲在茲的“頭等大事”。

  以系統思維因地制宜加強鄉村建設。

  深入推進“千萬工程”,改善的是農村的人居環境 ,提升的是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前路已有人探索,瞄准一流標杆,立足株洲實際,統籌抓好鄉村規劃和建設管理,一體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著力提高基層教育質量、醫療服務水平,整體提升人居環境水平。

  這是株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鄉村發展,千頭萬緒。但隻要我們抓住了關鍵,擔當作為、久久為功,新的美麗鄉村圖景就一定會徐徐呈現。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推動縣域崛起,書寫“美麗鄉村”新答卷,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身處偉大時代,更應主動作為,凝聚攻堅克難的信心和決心,創新方式方法艱辛探索,讓五區四縣各美其美、各強其強,讓株洲在百花園群芳中競艷綻放,托舉起“株洲號”巨輪乘風破浪。(鄒家虎)

(責編:黃卓、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