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永安鎮:移風易俗出實招 鄉村文明煥新貌

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今年來,瀏陽市永安鎮採取扎實有效舉措,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在鄉村持續蔓延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告別鋪張浪費、倡樹文明新風”成為一種理念、一種行動和一種常態。
村規民約立起來 移風易俗有章可循
“村規民約立在前,鄉親們操辦紅白喜事、人情隨禮可以照章辦事、一律從簡。”永安鎮永和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邵計紅說,支村兩委征求村民意見,將移風易俗事項寫進了村規民約裡,明確“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余事不辦”的相關規定細則。
不久前,村裡的伍集中老人八十大壽,沒有擺一桌酒席、也沒有收一份禮金,只是簡單地在屋場裡過了一個集體生日。“人情債少了,人情味卻更濃了。”鄉親們由衷感慨。
這是永安鎮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縮影。全鎮12個村因地制宜、多方聯動,普遍在村規民約裡制定獎勵性、約束性措施,讓移風易俗有章可循。如今,家裡辦白事搭棚子、彈四郎的少了,願意到移風易俗活動中心簡辦的越來越多,還有一些年輕人辦起了“草坪婚禮”“田園婚禮”,在青山綠水間傳遞愛情的真意。
黨員群眾動起來 鄉風文明向美而生
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要把社會氛圍提起來,黨員群眾要動起來。永安鎮率先發動黨員干部、紅白理事會成員通過方言快板、短視頻、漫畫鏈接、屋場夜話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強宣傳教育成風化俗,讓移風易俗逐漸成為一種廣泛共識。
“鎮村干部之前就上戶宣講過,手機上也經常看到他們發的移風易俗小知識,這次給父親辦理后事,我們三兄妹商量了下,決定一切從簡、一天辦完。”督正村村民羅先生說,父親生前向來節儉,這次也算是滿足了老人家的心願。
“現在村裡大操大辦、胡吃海喝的陳規陋習少了,這樣一來,不僅減輕了人情債和經濟負擔,生活環境也更美了。”鄉親們紛紛點贊。
蘆塘村灣裡屋場,黨員於芝林、於勇波帶頭修剪起公共區域的花木,不時有住戶加入志願隊伍,齊心協力為美麗屋場“續航”。清風徐來,精心“裝扮”后的綠植透出濃郁生機,正如活力滿滿的“幸福灣裡”。
“大家從過去好面子、講排場,到現在比文化、比家風,移風易俗的常態化推進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文明力量。”蘆塘村黨總支書記劉玲表示,后續將推動制度保障、實踐養成、教育引導等一系列舉措‘落地生花’,讓新風正氣充盈和美鄉村。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絕非一日之功,接下來,永安鎮將繼續探索創新方式方法,引導群眾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升的長效機制,持續擦亮全國文明鎮的招牌,推動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汪逗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