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區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大思政課堂

5月24日,湖南湘江新區初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專題課骨干教師培訓暨教學研討活動在長郡雙語谷山實驗中學舉行。湖南湘江新區中學政治教研員胡治國,政治、歷史、地理學科骨干教師及優秀班主任代表等參加培訓活動,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袁蒼鬆蒞臨指導並作重要講話。
課例示范,各顯風採
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學士段佳老師帶來了一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思政課。段老師以彝族歌曲《阿普的思念》導入,展示成昆鐵路修進大涼山的發展變遷,帶領學生領略各民族人文風情,引入課題——《“路”見中國——共同筑牢民族團結基石》。隨后,組織學生展示前置任務“走好民族團結之路,打好時代復習問卷”微項目式探究成果,通過展示答卷一“一條鐵路,共話一家親”,循著鐵路建設的足跡,縱觀少數民族跨越式發展,讓學生明了鐵路修建的深遠意義,深切感受鐵路修建離不開民族發展原則的貫徹落實。通過展示答卷二“一項制度,共建大中華”,與來自1920年的一位彝族小伙共同走進“涼山博物館”,追溯彝族歷史,述說涼山巨變、民族地區民俗節慶傳承千年的制度密碼——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通過展示答卷三“籽籽同心,共圓中國夢”,分享社會生活中有關民族團結的宣傳語和相關法律法規,體會我國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堅定維護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以 “黃文秀”“張桂梅”等榜樣人物的力量指引學生接過維護民族團結發展的接力棒,共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
長郡雙語谷山實驗中學周晶老師以班會課形式進行展示。課上,郡谷校園中載歌載舞的新疆維吾爾族姑娘、穿戴苗族銀飾的苗族阿妹、瀟洒大方的土家族小伙、歌聲嘹亮的壯族小伙,依次帶來了家鄉風土人情和特色文化風採展,在課堂上刮起了“最炫民族風”。此外,還特邀來自侗族的歷史教師楊坪授課。她介紹了家鄉的發展變遷,講述了各族人民共同開疆擴土、交流互鑒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華各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最后,通過開展“為鄧同學解憂”和“民族一家親活動策劃”活動,深化學生對民族理論與政策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專家領航,行穩致遠
袁蒼鬆院長指出,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既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又符合新課程標准的要求,全體任課教師務必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上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通過專題培訓、課例研討、課題研究等方式,真正讓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入腦入心、見行見效。
湖南湘江新區中學思政教研員胡治國老師開展“正確認識和把握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專題課程”專題講座。胡老師介紹了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現實性和緊迫性,明確了課程性質、目的、任務與核心內容。著重從“澄清對教材的必要認知”“細致解讀教材內容”等方面,對任課教師理解教材定位、厘清教材邏輯、把准教學方向給予全方位指導。
近年來,湖南湘江新區以“培育有根有夢健康人”的育人理念引領立德樹人目標落細落實。通過深入推進湖南省中小學思政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品質思政課”品牌、構建“大思政課”一體化育人格局、培育提升思政課教師政治素養等“組合拳”,賦能湘江新區思政工作高質量發展,唱響新時代“岳麓山下好讀書”最強音。(通訊員 胡治國 李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