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要聞

“首店經濟”齊發力、綠色消費掀高潮 湖南假日經濟熱力十足

2024年05月06日10:5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首店經濟”齊發力 綠色消費掀高潮

湖南“假日經濟”熱力十足

逛五一商圈,在新開業的“首店”嘗個鮮﹔在株洲國風主題文旅商業街區體驗民俗民藝、酒肆美食﹔觀湖南汽車展覽會,買一台心儀的好車……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雖然天公不作美,連日小雨綿綿,但大家出游熱情不減,“假日經濟”不斷升溫。

據商務部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5日上午11時,“五一”期間全省重點監測的358家零售和73家餐飲企業共實現零售總額194227.76萬元。

“首店經濟”解鎖流量密碼

“不好意思,柚香鐵觀音和巧克力伯爵口味的可露麗已經賣完了,您要不要試試其他口味呢?”5月4日下午3時許,記者在EDMI PATISSERIE可露麗排隊20分鐘,依舊沒有買到想吃的口味。

而隔壁的九十葉店面,隊尾已經挂上了一塊小牌子,上面寫著“今日甜筒冰淇淋已售完”。

“沒有甜筒買杯裝也行,畢竟別的地方吃不到呢!”來自湖北的游客李琛已經排隊十來分鐘,正興致勃勃地和同伴討論買什麼口味的冰淇淋。

“五一”期間,九十葉(華中首店)、氣味圖書館(華中首店)、EDMI PATISSERIE可露麗(湖南首店)、K22酸奶草莓(湖南首店)4家店鋪在國金街開業,吸引大量游客和本地市民打卡消費。

新品牌、新業態、新場景、新體驗,“首店經濟”正在崛起消費新勢力。“首店”特有的稀缺性,不僅解鎖流量密碼,也為城市注入新鮮活力。

記者在五一商圈逛一圈,發現了一個新奇的景象——長沙街頭的零食都變成了“plus版”。能“蓋”的超大雙仔辣片,“扛”著走的大包裝奧利奧,“抱”著嗦的大桶泡面……來長沙打卡的游客們幾乎人手一件,成為一道新風景。

這些巨型零食來自長沙零食很忙的兩大特色門店“超級零食很忙”和“零食很大”。“五一”期間,這兩個門店都成為了長沙的人氣打卡點。

據統計,“超級零食很忙”門店,五一當天以超79萬元的銷售額再次刷新行業紀錄。

五一商圈仍是網紅長沙的人氣“頂流”。據銀聯商務監測數據顯示,5月1日至4日,長沙市五一商圈交易金額6.56億元,同比增長10.82%,交易人次91.72萬、同比增長28.60%。

綠色引擎驅動更強

作為一年一度的汽車盛宴,2024湖南汽車展覽會暨長沙市汽車消費節(以下簡稱“2024湖南車展”)匯集了全球20多個國家100余個汽車品牌的600余輛展車,為大家帶來一場汽車盛宴。

“換了輛新能源車,省了4000元呢!”長沙市民王女士和家人連續2天逛車展,終於敲定了新車。

近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了汽車以舊換新資金補貼政策。節前,省商務廳、省財政廳聯合各市州開展2024“惠購湘車”以舊換新促銷活動,省內汽車消費市場火熱。

2024湖南車展節日期間實現汽車銷售收入6256.39萬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22.97%。婁底市在3天時間內銷售汽車1200台,其中新能源車佔35%以上,銷售額達2.1億元。株洲市“直播株洲汽車嘉年華”汽車車展期間,共銷售車輛826台,成交額1.5億元,超6萬人次觀展。

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湖南各地家電市場也掀起一波綠色消費“小高潮”。

婁底市“五一”期間組織家電以舊換新活動,投放200萬元消費券用於單位職工專場活動,最高補貼5000元。株洲市推出“潮玩五一 嗨購株百”元夢之星嘉年華促銷活動,並舉辦“十天十夜5·1狂歡購”家用電器促銷活動,“五一”期間銷售額超3000萬元。

新場景帶動消費熱情

5月4日上午,2024株洲馬拉鬆賽鳴槍開跑,1.5萬名海內外跑者參加比賽。

為讓廣大跑友暢跑株洲,株洲提供了吃喝玩樂一條龍優惠活動。炎帝陵、神農谷、酒仙湖等全市28家3A級以上景區、熱門景點面向所有參賽運動員免景區門票或提供折扣,用餐享受“三優”服務(暨優先安排、優質服務、折扣優惠),另有住宿折扣、公交免費等文旅優惠大禮包。

貼近、契合消費者新需求,以新場景、新活動帶動消費熱情。

5月1日,株洲首個國風主題文旅商業街區——夢回宋“潮”建寧文化市集開市。集市匯聚民俗民藝、酒肆美食、江畔營地、古裝旅拍及國風演繹等多種文化業態,通過復刻宋朝株洲市集的繁華景象,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處集文化、娛樂、觀賞、互動、消費為一體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據數據統計,“五一”假期,株洲27家重點監測的零售企業累計實現銷售額16184萬元,同比上漲3.34%﹔7家重點監測的餐飲企業累計實現營業額368萬元,同比增長11.7%。

龍舟賽激情四射、漁歌藝術營地浪漫之夜人氣火爆、環湖露營一席難求……常德河街、柳葉湖商圈消費節等活動人聲鼎沸,進一步激發了消費熱情。

據統計,常德市重點監測的8家餐飲企業及7家農家樂共計銷售總額分別為548.69萬元和208.83萬元,較2023年同期上漲17.45%和6.25%。(記者 彭可心)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