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之南丨一筆惠農貸款這樣落地
大湖之南丨一筆惠農貸款這樣落地
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申智林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如何下沉鄉村?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產業畫像,進行風險控制﹔農戶在田間地頭,直接完成貸前審查,拿到授信貸款,感受金融活水澆灌——湖南保靖縣茶農石春蓮的故事,或許可以反映數字普惠金融惠及農民的一個側面。
石春蓮(左)在攤晾鮮茶。申智林攝
2017年回到家鄉做茶的石春蓮,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縣葫蘆鎮桃花坪村,有保靖黃金茶園22畝。“山好水好茶好,每年供不應求。”她說,成立合作社兼收附近村民的茶葉,家裡的小茶廠,每年經營收入也有60余萬元。
“茶葉銷路越做越廣,早就想著擴大規模。”石春蓮有過計劃,小作坊加工能力有限,每到春茶上市時節,茶商上門收茶,隻能干等。
可茶葉採收季節性太強,資金集中需求大,想擴大再生產,她和丈夫石明正年前算了賬——更換茶廠的殺青機、烘干機,打底兩三萬元﹔再想擴大種植量、增加收購量,少說十幾萬元……資金缺口至少20萬元,唯一的解決途徑是貸款。
但是用作抵押的資產及其有限,是她這樣的茶農普遍遇到的難題。
普惠金融要在提高可得性、覆蓋面和精准性上落筆著墨。讓從事農業產業的茶農有條件有計劃地擴大再生產,是普惠金融的應有之義。
政府、金融機構、產業帶頭人、中小農戶等多方凝聚合力,共同推動普惠金融政策落地。
銀行工作人員上門為石春蓮講解政策。申智林攝
村組摸底,鄉鎮統籌,保靖縣茶葉辦、金融辦等部門梳理出需要資金支持的茶農信息﹔農行、農商行、郵儲行等金融機構推出專項金融產品,並通過村組聯絡員,基層產業大戶等,建立與農戶的聯系,再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完成產業畫像,實現系統風險控制﹔貸款農戶自身以基本生產資料和生產技能等為依據,作為獲取授信的條件。
在此基礎上,金融機構進一步優化貸款產品,提升貸款產品的可用性。以中國農業銀行湘西分行為例,在授信額度上,考慮到黃金茶種植成本高於其他類型茶葉,主要採取投入產出方式核定授信,並將黃金茶貸信用額度由最高30萬提升至50萬元﹔在貸款期限上,結合黃金茶成長周期與種植年限,將貸款期限延長至最長5年﹔在還款方式上,為減輕茶農種植初期還款壓力,明確可設置最長3年的寬限期,寬限期內無需歸還本金。
大數據精准畫像與政府、基層推薦“白名單”相結合,讓惠農貸款做到風險可控、成本可控,推動銀行敢貸、願貸﹔農戶信息建檔和銀行主動上門服務相結合,讓普惠金融政策盡快下沉,充分落地,推動農戶想貸、能貸﹔同時,金融機構持續強化團隊保障、機制保障、管理保障,打通服務茶產業“最后一公裡”。正是這這種背景下,石春蓮拿到了農行20萬元的授信。
銀行工作人員在茶園了解茶農生產情況。申智林攝
拿著這筆錢,今年2月份,石春蓮換置了更大功率的滾筒茶葉殺青機和烘干設備,擴大了茶葉種植規模。臨收茶時,因為收茶的資金缺口,僅僅一通電話,經過資料補充,她又額外獲得了10萬元貸款額度的授信,順利多貸了8萬多元。
截至目前,在黃金村及其周邊的桃花坪村等地,已有超過320戶獲得黃金茶貸授信﹔農行保靖支行已發放黃金茶貸1.4億元,今年一季度新增3500萬元,覆蓋全縣農戶3600余戶。
據悉,去年10月發布的《關於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優化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產品服務﹔不久前,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知,監管部門首次提出“普惠信貸”概念,並將涉農經營主體等納入其中……隨著真金白銀的政策相繼推出,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汩汩金融活水將持續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石春蓮在茶園採茶。申智林攝
總策劃:吳齊強
本期統籌:顏珂
記者:申智林
視頻出品:人民日報客戶端湖南頻道
投稿郵箱:rmrbkhdhnpd@163.com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